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新型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群文閱讀近些年的發展趨勢正在蒸蒸日上。作為一種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注重文章內容的關聯性,通過不斷探究課文的規律和內在聯系,讓課文內容進行組合,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緊扣教學主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為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合理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群文閱讀讓學生在豐富閱讀量的同時,也能圍繞教學主題,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和理解,探究其中的內在聯系。同時,教師也能夠圍繞主題開展教學活動,對比傳統教學方式,不僅教學效率顯著提升,同時在閱讀量逐漸豐富的情況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鍛煉,閱讀水平也會不斷提升。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 群文閱讀的概述
群文閱讀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結合教學主題,選擇豐富的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課堂學習。而閱讀文本一般會在四到八篇,同時閱讀內容之間也會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對比傳統的教學方式,群文閱讀不僅在教學閱讀量上逐漸豐富,讓學生的閱讀能力顯著提升,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結合閱讀主體對文本進行分析,有效提高了閱讀教學效率。群文教學的主要特點便是開放性、價值性和規律性。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結合主題進行選擇,這樣閱讀內容之間便存在著一定的規律,而不是教師隨意地進行選擇,導致學生在課堂進行盲目閱讀,導致教學質量并不理想。而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教師擁有了更多的自由,這也為學生的閱讀內容更加開放,而不是局限在教材內容上。學生在閱讀量逐漸豐富的同時,自身閱讀速度和閱讀效果也會不斷提高。這樣,學生更愿意參加到閱讀過程中,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閱讀教學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構建了小學高效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二、 運用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作用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了實現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閱讀課堂教學參與度,學生也會更加愿意投入到閱讀學習中,感受閱讀的樂趣與魅力,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滿足了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需求。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后續的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快速地完成閱讀任務,讓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同時,也為教師預留了拓展教學的時間。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并為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群文閱讀通過豐富的閱讀量,也能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總結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三、 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閱讀材料
教師想要合理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前提,便是選擇合理適宜的閱讀教學材料。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趣聞閱讀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對閱讀材料的選擇,首先,需要分析課堂教學內容,對教材的閱讀資料進行理解和分析,明確課堂教學主題,結合課堂教學主題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課外閱讀材料。其次,注重課文內容和課外閱讀材料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對教材內容和課外材料進行理解,圍繞主題分析文章內容,找到課文中心思想。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實現構建高效語文閱讀教學這一目標。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教師便可以結合古詩詞描寫的主題“季節”,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選擇課外古詩詞《春曉》《早春》《詠柳》等古詩詞,這些古詩詞的聯系便是對四季的景色進行了描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季節”,讓學生分析古詩分別對哪個季節進行了描寫,其中的哪句話讓你感受最深。這時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和分析,便會對古詩所描繪的季節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古詩對景色的描寫,這樣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景色便會在學生腦海中浮現,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理解并背誦的效率。
(二)對群文材料的異同進行分析,升華閱讀主題
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結合主題對內容進行選擇和梳理。而為了強化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群文材料的異同進行分析,讓學生找出文章的相同和不同,對文章進行理解,對比不同文章內容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做到求同存異,升華閱讀主題,讓學生對主題進行深度思考,掌握課文內容以及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我愛故鄉的楊梅》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思鄉之情為主題,選擇適宜的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并找出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了解如何對思鄉之情進行表達,把握文章的內涵和主旨。比如《我愛故鄉的楊梅》中,作者通過對故鄉楊梅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月是故鄉明》中,作者季羨林通過描寫家鄉的景色,表達出了對家鄉的思念和熱愛。《鄉愁》作者通過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家鄉的愛與思念。雖然文章內容都表達了思念家鄉、熱愛家鄉的情緒,但是每一位作者的表現方式和形式都不盡相同。通過選擇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分析理解,強化學生對教學主題的重要意義,讓閱讀主題升華的同時,構建語文高效閱讀課堂。
(三)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問題,引導群文閱讀的開展
初中語文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首先,需要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這樣學生才能高效完成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積極性的引導作用,通過明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閱讀方向,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構建高效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豐富的閱讀內容,容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混淆,加之小學生閱讀能力并不強,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主題和知識內容的把握經常會出現問題。所以,小學教師要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問題,引導群文閱讀的開展。為學生提供閱讀學習的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學習,分析文章內容的主旨,在鍛煉學生閱讀思維和理解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快速掌握主題內容,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語文四年級上冊《蝙蝠與雷達》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以結合同一主題內容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仿生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運用?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便會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仿生學的應用,對課文內容也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師還能夠讓學生深度思考“仿生學”這一主題,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把握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四)強化課堂閱讀情感,深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在進行趣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進行時,教師不僅要明確課堂教學主題,選擇合理的群文閱讀材料。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讓閱讀過程的情感更加豐富、引導學生對文章情感進行感悟和學習。讓作者的情感表達與學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情感教學,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感情。并且,隨著教師和學生情感的增進,教師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弱項,這樣便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語文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明確教學主題“愛”。課文內容主要講述了作者兒時在祖父園子自由快樂的時光,表現在祖父對自己的慈愛。而為了強化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教師要圍繞主題“愛”選擇適宜的群文閱讀內容如:老舍《我的母親》、朱自清的《背影》等。并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對情感的描寫,讓學生和課文內容的情感產生共鳴,能夠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深化學生對課文和教學主題的理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五)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果
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所以,小學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群文閱讀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閱讀教學的樂趣,強化學生閱讀體驗。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體驗閱讀的魅力。
例如,在進行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結合演繹教學法,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可以結合其他《水滸傳》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綱》《拳打鎮關西》等。在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由于文章內容較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出現懈怠。而教師可以結合演繹法,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結合閱讀內容進行演繹;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自己創作劇本進行演繹,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四、 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此外,教師也要注重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構建語文高效閱讀教學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張妮.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83.
[2]王玉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實施群文閱讀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89-90.
作者簡介:
高麗霞,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交通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