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鈺
摘要:新課改的大力推廣之下,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主動學習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情境教學法逐步地擴展到小學英語課堂上來,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更具有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創設有效情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具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創設情境;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是他們基本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思維訓練的最佳時期。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尤其重要。傳統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情境教學才是未來教學的主流教學法,實現效率化的教學目標。
一、創建交際情境促進學生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積極性不高,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加強重視。以學生為中心創立交際情境,引導學生到課堂情境中進行學習和體驗。在對話情境中學習英語單詞和語法,使得學生的記憶更加牢固,也同時提高了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只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交際情境,結合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帶有教學目的地開展情境活動,才能將英語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潛移默化。
例如,在教學《We love animals》這一課時,這就可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在英語交際情境當中對課程知識進行學習和思維,如選擇兩名同學結合課程的主題展開對話,以my favorite animal為話題開展對話,1.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2.It’s a panda.1.Why do you like pandas.2.The panda is furry and very cute.1.You’re right.這樣的對話設置,讓學生展開了英語情境的聯想,提高學生學習單詞和語法的能力,在輕松快樂輕松的課堂上將英語知識全部吸收。
二、結合學生實際創設學習情境
老師在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時,應該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緊密聯系,設計的情景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素質的養成產生正面的促進作用,才能真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語言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與開展,老師們在英語教學中也及時轉換了教學觀點,在課堂中更加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情境教學方式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圍繞著學生而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必須以學生英語能力的實際水平的視角來思考,以促進課堂達到預期效果。
例如,在教學《Let's eat !》這節課時,我們中國有很多有名的美食,教師讓學生思考每個地方的有名美食,開展競賽,答得多的學生可以獲得獎勵。在課堂上的聲音連續不斷:“Dumplings,noodles,rice,Peking duck,Rice noodles......”在情境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情境中,以及適合自己認知的情境中展開學習,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真正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水平。
三、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為在英語課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水平,老師們應該在教法的科學化運用方面加以注意,并把情境教學模式與英語課程的實際教學緊密聯系起來,真正能為學生良好的學業發展提供促進作用。在課程和教學環境的建設中,突出了學生的語言基礎地位,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石,同時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與英語教學,創造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增強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大意義。而多媒體教學的好處則比較多,比如通過語音視頻的廣泛使用,既能夠沖擊學生的視聽體驗,從而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現狀,也能夠使學生在動態英語課堂上的掌握知識點,效率也比較突出。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How many?》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購物的英語短片,引導學生在視頻中的情境中學習“How many...”的句式。教師在創建英語情境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多地聯系生活。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團隊合作進行英語學習,指導孩子學習自己創造英文學習情境,建立一定的英文學習方式與思維。老師把互聯網與多媒體靈活處理于課堂教學之中,有效調動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活動力,為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結論
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有必要從教學模式的創新運用方面加以注意。情境教學法將是未來英語教學的新趨勢,通過合理結合情景教學模式和英語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及能力創設具體的練習方法,必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文學習。
參考文獻:
[1]俞曉雯. 試論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J]. 小學生(中旬刊),2021,(12):123.
[2]席鳳娟. 童話情境創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究[J]. 知識文庫,2021,(21):40-42.
[3]曾菁瑜. 小學英語課堂創設情境的常見誤區及改進建議[J]. 新教師,2021,(10):80-81.
181250118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