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雪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近年來中國教育產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小學語文中的群文閱讀受到了人們的重視。群文閱讀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積累了更多的語文知識,還拓展了小學生的思維意識。文章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群文閱讀的重要價值為切入點,探究群文閱讀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27
在閱讀過程中,小學生一般靠嘴說或心中默念,自身的思維意識同樣在運轉和思考,只是方式方法或效果效率存在一定的差異。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積累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運用群文閱讀在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重視度不足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材料較為單一,因為閱讀資源不足,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較為單一。調查顯示,只有很小部分小學生一年可以閱讀完成一本課外讀物。其次,無論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或群文閱讀,教師通常只幫助學生選擇閱讀的內容,卻忽視了教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很多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隨著閱讀量和閱讀內容難度的不斷增加,小問題最終會累積成為嚴重的大問題。
(二)教學理念的偏差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理念直接決定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線工作者,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最多,影響最大,所以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決定了群文閱讀的開展方式和最終效果。第一,部分學校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短期的考試成績為目標,運用群文閱讀往往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容易導致閱讀教學缺少足夠的探究性和思考性,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第二,在此類教學理念下運用的群文閱讀,看似短時間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但從長遠來看,因為校方或教師盲目地以學生短期的成績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會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個性化特征被限制,自主學習意識也沒有得到培養。在未來的閱讀學習中,學生與語文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學習心態會更容易被動化。
二、在小學語文中應用群文閱讀的重要價值
(一)豐富小學學生的閱讀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的效果直接影響之后的學習,新程改也提出應強化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首先,應用群文閱讀會為其營造良好的閱讀習慣,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發展。目前,在多數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的教學依然以教材為主,但教材中的課文無論是風格還是自身的覆蓋面都有不足,群文閱讀可以讓閱讀教學更加全面,更便于學生的學習。其次,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過于靜止和被動,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足或處于低效狀態。通過群文閱讀,既提高了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度,又活躍了課堂的氛圍,進而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二)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社會已經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小學生可通過更多的方式與渠道獲取各種信息與知識。在此前提下,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足,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效果,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單一性,即教師為課堂的唯一主導,學生依賴教師的學習狀態。應用群文閱讀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其課堂參與度,又可以使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提高,學習效率得到保障。
(三)活化學生思維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思維邏輯和思考分析能力的培養不足,而采用群文閱讀的形式,教師選擇的文章與教材中的課文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可以讓小學生對教材中的課文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時還增加了學生思考和學習的角度,拓展了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而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增強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觀察力與分析力。例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多數小學生對小興安嶺或森林、大自然等較為陌生,通過開展群文閱讀,首先彌補了學生對這一類課文內容較陌生的問題;其次,不同性格和喜好的學生對自然、動植物的感受及看法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層面。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群文閱讀與教材之間的聯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的一個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更加全面。首先,要遵循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的原則,以課堂教學的知識點為前提向外延伸。雖然不同風格或類型的課文穿插在各個單元之中,但每個單元課文的主題基本一致。例如《中彩那天》《尊嚴》等課文,教師可以用“寶藏”“財富”“珍奇”等激發詞語為中心開展群文閱讀,以此類與現實相關的話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小說《金銀島》,包含了不同的人在尋寶過程中和面對寶藏時的不同抉擇,呼應了教材中的課文。其次,教師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對課文的闡述與分析。應對課文中的內容詳細地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在提高群文閱讀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科學的教學模式
要想讓小學生能充分理解文章,教師應注重文章順序和結構,按照結構層次和難易程度將文章進行分類篩選,通過先易后難、先簡單后復雜的順序講解文章,先用學生容易理解的文章為學生打下閱讀基礎后,再閱讀較復雜的文章,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的提高。
教師在整個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首先要善于篩選文章,熟悉文章的內容、主題,制訂教學目標、計劃等,做好課前準備。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提問技巧,選取適宜的提問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逐步深入,直至學生自主歸納出文章主題。教師的提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實現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另一方面能將學生往正確的思路上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和習慣,加強閱讀效果。
(三)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而良好的習慣以學生的興趣為核心,針對這一點,在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時要以小學生的喜好為主設計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其閱讀的欲望。第一,閱讀的內容應符合想象力、探究性、趣味性等特征。第二,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特征來組織群文閱讀活動。第三,文章之間應存在一定的關聯,例如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較豐富多樣,而部分故事的主人公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教師可利用這類既有趣又有探究性的故事進行對比,加強學生之間的討論,促進其探究意識的提高。
(四)強化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單是要讓學生將文章讀完,更重要的是要讓其進行有效的交流與互動,針對這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式的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好的討論環境。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式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思維意識、學習能力等進行分組。一方面,讓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帶動學習積極性較低的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另一方面,讓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和思維意識的學生相互影響,使小組學習可以實現取長補短,完善學生的想法。例如,教師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海上日出》《黃山奇石》等寫景文章時,可以利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廬山瀑布的氣勢,海上日出的美麗多姿,黃山奇石的巧奪天工。在學生通讀這幾篇課文之后,讓學生討論這幾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包括如何寫景、如何抒情等,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生的想象力直接影響其寫作。學生的作文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是自身閱讀與經歷的一種轉化,而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較容易將積累的閱讀知識逐漸融入寫作中。同時,語文課文作為最便利的群文閱讀材料,學生使用和借鑒也會更加方便。教師可以以一篇課文為中心,讓學生模仿其寫作方式。例如學習《翠鳥》一課,教師可讓學生以課文的模板,選擇自己熟悉或喜歡的鳥類為主題進行描寫,包括常見的雞、鴨、鵝、麻雀、喜鵲和燕子等,或是人們較為熟悉的鸚鵡、孔雀和老鷹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分析《小攝影師》等以人為主的課文,培養學生寫作中針對人物對話的書寫能力。為保證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應賦予其足夠的自由度,讓他們的性格特征可以在作文中顯現。其次,如果選擇的主題是學生喜歡但了解度不足的,可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知識。
(六)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延伸課本上的閱讀內容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先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事實上,信息科學技術能夠幫助教師突破知識的局限性,從而達到由課本知識到課外知識的延伸。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信息科學技術,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身邊的事物,做到在將課堂內容豐富起來的前提下實現群文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師講解《女媧補天》一課,《女媧補天》是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拓展其他的課外文章,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地》等,拓展更多的古代神話故事,從而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從課本知識到課外知識的延伸,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達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勢明顯,但采用一個新的教學方法會產生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同步做好教學評價,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雷發東.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
[2]渠翠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2).
[3]王惠惠,于忠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具化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6(36).
[4]唐富萍.群文閱讀,提升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