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淼 易立文 劉程愛 于娟 曹麗 吳月婷



摘 要:文章以“熱力環流”為例,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并評價其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在利用微信輔助教學過程中,若做到師生交互式學習的主動性、與家長互動溝通的有效性、教學指導反饋的及時性以及地理信息資源庫構建的完備性,則有利于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中地理教學;熱力環流
一、前言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已是每個學校的首要任務,“互聯網+高中課堂教學”的模式正在逐漸完善和成型,這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工具都是一次質的提升[1]。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應用微信引起了廣大地理教師的關注,也逐漸引導著高中地理教學的變革道路。因此,微信平臺結合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值得深入探索[2]。本文以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地理教學模式為基礎,創建“今天也要學地理”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熱力環流”的相關教學內容,于湖南省地質中學進行課堂實踐,并結合教學效果和師生反饋,對微信公眾平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評價總結。在討論微信公眾平臺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意義前提下,探究其對課堂效果的有效提升,以期為中學地理教師提供參考借鑒。
二、課堂實例
1.前期準備
基于高校在設備和理念上的大力支持,在明確教學流程的基礎上,筆者在課前已申請微信公眾號,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教學內容進行編寫,做好內容推送后,進入到具體教學實踐環節。以“熱力環流”教學流程為例,學生在學習該小節前,通過訂閱“今天也要學地理”公眾號,接收、閱讀課前預習推文,同時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案部分;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教師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導學案內容及課后拓展習題;課堂結束后,根據課堂學習情況,閱讀復習推文,整理復習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并將其收藏至自己的微信號中,借助公眾號平臺輸入留言進行交互式學習,至此,完成一節微信平臺輔助地理教學的基本課堂流程(圖1)。
2.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推文(圖2)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步驟,因此,其內容選擇與設計要和課堂導學案緊密結合,并及時將預習案的答案公布在圖文中;教師可借助此推文梳理課堂整體脈絡,將需要著重強調的內容以圖片、視頻或音頻的形式推送,如提前復習氣壓與等壓面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屬于已經學習過的內容,若學生在課前加以回憶,更能提高“熱力環流”這一節的學習效率。
除此之外,借助導學案(圖3)的預習案,包括課前知識鋪墊、課堂實驗探究以及重難點,讓學生主動了解要學什么,自我引導學習方向,為課前預習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提前了解課堂、準備課堂、走進課堂。
3.課堂鞏固
課堂鞏固過程需要強調教學內容,包括教學需要著重注意的重難點,以及需要學生掌握應對高考的各種題型等,其內容一般在課堂教學完成后當日推送,從而做到及時有效的交互式學習。結合地理學科特性,圖文結合加實驗探究都是鞏固新知的有效手段,在推送時要注意與教材內容結合的整體性與教學環節的詳細性。例如,在推送熱力環流的實驗探究時,不能僅涉及實驗視頻,更要提及實驗目的、實驗素材、實驗原理和實驗總結。在熱力環流的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將整個實驗流程有效地分享給學生,使之明確整個實驗原理是為了驗證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受冷收縮下沉,從而了解熱力環流的整個形成過程。
4.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模塊需根據學生預習情況、課堂授課情況綜合分析后進行編寫,然后推送到微信公眾號(圖4),復習和作業的提交與評價反饋是利用微信平臺輔助教學的另一亮點。課后復習模塊的目的是將所學內容的知識脈絡梳理通順,把重難點、易錯點單獨拿出來重復講解,加強學生記憶。同時,學生也可針對自己不會的內容給教師留言,教師對留言內容進行解答。從實踐情況可知,雖然不能保證學生閱讀全部推送內容,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的脈絡[3]。
以“熱力環流”為教學內容的課堂結束后,將導學案的紙質課后作業與微信公眾號的線上探究性學習推文作為課后作業。一方面,學生可在微信平臺發送“訓練案答案”,獲取導學案課后習題答案,達到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借助微信推文中的拓展學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5.評價與反饋
根據教學實際反饋,課堂實踐整體效果達到基本目的,對地理教師與學生做出相應采訪,評價褒貶不一。
地理教師坦言,該教學模式新穎,能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其形式多樣性與豐富性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學生在課堂中是否全盤接受學習內容是此教學模式的疑惑之一。另外,對于教師而言,管理微信平臺并非易事,在完成基本的教學計劃之外是否有余力處理公眾號也是影響此教學模式的因素。
全程參與此節課程的幾十名學生對此次以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地理課程教學的態度非常積極。他們十分樂意采納此種教學方式,并表示新穎及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確實能使他們更愿意參與課堂,且在保證教學重難點得到完整學習的情況下,仍有興趣參與課后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但直言無法保證能做到每節課完全配合教學。
筆者發現,盡管學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與激情,但結合微信后臺反饋的具體數據來看,微信的預習推文僅有57人的閱讀量,排除非班級成員,真實閱讀量僅有40人(班級成員52人),微信復習推文僅有36人,且課堂實踐后三天內無任何具體反饋。以此為基準,推斷大部分學生尚未全盤接受此種教學模式。這是一堂經過設計與思考的教學實踐課,排除學生基于表演性質而做出良好表現的可能性,此次以微信平臺輔助地理教學案例的教學成果暫未取得預期的高效。
