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梅
【摘要】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可以有效地體現中華文化底蘊,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種主要的外在呈現形式,將國學經典有效地繼承和發揚對于學生價值觀念塑造、知識儲備擴充,甚至于語文學科素養的養成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本篇文章也將目光集中于國學經典,分析了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以及國學經典如何有效地走進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國學經典? 小學語文課堂? 作用分析?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160-02
將國學經典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國學經典當中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對于學生的性格塑造和觀念引導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另外一方面,國學經典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對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也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而想要將國學經典有效地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首先則需要明確國學經典引入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
一、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分析
1.國學經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將國學經典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有助于提升小學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充小學生的知識儲備,語文素養的養成需要大量的文本素材閱讀和知識積累,而國學經典的引入既豐富了教育素材也提高了教育的全面性。除此之外,國學經典多為文言文或詩詞的形式,用較為簡練的語言闡述了作者的情感、觀點和看法,學生在國學經典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了解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在國學經典分析的過程當中,雖然面臨著較多的困難,但克服困難之后,學生學科素養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和發展。
2.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民族文化,更蘊含著民族精神。在很多國學經典閱讀素材中都可以有效地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將國學經典引入到小學課堂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現階段小學生大多屬于家中的獨生子女,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生,不可避免的會形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和錯誤的價值觀念,國學經典中蘊含的價值、觀念、精神可以實現對于小學生的價值培育和引導,更好地塑造學生的人格[1]。
3.國學經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素養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國學經典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會逐漸了解中華文化底蘊的深厚,在國學經典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可以掌握較多的歷史知識,了解朝代更迭和歷史發展,學生學習得越多,越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此外,國學經典中從不乏充斥愛國情懷的文章,這些文章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深化發展,促進民族文化素養的提升。
二、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策略分析
1.朗誦國學經典
朗誦時語文文本素材學習中重要教學方法,通過朗誦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進而提高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感。國學經典大多數為古文或者是立足于古代社會生活,學生往往無法有效地了解國學經典的內涵主旨,更無法有效地提取文章的核心價值觀念,通過朗誦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于國學經典背后的時代背景、人文、經濟、歷史、地理、人生理想等相關的內容,有更高地了解嫁接學生與文本素材之間的共情橋梁,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和質量。
教師需要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通過多種形式朗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感培養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同時加強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理解。例如把《弟子規》帶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則可以通過動漫播放的方式先讓學生了解《弟子規》,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誦讀《弟子規》。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學生在誦讀的過程當中腦海中會形成相應的情境。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2]。
除了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引入視頻資源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入音頻資源、圖片資源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再展開誦讀環節,在誦讀環節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集體誦讀、個人誦讀、團隊誦讀或者接力誦讀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教育研究表明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念塑造也可以帶來較多的幫助。環境的構建可以為教學效益的提升和國學教育傳輸質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幫助和保障。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學生,越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想要讓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就需要發揮環境和氛圍的教育價值,通過育人環境的有效構建來提高國學經典的傳輸效率和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掛設一些國學大師的肖像或者在班級內部貼一些名言名句引入一些經典故事。通過這種方法來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再例如教師也可以每天劃分出黑板的一個區域,讓學生寫一些國學的經典內容,這樣學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抬眼就能看到。通過這種方法,讓國學經典貫穿于學生的學校生活,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實現對于學生的價值塑造和情感引導,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接觸到更多了解更多,也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3]。
3.引入更多教育活動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相對較短的,尤其是在國學經典學習的過程當中,因為國學經典對于小學生而言枯燥性、乏味性甚至抽象性都相對較強,這就導致了小學生在國學學習的興趣上相對較低。針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國學經典教育過程當中引入更多的教育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通過不同活動的展開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例如以《三國》為主題讓學生們欣賞諸葛亮的智慧時教師則可以引入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分析諸葛亮的睿智凸顯在哪里,哪些故事情節可以有效地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再例如以《水滸傳》為主題國學經典講解過程當中,教師則可以組織一個辯論賽,讓學生分析108將在當時社會出現是好的還是壞的,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通過教育活動的引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也通過教育活動的開展,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索空間和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探索、分析、思考的過程當中加強對于國學經典的了解和認知。
4.將國學經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教師需要將國學經典教學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引入生活化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的了解,掃清學生在國學經典學習過程當中面臨的障礙和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同時幫助學生確立學科自信。例如在講述《弟子規》中“德有傷,貽親羞,身有傷,貽親憂”這句話時,學生往往無法有切身體會,這時教師則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實例。讓學生分析,如果學生欺負同學父母會有什么反應,學生會回答父母會生氣。然后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自己身體受傷了,父母會有什么反應,學生會說父母會擔憂,通過理論聯合實際的方式,讓枯燥、乏味、抽象的古文在學生眼中具象化、形象化,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4]。
5.言傳身教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身教的效益和影響遠遠大于言教,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那么學生則會“親其師,信其道”更愿意聽從教師的講解,教師所產出的內容也更有說服力。就小學語文課堂的國學經典引入來看,教師首先對于國學經典就需要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且教師本身需要具備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才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更愿意向教師學習,此外,較為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可以讓教師在國學經典講授的過程當中以更加靈活、更加深入淺出的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讓學生對于國學經典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師文化底蘊的豐富不僅有助于教師在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更加靈活的教育學生,也有助于學教師更好地篩選國學經典教學內容,教師在國學經典引入小學課堂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例如在《弟子規》中“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這句話并不符合于現今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是社會中的人,人需要時刻與社會互動,這樣社會才可以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個人才可以不斷的成長。同時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也可以有效的反饋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有助于自身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需要做出合理的分析,選擇國學經典中精華部分對學生進行傳授,發揮國學經典的最大教育價值[5]。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引入可以有效的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知識儲備的擴充,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做出合理的優化和改良,發揮國學經典的最大教育效益和影響,通過國學經典促進學生人格發展也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孫旭東.淺談國學經典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J].中國校外教育,2019(4):22+35.
[2]楊春華,王藝美.淺析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112-113.
[3]何紅娟.淺析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48-49.
[4]朱蘭鳳.淺議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J].文理導航(下旬),2020(3):54-55.
[5]曹國強.淺議國學經典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作用及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202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