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霞
摘?要:在不斷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當下,學生的能力應該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應該在教師教學中得到關注,教師應該注重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文章以前人的相關研究為參考,從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出發,探究了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以此為契機,探索了學生和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以此為解決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這一問題提供一些解決思路,同時為后人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應用能力;方式方法探究
一、 引言
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能力的提高作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的核心,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也不斷提醒著我們,教育來源于生活也終將歸于生活,教育應該致力于解決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小學學習當然也不例外,要讓學生明白,教育本身就是在為自己的生活服務的。
二、 小學數學教育的特點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這一時期的教育應該以趣味性為主,小學生的思維主要發展形式是具體形象思維,即根據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外部能夠直接看到的東西或者對表象的聯想進行的思維形式,決定了學生對具體形象更感興趣,所以抽象的思維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由于其枯燥,較為難懂而使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本質上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但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的數學教學應該采用抽象的邏輯性與具體的形象思維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只有這樣,數學教學才能在不改變自身本質的情況下仍舊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這一時期,學生由于剛剛接觸社會,還是難以控制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這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會被無關課堂的事物吸引,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而在一節課中,這種現象如果出現較多,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會低下。所以教師也應該以小學生的思維形式特點和這一年齡的性格特點為依據,不斷改進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便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在數學上的應用能力指的是學生運用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題型,即應用題,在分析過大量應用題之后,我們能夠發現,應用題所用到的知識背景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在生活中看到相應的原型,所以說,數學中的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反映在生活上,就是在生活中認識和分析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實際問題,這種聯系看似稀松平常,但對一些學生來講,他們在學習的前期,由于將學習與生活割裂,所以在將數學上的解題能力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困難,由于在解題時沒有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所以解題只是流于形式,在面對題型的改變時,或者說需要自己先發現問題進而才能解決問題時,簡而言之,學生可能因為在解題時缺少這樣的生活背景而只能應對一種題型,一旦轉變,學生就會在學生上產生較大的困難,從而使學生喪失數學學習的興趣。只有真正將數學的解題能力應用于生活之中,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對生活來說是有意義的,認識到學習的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對于解決數學應用題的興趣。
四、 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從貼近生活的方面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在教授《生活中的比》這一課時,根據課本上已經給到的生活情境“圖片的放大和縮小”“速度”“水果價格”等例子,讓學生在完全理解課文上的生活情境之后啟發學生自己對另外生活中的比例情境進行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比例這一數學知識時時刻刻都發生在學生自己的身邊,通過數學情境,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深入地體會到比這一概念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同時,比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對先前已經學習過的除法知識進行復習,并在比的概念上對除法進行升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抽象地表達出比的概念,隨后可以在課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比這一概念及時進行鞏固,這樣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樂趣,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到關于比的方方面面,在學習中也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一方式,也深入貫徹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學思想。
(二)教師應該使用更加適合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
根據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特點的探究,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對小學生來講,課堂的有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課堂的感興趣程度,所以教師要不斷在課堂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兌換》這一課時,教師應該首先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思考,解決通過“四舍五入法”求積和商的近似值,最后應培養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能夠了解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知道匯率也是比率的一種。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制作課件,向學生展示人民幣和經常在國際貨幣流通中能夠見到的外國貨幣的形制,使學生知道外國的貨幣與中國的貨幣有什么不同,其次,教師也可以在課件上向學生展示中國貨幣與對應的外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讓學生通過猜大小的方式辨別相同幣值的紙幣是否能買到同樣的東西,最后可以通過真正的實際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直接拿出一張人民幣來,提問學生是否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外國購物,使學生了解到在自己生活中能用來購物的貨幣拿去外國是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這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識。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外匯表向學生展示匯率的變通,同時可以告訴學生匯率每天都是不一樣的。這些生活中的信息,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傳遞給學生,學生就不能明白這節課學習的意義,學生可能認為,我在中國生活,使用人民幣是可以流通的,貨幣之間的兌換對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那么學它有什么用,這種結合生活氣息的教學,能使學生明白數學學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