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香玉
【摘?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空間思維的培養,空間思維在社會上也受到高度重視。我們知道空間思維需要從小培養,所以在小學,學生就被要求學習圖形與幾何,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圖形與幾何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空間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024-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arent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patial thinking, and spatial thinking has also been highly valued in society. We know that spatial thinking needs to be cultivated from an early age, so in elementary school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figures and geometr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figure and geome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ati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Spatial concept
一、小學數學中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目前教育部門大力提倡的,將它滲透到數學教學當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幫助學生的思維水平和邏輯水平優化,培養更多優秀的數學人才。學生核心素養是在學習小學數學的過程之中對于相關的數學問題的認識、了解,甚至是解決的一種要求和能力。學生在不斷學習數學的過程之中,一步步地構建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核心素養,這與教師所教授的運算能力和數感是有著很大的關聯的。這種素養使他們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思想,反映出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的應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可以更加地擴展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對數學有一個更加全面又深刻的了解,促進學生使用數學思維去剖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培養學生數學空間觀念的意義
空間與數學息息相關,生活上的空間觀念與數學上的空間觀念聯系元素就是點、線、面等數學元素。生活中處處都有點的存在,點是萬事萬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任何事物的身上,都能看到點的存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多點可以決定多條直線,這是數學領域的內容。其實也就是說,點組成了線。由此可見,點在生活中,不但是根本元素,也是關鍵元素。線在數學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要用到線。例如,在解題作圖時,利用三角尺和圓規組合,作出符合題意的圖形,然后再做出解題過程,題就會變得容易許多。直線,曲線等組成了許許多多的幾何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都是線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注意到面的應用,當然也包括建筑設計。面實際上是線的移動,線的移動構成了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就是直線,曲線構成的面。例如,快遞盒就是長方體,它的正面、側面、上面、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可以說,長方體就是由長方形或正方形組合構成的。
三、如何有效培養學生數學的空間觀念
(一)讓學生動手操作,以激發空間思維
小學生生活經驗還很少,沒有成熟的觀念,對于世界的認知還處于一種較少的狀態,還比較單純,而且也比較貪玩,對于學習的觀念還不是很強,不能很好地自主學習。但是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中多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添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物體的時候,可以選取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相應的物體,或者是找一些模型,讓學生自己接觸這些物體,讓學生“玩”這些物體,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這些物體做一些游戲,或者是隨機抽取一個物體對學生進行提問之類的。這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的氛圍更好更活躍,也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這些物體,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知識。
(二)聯系實際培養空間思維
小學數學學習的圖形和幾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是隨處可見的,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應該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事物舉一些例子,讓學生加深印象,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區分圖形和幾何,從而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己主動地去發現這些圖形和幾何。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些紙片或者紙板,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制作長方體或者正方體這些模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物體的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幾何的表面積的時候,可以事先選取好模型,最好是那種可以拆卸也可以組裝的那種,讓學生對其進行拆卸,將其分成幾個部分幾個圖形,讓學生自己測量好圖形的每個邊長,計算好每個圖形的面積,然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加在一起,然后教師再將表面積的公式教給學生,并仔細講解公式的由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公式,從而更加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為了有利于理解體會周長,鞏固周長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教師可以再通過讓一些學生自己動手數一數等活動讓學生更加記住周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去測量各種物品,讓學生了解各種圖形周長。積累數學經驗更重要的是自己親自去做。學生在自己動手的時候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去選擇正確的測量工具,讓學生根據不同的物品對測量物品進行分析,從而確定適合的測量方法。鼓勵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合作積累豐富的實際測量經驗。這樣有利于同學們能更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要培養學生端正的態度,不論是做實驗,還是實際測量,學生都要對該測量進行思考和提前準備。
(三)多練習拓展空間思維的習題
學生只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是不夠的,課后練習很重要。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就顯得很重要了。課后練習一方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讓學生可以思考問題。因此教師在準備課后練習時可以把練習題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鞏固基礎知識;第二方面是多次練習,使學生鞏固自己的知識;第三方面是加強課外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如果習題的難度大,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智力。這樣的練習就能體現習題的層次。
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在教會計算測量長方形周長后,讓學生自己先測量好長方形長寬高,讓學生自己利用剛學的長方形計算公式計算周長,然后再讓學生親自測量長方形的周長,用兩組數據來對比看看答案是否正確。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課本知識相結合。學生多次解決基礎的周長問題就可以挑戰一下難度大的問題了。在同學解答難題時候,可以和其他學生一起商量。通過題中所給的數據自己應用公式來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一些同學還可以發散思維把剪掉的小正方形通過填補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這樣可以用多種方法解答的練習題可以培養學生養成不同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總之,要想培養好小學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好有關部分的知識,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力度,讓學生更加賦有空間想象力,以至于培養學生優秀的空間思維能力。
注:本文為福建省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空間概念能力的培養研究”(項目編號:ZPKTY-1916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海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J].新教師,2013(Z1).
[2]胡仁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J].新課堂研究(上旬刊),2016(04).
[3]余煒.核心素養下小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1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