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黃金時期,針對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應制訂更細致的教學計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重,如果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手段單一,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并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尤其是數學學科,學生更容易因學習難度較大而產生放棄心理。對此,本文以《圓的認識》為例,探究了磨課對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065-02
一、簡述“磨課”概念
所謂磨課,主要是教師通過將平常積累的教學經驗集中至課上,并融入其他教師的授課精髓,在上公開課之前反復推敲與試講,重點在“磨”,意在強調教師在反復修改過程中的艱辛與不易,不僅要耗費教師的大量時間與精力,也飽含著教師的辛勤與刻苦。為了上好一節精品課,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反復研讀,儲備充足的必要知識,更要通過磨課,為學校注入新的活力。對于磨課而言,其意義在于為學校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通過磨課活動也能促進教師成長,磨煉教師的創新精神,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語言表述能力及備課能力。針對小學數學《圓的認識》一課,教師可以通過磨課方式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教學重難點,以學生視角出發開展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認知程度。
二、小學數學《圓的認識》磨課與思考
(一)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
通過磨課活動,教師應更為重視備課環節,通過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預設,不斷修改與完善,讓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始終保持穩定緊湊的教學節奏,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注意力的持續集中,避免學生因外界因素而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師在課前必須參透教材內容,把握對教材的利用尺度,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針對課堂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進行預判,并準備相應的解決策略。因此,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圍繞著所學知識,以《圓的認識》為例,應在課堂導入階段給學生準備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并為學生陳述關于圓的規定性知識以及相關概念,做到預設與生成的有機融合。此外,教師應在課堂導入階段帶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及挖掘數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自行使用圓規畫圓時,有些學生能夠一次成功,有些學生不能,可以讓成功的學生談談畫圓的關鍵是什么,讓沒畫成功的學生分析失敗原因,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鞏固圓規畫圓技巧。
(二)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思自然銜接
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思自然銜接,避免因教師過度指導而削弱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感,導致教與學的失衡。因此,教師在設置相關問題時應保證精練扼要、言簡意賅,更要緊扣教材重難點,所提出的教學問題要具備一定思考價值,即服從于教學任務,才能讓導與學自然銜接。
在《圓的認識》一課中,教師應將整體教學目標分成可操作的教學任務,例如,讓學生能夠在突破一個個小任務中充滿學習自信,在第一次教后研討中應以課本為范圍,強化學生對圓的概念的認知,教會學生畫圓技巧,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在第二次教學實踐中,通過游戲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連點成圓,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數學素養;在第三次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利用素材學習畫圓,嘗試用不同材料畫圓并展示作品,真正掌握如何用圓規畫圓,并與同學間展示交流畫法。通過三次教學實踐,學生能夠對圓的認識更加深刻,在畫圖活動中強化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其在分析問題中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三)課堂練習與教學目標自然吻合
課堂練習對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應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如果在學習新課知識后沒有及時鞏固,很容易導致學生的遺忘。因此,在學習《圓的知識》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課堂練習情況的分析,讓學生在針對性練習題中進行觀察和比較半徑和直徑的區別,并與學生間展開熱烈討論,轉變以往枯燥刻板的教學氛圍,讓師生間展開平等互動與交流,在此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和教師真正享受數學課堂。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估,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訓練,杜絕題海戰術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壓力,應注重練習質量而非數量,用典型性與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讓學生在掌握新課知識后,通過課堂練習找出自身不足,促進學生的自我提高意識的培養。
(四)時間安排與課堂結構自然合理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心理、具體學情等方面,還要針對教學重難點定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避免教學順序混亂,課堂因互動過于熱烈而導致無紀律。因此,教師應對課前導學、教學重難點、課后練習等環節予以科學的時間安排,對于簡單內容輕松帶過即可,應將有限的教學時間盡量分配給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部分,讓學生享有充足的合作探究與討論空間,促進課堂教學結構向著合理化方向發展。由此可見,科學的時間安排能夠讓課堂結構更合理,在備課環節中應重視對教學活動各步驟的時間控制,讓教學節奏更緊湊,教學環節設置更精簡,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磨課能讓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充滿更多活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水平,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收獲了更多知識,并逐漸掌握了理論知識的學以致用能力。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磨課活動,要求教師要重視對日常教學經驗的積累,為了給學生準備一堂生動有趣的課堂,必須在備課環節下足功夫,為學生提前設置出環環相扣的數學問題,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集中力,也能讓學生更快速地融入課堂,使學生和教師在磨課活動中能夠不斷堅定信念和意志力,在磨課活動中得到收獲。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