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根苗
【摘 要】 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應用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的首要教學目標。在此教育背景下,本課題將初中數學新課標教育理念當作理論指導,分析并研究問題探究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有效應用。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采取問題探究的方式構建出小組合作教學。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問題探究模式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措施,希望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問題探究模式? 初中數學? 小組合作教學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一味重視課本內容,習慣將不完整的知識碎片拼湊起來教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的探討和問題方面,學生無法對所學內容進行問題的思考。問題探究模式屬于諸多教學模式中的一種,轉變教師思維的同時,使師生之間的教學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一、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創新合作教學模式
教師若想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高,就應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問題教學情境。教師應成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并在合作教學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與評價,解決學生合作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阻礙著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準變自身教育理念,將現代信息技術靈活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從而創新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及內容,讓問題探究的形式更加豐富。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浙教版初中數學《數據與統計表》這一內容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統計表的樣式,并告訴學生進行標記表制作的方式。接下來,教師將提前打印好的統計表以課堂互動作業發送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手中一共有三種統計表,分別是條形統計表、扇形統計表以及折線統計表,一會兒我會給你們一組小區住戶的一年用水數據,你們能夠根據數據完成統計嗎?”任務布置完成之后,教師看看哪一組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將統計表中的任務完成。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統計知識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以及競賽意識,使數學課堂更加充滿趣味、高效,節省數學教學的時間。
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探索欲望。但是,部分初中生缺少較強的意志,沒有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從而很難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因此,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現狀,注重問題探究的有效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小組劃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合理地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比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數學《多邊形》這一內容時,當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多邊形面積計算時,截圖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指定一名組織能力較好的學生當作小組長。當教師初步講解完多邊形面積公式后,下達小組學習任務,為每一小組布置10道有關求得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題,看哪一小組在規定時間內解決的最多,哪一小組就獲得勝利。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讓小組長起到督促與管理的作用,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督促、互相幫助,最后由小組長統計計算題完成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只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便可以掌握學生對于此部分知識的學習情況,并對于教學薄弱點進行指導,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展現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三、創設“問題探討”氛圍,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創新的精神與相關問題意識,但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屬于不敢去問、不想去問、不知道怎么問的狀態。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能夠提出問題的空間,學生能對課堂教學展開思考,并產生數學知識學習的疑問,最終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對教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質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探索,構建出一個民主、輕松、寬容、和諧的小組討論氛圍。學生可以在數學課堂中處于放松狀態,使學生可以對在教學活動中想說、敢說,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讓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更加高效。
結束語:
使用問題探究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的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有助于教師開展高質量的數學合作教學課堂。問題探究模式能夠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進而讓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提升,成為一名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比較關注學生的發展,并注重對于學生數學素養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使當前的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新課改目標。
參考文獻
[1] 黎文輝.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36.
[2] 竇年春.初中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