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歷史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人文學科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根據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與學習情況,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以期在核心素養(yǎng)下建立初中歷史新授課高效課堂模式,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模式
初中階段是學生系統了解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開端,歷史教學中涵蓋的知識點較多,涉及不同領域與方面,是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良好時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綜合素質。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仍存在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倡導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強。由于課堂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其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新授課高效課堂模式形成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模式,以激發(fā)課堂活力。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制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時,應結合教學重點及難點,有層次地進行教學,確保學生的思維能順利銜接。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通過不同問題的設置逐步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例如,在分析某一歷史事件時,可以通過具體的相關材料,以恰當的問題作為引導,分析這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原因、造成的影響等。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注重課程思維的分析和拓展。在這一分析過程中,注意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多媒體設備將歷史學習貫穿到課上和課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思維,自主分析歷史背景。
2.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對學科的整體認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強烈的主觀意愿和興趣作為支撐,教師應在課堂中添加能夠激發(fā)學生熱情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在講授歷史事件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將事件演繹出來,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還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和自我獲得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播放有關的影視作品和紀錄片作為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置游戲情境,如歷史知識有獎競猜等,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在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回顧歷史背景,建立時空概念
初中階段的學生知識儲備較少,在學習新的歷史知識時不能一蹴而就。歷史教師應幫助學生搭建起歷史的時空概念,依據歷史教學內容,從背景、起因入手分析。學生通過歷史知識體系能夠降低對新知識的理解難度,對培養(yǎng)歷史綜合素質具有深遠影響。教師可以結合歷史教學內容適度對相關知識進行延伸,利用史料、網絡資源等教學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以填補教材中的知識空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
4.滲透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歷史教學除應傳授給學生相應的歷史知識,還承擔著德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責任。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歷史增強對本民族的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及情感因素,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講到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講述抗日戰(zhàn)爭中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先烈的精神,并啟發(fā)學生將這種紅色精神發(fā)揮到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思想。其次,利用課外實踐的機會,可以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進行參觀,讓學生直接感受歷史氛圍,增強自身的思想建設。
三、總結
建設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重視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發(fā)展。針對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回顧歷史背景,建立時空概念;滲透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從而最大限度彰顯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芹.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24):36-37.
[2]李翔.學生核心素養(yǎng)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文存閱刊,2019(24):95.
作者簡介:朱磊(1980—),女,漢族,江蘇宿遷人,本科,職稱:中一,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