陸寒軒
摘要:語言課程是幼兒園持續發展的生命源泉.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語言教學活動占有核心主導的位置.在一日活動中,使幼兒獲得語言組織、語言形式和語言運用的經驗。教育內容不斷更新、教育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必須不斷探索新形式、講究藝術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教師的知識量和敢于創新實踐,開發幼兒語言新天地。
關鍵詞:創新;自主;審美;思維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語言表達在人與人之間的重要性日益漸增。為了改善當前語言能力嚴重缺乏的現狀,促進人類社會和經濟問題的和諧發展,語言教育逐步提上了,成為當前教育的主題。幼兒期的孩子已經基本具備了認知事物的能力,所以,對幼兒開展語言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從學期教育開始對幼兒開展語言教育,有助于養成幼兒的良好交流意識,有助于促進未來社會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二、語言教學現狀分析
幼兒園語言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理念的差異性,各個地區教育差異大,教師的教育方式長年處于迷離狀態,得過且過,教育物資單一、局限性.幼兒園入園年齡是3至6周歲兒童,他們的語言屬于啟蒙階段,對于深奧的語言不能理解,生動有吸引力的教學能讓兒童更快的學習到語言的運動,理解語言的含義。
三、語言教學發展策略
(一)傾聽與表達
1.認真聽并能聽懂常用語言
3至4歲 4至5歲 5至6歲
1.別人對自己說話時
注意聽并做出回應。
2.能聽懂日常會話。 1.在群體中能有意識地聽與自己有關的信息。
2.能結合情景感受到不同語氣、語調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方言地區和少數民族幼兒能基本聽懂普通話。 1.在集體中能注意聽老師或其他人講話。
2.聽不懂或有疑問時能主動提問。
3.能結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等相對復雜的句子。
兒童在不同年齡的傾聽與表達都存在差異性,家庭環境、兒童的自身能力在促使語言能力的不同。在日常案例中反思、創新教案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自制力較差, 缺乏耐心, 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小動作, 東張西望等。特別是有些幼兒聰明活潑, 表現欲特別強, 在集體活動中常因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打斷其他幼兒的發言。塞內加爾作家菩德吉說過:“播種一個行動, 你會收獲一個習慣; 播種一個習慣, 你會收獲一個個性; 播種一個個性, 你會收獲一個命運。”可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
3至4歲 4至5歲 5至6歲
1. 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 能大方地與人打招呼。
2. 基本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
3. 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
4. 能口齒清楚地說兒歌、童謠或復述簡短的故事 1. 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 會說本民族或本地的語言, 基本會說普通話。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幼兒會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
3. 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歷的事情。
4. 講述比較連貫。 1.愿意與他人討論問題, 敢在眾人面前說話。
2.會說本民族或本地區的語言和普通話, 發音正確清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幼兒基本會說普通話。
3. 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
4. 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等, 語言比較生動。
1.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開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每天有足夠的時間沖川交談。如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 詢問和聽取他對自己事情的意回等。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櫥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鼓勵和支持幼兒與同伴一起玩耍、交談, 相互進方式, 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如何, 都應認真地述見聞、趣事或看過的圖書、動畫片等。方言和少數民族地區應積極為幼兒創設用普通話交流的語言環境。
2.引導幼兒清楚地表達。如:和幼兒講話時, 成人自身的語言要清楚、簡潔。當幼兒因為急于表達而說不清楚的時候, 提醒他不要著急, 慢慢說; 同時要耐心傾聽, 給予必要的補充, 幫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說出來。尊重兒童, 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教師應明確在語言活動中的角色,在游戲中不應過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兒如何說或代替他們說,而是積極的合作和支持,鼓勵和引導幼兒敢于想,協助幼兒大膽說。
(三)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
3至4歲 4至5歲 5至6歲
1.與別人講話時知道眼睛要看著對方.
2.說話自然,聲音大小適中.
3. 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 1.別人對自己講話時能回應。
2.能根據場合調節自己說話聲音的大小。
3.能主動使用禮貌語,不說臟話、粗話。 1.別人講話時能積極主動地回應。
2.能根據談話對象和需要,調整說話的語氣。
3.懂得按次序輪流講話,不隨意打斷別人。
4.能根據所處的情景使用恰當的語言。如在別人難過時會用恰當的語言表示安慰。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家庭是學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兒的另一課堂,首先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教師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細心、耐心做好家長工作。在幼兒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自主性進行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語言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 經驗等方面的準備。
三、結語
社會在快速發展,科技也在迅猛進步。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努力把孩子放在眼里,讓兒童成為課堂的主體,用兒童喜歡的方式走進兒童的內心,與他們對話,帶領他們在生活中學習,通過生活的課堂,反思生活,改變生活,引導生活。讓孩子們的多種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語言課程是幼兒園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伴隨著新課改的鐘聲幸福成長,每一位老師都能跟著新課改的腳步,實現自我,每一所幼兒園都因新課改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需要和差異性,給與及時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筑起孩子需要的環境.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2] 丁海東.今天這樣做幼兒園教師第二講 走進幼兒園課程.北京出版集團公司.2013年8月第1版
[3]《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
[4]《幼兒園教育綱要》
174750078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