三、運用微信輔助教學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
作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智慧產物,微信公眾平臺與地理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在分析湖南省地質中學的教學實例后可知,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地理教學的手段可行且有效,但其具體的提高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探討與思考。由于其尚未普及而帶來新奇的教學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課前課后都達到學習的目的;與之相對的,微信公眾號作為技術支持,其對地理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有待增強,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力求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地理教學過程中做到效率最大化。
1.師生交互式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大多以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教學模式的單一性與普遍性使教學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以微信平臺為依托的地理課堂,既要求學生課前閱讀相關推送,主動了解課前預習內容,緊跟教學步驟,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教學模式的改善與進化,突破陳舊的教學模式瓶頸,使教學方法得到多元性發展。
2.與家長互動溝通的有效性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中,家長鮮少有機會接觸地理知識的學習,更不要說幫助孩子鞏固復習地理知識,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了解可能僅局限于語數英三科,對地理重視程度不夠。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家長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了解學習地理知識,監督幫助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取地理知識,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融合 [4]。
3.教學指導反饋的及時性
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的優勢,必須建立和完善教學反饋機制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機制。這不僅是為了微信公眾號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長遠發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饋和評價,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管理,通過一些測試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提出針對性意見。在后續教學中定期反饋學情,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微信公眾號中針對學情分類推送學習內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不同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熱愛和興趣,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
4.構建地理信息資源庫的完備性
與傳統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模式相比,微信公眾平臺結合地理教學不僅僅拘泥于地理課本知識,更為突出的是其可作為一個微型地理資源庫,即在微信推文中可補充添加外部鏈接,在教學內容的拓展下補充課堂內外地理學相關知識,從而構建一個完備全面的地理資源信息庫。與此同時,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內容時,密切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提及的地理學科前沿動態,使地理課堂教學緊跟時代潮流,推動地理課程改革進程。
四、展望
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是近幾年地理教育研究的持續熱點之一,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科理解[5]。為實現這一目標,地理教學模式需要日益創新,而微信輔助地理教學模式仍面臨各種挑戰。依據目前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每堂課都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教學是不切實際的,若力求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也需要循序漸進,但可以通過不斷探究微信公眾平臺的教學策略,與此同時借助教師的主動推動與學生的被動創造相結合,共同完善地理課堂教與學,達到交互式學習目的,營造信息化學習氛圍,最終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通訊作者:易立文
參考文獻:
[1] 顏健.例談微信公眾平臺對地理教學的輔助作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03):43-44.
[2] 高立洋,姚偉國.例談微信公眾平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區域開發”為例[J].地理教學,2017(13):25-27.
[3] 李植.談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地理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08):31-32.
[4] 趙軍廷,劉靜,王金惠.微信公眾號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09):40-42.
[5] 張家輝,沈琰琰.我國地理教育研究熱點年度盤點與展望——基于2019年《復印報刊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轉載地理教育論文的分析[J].地理教學,2020(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