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燕妮
【摘要】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人才要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人才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此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我國教師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僅需要給予學生傳授學科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講解對象,分析在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利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希望給予小學數學教師以教學借鑒。
【關鍵詞】新形勢? 小學數學教學? 學生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1-0112-02
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社會的創新需要擁有創新人才的保障,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在數學的教學當中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秉持以新課改的要求來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照抄式或者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法,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探索以及思考過程當中鍛煉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來做好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對于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在動手實踐當中理解數學知識,強化小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
想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其擁有創新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設置動手實踐環節,讓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知識的實踐教學活動當中,改變小學生坐在座位上一味地被動式接受教師所講解的數學知識的學習環境,通過動手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氛圍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思考以及理解當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當中來理解數學知識以及感受數學知識。在動手實踐環節當中教師需要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知識的探究以及實踐的探索,讓小學生在手腦并用的過程當中思考問題以及探究知識,強化對于知識的認知度。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節數學知識點時,為了通過此節數學知識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需要設置動手實踐環節來推動此節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教師可以事先給予每個小組準備十個一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然后在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將班級學生按照學生學習情況以及班級人數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給予每個小組發放十個正方體,然后教師讓每個小組自由討論以及自由組建長方體或者正方體,探討組成的不同形狀的長方體以及正方體體積如何變化,與此相對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與體積的相對應變化,讓學生帶著教學問題來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感受以及理解正方體及長方體體積和長寬高的變化。
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強化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思維想象過程當中理解長寬高以及長方體體積之間的關系,進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提供保障以及奠定基礎,學生在將十個長方體自由變換的過程當中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思考數學問題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中強化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合理地設置教學情景和教學問題,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需要學生擁有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興趣,如果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思考以及探索充滿抗拒感,那么在實際的學習過程當中,小學生則不會調動學習思維來積極地思考數學問題以及探索數學知識,更何談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將強化小學生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問題學習及思考的積極性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來饒有興趣地開展知識的探索以及問題的思考,才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教學導入環節則是吸引學生課堂教學注意力以提高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教學環節,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當中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問題,以及建立真實有趣的教學環境來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思考以及知識的主動探索[1]。例如,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分數”此節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周邊熟悉的生活元素為教學元素引入課堂導入環節當中:“小花的爸爸在小花生日時給小花買了一塊蛋糕,然后小花爸爸,小花媽媽,小花哥哥以及小花在生日當天準備將蛋糕分為四塊,然后每人一塊,但是小花感覺自己吃一塊蛋糕太少了,所以不同意將蛋糕分成四塊,之后小花的哥哥則建議可以將蛋糕分為八塊,這樣小花就可以吃兩塊,小花聽到哥哥的建議非常高興地舉雙手贊成。”以小花過生日此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為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對于此節分數的相關數學知識產生熟悉感以及認同感,然后教師再設置相應的問題:“大家現在可以思考一下第一次分蛋糕和第二次分蛋糕,小花妹妹吃到的蛋糕吃多了還是少了?小花的家人通過第一次分蛋糕和第二次分蛋糕能夠吃到蛋糕的幾分之幾?”
通過設置實際的生活問題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通過對于問題的思考以及探索來引導學生認知分數的相關知識點,如此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使得此節分數的相關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充滿了有趣性以及有效性,使得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方法當中學習數學知識,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強化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使得小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以及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擁有創新意識。
三、設置開放性的教學問題,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開放性的數學問題擁有著不同的答案,根據不同的要求可以選擇不同的答案,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的教學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開放性的教學問題來大膽地思考,讓學生在思考過程當中鍛煉起發散思維能力,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為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多準備開放性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擁有發散思維的機會以及能力,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大膽思考以及大膽創新提供機會,通過活躍學生的思維來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2]。例如:光明小學在校的師生有300位,然后校領導組織300位師生一起去旅游,師生旅游需要租賃出租車來將師生送達到旅游地,現在有兩種車輛可供選擇,第一種是租賃大巴車,大巴車的座位有50個座位,每一輛大巴車的租車費用在500元;第二種是租賃中巴車,中巴車的座位是25個座位,每一輛中巴車的租賃費用是230元。校長思考選擇如何租賃車輛使得每一位師生都能夠有座位而且能夠節省租賃費用?”此問題的答案有多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秉持兩個原則來解決設置的教學問題:第一,租賃的車輛既能滿足師生的座位需求同時盡量減少空座位的出現;第二,盡量少花費租賃費用,然后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以及設置的思考原則,學生展開對此問題的思考以及大膽想象,這時有的學生說:“可以租11輛中巴車,花費費用是2530元。這樣花費的費用少且每一位師生都有座位。”但是有的學生則認為該同學提出的租賃方案最后余下的空座位太多造成了浪費,這時有的學生回答的:“可以租10輛中巴車,再租一輛大巴車,這樣不僅能夠使得租賃的車輛的座位能夠全部坐滿,也能夠使得每一位師生都有座位。”但是花費的費用在2800元, 比第一個同學設置的租賃方案花費的費用多,學生可以想象出多種租賃方案。
在此過程當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探討來進行思維的碰撞,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
四、培養小學生對于知識的質疑精神,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想要在數學教學當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那么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活躍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就是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學生的思維思考不僅是對教師設置的教學問題的思考,同時也是對于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或者教師講解到的數學知識的思考,大膽地對于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點或者教師講解的數學問題進行質疑,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學生對于知識或者答案提出質疑,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創新思維來對于固有的知識點或者問題答案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小學生通過推理以及再證明等方法來發展出新的學習思路,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也使得學生在思考以及質疑過程當中擁有了創新意識,在推理以及再證明過程當中提高了創新能力[3]。
此種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質疑精神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質疑以及求證的過程當中充分喚醒創新意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思維想象力豐富以及思想塑造能力強的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綜合考量教學問題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利用合理的教學情景以及教學問題吸引學生的課堂專注力,為后續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奠定基礎;同時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設置開放性的教學問題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機會;引導小學生在質疑知識和問題的過程當中充分喚醒小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以及推理過程當中提高創新能力, 通過合理的小學數學教育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園園.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新課程,2021(15):160.
[2]何春燕.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2021(13):58-59.
[3]雷小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研究[J].學周刊,202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