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版畫是小學美術教學中一個重要教學內容,也是視覺藝術中一個重要分支,然而,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將教育的重點放在繪畫教學上,忽視了美術教學的多樣性,以至于學生很難在美術課堂上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切實地發展綜合美術素養。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優化策略引領,激活學生的認知內在驅動力,從而真正吸引學生深度融入版畫學習中,升華學生的美術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版畫教學;策略引領
一、 引言
版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渠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版畫藝術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構圖能力,更能促進學生藝術感悟水平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當主動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積極地將版畫引入美術課堂,并通過細化教學目標、做好示范、引入生活元素等形式,調整版畫的教學結構,充分挖掘學生內心對版畫的喜愛之情,促使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逐步深入版畫的世界,感受版畫的魅力。
二、 細化教學目標,指引教育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指南,一般來說,教師會以教學目標上的內容為指引,進行學習活動的精準設計,從而在逐一實施課堂學習活動中,逐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提升整節課的教育品質。而在對學生進行版畫教學時,教師也應當提高對教學目標的重視,主動地圍繞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發展需求等,對版畫教學的目標進行細化安排,從而在按部就班開展教學活動中,達到相對理想的教育狀態,真正地提升整體版畫教學的品質,讓學生感受到版畫的精彩之處。
例如,在教學《粉印紙版畫》這一課前,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學目標的細化設計,明確課堂的教育方向。首先,教師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分析,指出“粉印紙版畫的特點、制作工具、材料”“制版和拓印的基本方法”等內容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隨后,教師立足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體會粉印紙版畫的特殊美感,認識常用的制作工具和材料等;學習粉印紙版畫的基本表現方法。②過程與方法:基于教師的示范,初步學習粉印紙版畫的制版和拓印方法;嘗試進行創意設計。③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粉印紙版畫的肌理,體會美術的多樣性,不斷強化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在確定了上述目標后,教師合理地安排本節課的教育活動,以便在逐一開展教學活動中,切實地提高粉印紙版畫教學的質量。
科學精準的教學目標是高效教學的指南。在教學中,教師對版畫教學的目標進行細化設計,能夠明確地指明未來的教學方向,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促使教師在做好課堂教育活動的安排中,逐步提升版畫的教學水平。
三、 教師做好示范,滲透制作過程
隨著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當前美術課程教學倡導“生本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沒有存在的價值,相反,這要求教師擺正自身的位置,更好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較強的美術素養,學習能力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當教師讓學生自主展開版畫的制作活動時,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入手,如何有序地進行版畫的制作。對此,教師應當發揮好自身的作用,為學生進行版畫制作方法的示范,以便學生可以在模仿教師的步驟中,逐步掌握版畫制作的基本技巧。
以《紙版畫》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做好示范,引導學生在模仿中把握紙版畫的制作步驟。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播放視頻,并圍繞視頻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制作底板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呢”“制作的整個步驟是怎樣的呢”“在制作的過程中有什么小訣竅呢”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視頻,初步了解紙版畫的制作步驟。隨后,教師拿出海綿紙為學生示范制作的過程:①先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畫稿;②用硬筆依照畫稿的線條進行刻印;③在做好的底板上滾上油墨;④覆紙;⑤磨印。在教師制作完畢后,教師請學生總結教師制作過程中的步驟、細節,便于學生真正地掌握紙版畫的制作方法。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自主制作一個紙版畫”的任務,促使學生在模仿中,逐步完成對紙版畫制作方法的內化。
小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科學的引領示范,美術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癥結所在,教師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以親身示范的方式,為學生模擬版畫的制作過程,能夠讓學生以相對直觀的方式,了解版畫的制作經過,從而增強對版畫制作步驟的認識。
四、 結合生活創作,強化審美體會
小學生的美術素養較為薄弱,當教師在課堂上單純地為學生講述美術知識時,會營造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降低學生的藝術創作欲望。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將目光放在生活情境上,增強學習的動力。所以,在進行版畫教學中,教師也應當主動地聯系現實生活元素,基于生活內容為學生引入版畫,激活學生學習版畫的興趣,并讓學生以生活為素材,展開版畫的創作活動,以便在將生活與版畫進行交融中,打造精彩版畫課堂。
比如,在《套色紙版畫》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將生活元素貫穿課堂始終,加強生活與版畫之間的聯系。在剛開始上課時,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套色紙版畫的成品,讓學生透過成品上呈現的豐富生活情境,感受版畫為生活帶來的樂趣。伴隨學生高漲的學習情緒,教師順勢為學生引入本節課的主題。隨后,教師為學生展示“草地上的風景”的紙版畫,并提出“你知道這個紙版畫是由幾塊板子印出來的嗎?分別是什么材料呢”等問題,使學生的目光主動地從美術作品過渡到生活元素上,回答出“樹葉和有紋理的底板”等。之后,教師讓學生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嘗試,體會套色紙版畫的多樣性,如有的學生將羽毛與瓦楞紙進行組合等,獲得兩套色的作品。
在引導學生學習紙版畫時,教師主動地為學生引入生活元素,能夠強化學生的生活意識,促使學生認識到版畫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性,以及生活材料在版畫中的應用價值等,從而在打造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五、 創建合作平臺,集中集體力量
伴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美術課程作為美育中的重要板塊,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目前的新課改中也倡導合作學習的活動,期望學生基于合作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探索。而在實際組織學生學習版畫時,教師也要認識到學生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對此,教師可以基于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搭建合作互動的小組,讓學生集中集體的智慧和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版畫的設計與制作,從而加快版畫學習的進度。
例如,在《綜合版畫》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巧借合作活動,集中學生的集體力量。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展示一件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水果套”等,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處理這些廢棄物品的。隨后,教師再讓學生挑選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材料,并指導學生對這些廢舊材料進行感知,促使學生初步體會這些材料的特點。緊接著,教師為學生創建“感受這些材料的紋理,并思考獲得這些材料肌理的方法”的任務,以便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散自身的思維,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在每個學生都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再為學生安排合作交流的小組,引導學生在組內共享彼此的想法,從而在相互交換意見中,拓展獲取材料肌理的方法。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集中集體的力量,共同挑選幾塊喜歡的材料進行組合和拓印,增強學生學習的進度。
教師先為學生設定自主思考的時間,再為學生搭建合作互動的小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以便學生在交換彼此的意見中集中集體的力量,更好地完成版畫的學習,提高學習的進度。
六、 彰顯學生個性,釋放學生魅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身獨特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經歷。在美術課程的版畫教學中,教師也能夠發現,當教師為學生設定了相同的學習任務后,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大相徑庭,會帶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如果教師強行壓制學生個性的發展,勢必會削弱學生的積極性,抹殺學生的個性光彩。對此,教師應當秉承“因材施教”“個性施教”等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的創意性思維都能夠在版畫的學習中得到彰顯,促使學生在掌握版畫知識的同時,也可以釋放自己的個性。
比如,在《木版畫》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木版畫的制作。首先,教師以游戲的方式為學生導入新課,讓全體學生都對木版畫產生學習興趣。緊接著,教師為學生展示木版畫的特殊之處,使學生了解木版畫的特點。之后,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引導學生學習木版畫的一般制作方法。在學生掌握了木版畫的一般制作方法后,教師為學生設定“根據身邊的事物確定創作題材,完成木版畫的制作”的任務,充分釋放學生的個性,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題材,完成木版畫的制作。
在學生自主進行版畫的設計與制作時,教師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要求,而是盡可能地讓學生依據自己身邊的事物展開自由聯想和想象等,進行自主設計與制作,從而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釋放。
七、 搭建展示平臺,優化評價形式
教育評價活動是一項強調學生反思和回顧的活動,透過評價過程,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補足。而版畫的學習和制作活動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活動,在學生完成了版畫的學習后,他們往往會得到一幅版畫作品,這一作品不僅代表了學生學習版畫的質量,也代表了學生的創意設想等,因此,版畫作品能夠成為教育評價的有效資源。所以,在帶領學生完成版畫的制作后,教師也要主動地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版畫作品,以便學生基于自己的作品進行精準反思和改進。
例如,在《版畫設計》一課的教學中,當組織學生學習了版畫設計的概念、版畫設計的基本步驟等內容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設計,自主完成版畫的設計與制作。在學生制作完畢后,教師再搭建展示的平臺,讓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版畫,并為他人介紹自己制作版畫的經過。之后,學生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展開互評的活動,指出對方作品中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互評活動結束后,教師再站在專業角度,指出學生的問題,促使學生基于同伴和教師的評價,有效地改進自己的作品。
教師優化以往的評價形式,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反思自己制作版畫的過程,促使學生基于過程和結果出發,對制作的版畫進行改良,進一步增強對版畫的認識。
八、 結語
總而言之,多元化的策略,不僅可以極大地觸發學生版畫學習的欲望,讓版畫教學更加精彩,更可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感悟能力。但是,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并非單單依靠上述策略就能夠落實,所以,在之后的版畫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創新版畫教學的方法,不斷健全版畫教學的體系,以便在打造完善的教育體系中,全面釋放版畫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陳蕾.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應用版畫教學的現實意義[J].基礎教育論壇,2021(1).
[2]張琳.版畫在小學美術課程教育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9).
[3]陳翠芬.淺談少兒版畫藝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特色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13).
[4]鄭建佳.淺談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
作者簡介:
蔣楠,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