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語文課程作為“百科之母”,是小學教育的關鍵學科。其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培育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重要宗旨。然而,寫作能力是體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標志性特征。但是,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不難發現不少學生的寫作能力基礎薄弱,他們之中有的甚至產生了厭寫、畏寫的情緒,并流行著“作文作文,作到頭疼”的俚語。也因此,寫作教學一度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此狀況,主題式教學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應運而生,在寫作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應用價值。主題式教學以主題設計為核心內容,一方面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另一方面又將閱讀、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寫作,分析了主題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 小學語文? 寫作能力?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2-0096-02
隨著義務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政策的不斷完善,小學語文新教學大綱更重點突出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教學觀念培養、學習目的和方法上都做出了重要調整,在小學期間,學生的人文素養、文化素養以及審美情趣,便是在此階段的教師應該注重培養的三大要點[1]。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事實上,以主題式教學為中心開展核心素養教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展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益處良多。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主題式教學模式以“主題”出色,其與傳統教學截然不同,打破常規模式,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促使他們瞬間愛上寫作課堂[2]。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呆板,而主題式教學則為課堂注入活力。運用主題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可以將細碎內容融合在一起,真正意義上做到知識融會貫通,輔助孩子們進行學習,增強各個方面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主題模式,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接受教育伊始,寫作就成為無數人為之頭痛的問題,即便是家長也往往表現出束手無策的一面。很多學生在提起寫作之后,便會滋生出厭惡情緒,對于文字表述,他們似乎沒有一絲熱情可言。話雖如此,寫作卻是語文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寫作貫穿語文教育的始終,甚至在工作中,能夠寫出一手好文也能使本就順利的工作錦上添花。主題式語文寫作教學活動可以打破這種狀況,有效激發學生寫作熱情,進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寫作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是現階段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一項系統的工程,在主題式作文教學下可以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通過培養語感、訓練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發散思維,提高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3]。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找米下鍋”。主題式語文教學活動便可以給出對應解決方案,輕松為學生營造一個氛圍,引導他們置身其中,去一步一步激發寫作興趣和欲望。讓學生在情景當中感受寫作教學的樂趣,案例當中便可以突出這點。與此同時,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得緊跟節奏,方可達到教學效果[4]。例如,在元宵節時候,為了增強校園文化氣息,學校語文教學小組可以針對傳統節日設定情景,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完成寫作計劃。一方面,踐行了學校注重傳統文化的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抓住機會培養學生寫作技能,從而提升語文寫作教學效率。首先,在校園內掛置帶有燈謎的花燈,為學生以供主題場景,便于學生置身其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以及議論,來達到觸景生情的目的。其次,學生在高高興興參與活動時候,教師可以在一旁觀察引導,為主題場景增設氛圍。最重要的是,為學生布置主題情景寫作作業,促使學生在參與之后達成寫作,落筆成文,勾勒出自己筆下的元宵節猜燈謎場景。這樣的主題式活動,不管是形式上還是教學上,都十分新穎。被趣味感和歡愉感包裹著的寫作教學,還可以帶給學生一定成就感。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可以滋生出萬般別樣情緒,寫作文風自然也不盡相同。至此,主題式教學還未結束,針對學生的文章,教師可以開展一次交流會,把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感受相互分享,這便是寫作教學當中的另一份收獲。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帶動學生寫作情緒
主題式教學講究每一個寫作活動,都在一個范圍之內有條件的組織進行。在寫作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寫作內容產生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進行研究探討,強烈動力作用下,才能夠有效發揮聰明才智,這對學生自身養成良好習慣有著積極意義。在生活當中,人們的所見所感所聞都是細節上的領悟,任何一個細小情節,都可以引起動情,從而滋生出靈感和表達欲望。有一句話這樣說,“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里的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造源泉,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掘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眾多關系”,的確如此,唯有不斷挖掘和引領,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從而帶動寫作情緒。有的學生在文章中這樣表述,“說時遲,那時快。那個摔倒在地上的運動員,手一撐,腳一踮,猛地爬了起來。左腳尖頂住起跑線,膝蓋一彎,穩穩地蹲著。兩手就像兩根木柱插在地上,整個身體微微前傾,那架勢,就像一只起飛的雄鷹。”這些生態和動作的描寫,便是學生在活動當中仔細觀察的結果,他們通過文字將自己看到的表現出來,才會活靈活現,可見,寫作之前的觀察是極為重要的。在觀察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可控范圍內發生的情況,這些狀況便可以起到豐富學生寫作題材的作用。針對事物進行觀察后,學生可以通過情景再現法進行回憶,把觀察到的具體情節回憶起來,由此思路大開,結合頭腦當中的創新元素,方可創作出生動的文章。例如,在進行四年級單元作文教學時候,教師便可以運用這種主題式教學方式進行。本單元的作文類型以小動物為題材,面對這一話題,教師不應該專門給定某一個小動物名字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落筆。而是應該提前安排寫作任務,讓孩子們利用周末時間,在父母陪同下到動物園或者其他地方,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周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率先與學生進行口頭上的表述交流,分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特征。如以下教學過程:
師:通過布置的家庭作業,大家可有收獲?我們現在一起交流以下自己所觀察到的小動物特征。
生1: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小白兔。白兔兩只長長的耳朵,足有二寸半,里面一層是粉紅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我想它的聽覺一定很靈敏。
生2:小白兔固然可愛,但是我更喜歡貓咪。它腦袋比較圓,有一對很尖的耳朵,眼睛呈現出來的顏色會不同,嘴唇上面有幾十根很小的胡須,十分可愛。
生3:大家分享的這些小動物都太溫順了,我更偏愛金毛狗。金毛犬的腦袋寬闊、耳朵大小適中,耳尖能觸碰到眼角、眼睛深度適中、鼻鏡為黑色、牙齒呈剪狀咬合、毛發中等長度,四肢粗壯有力、四肢與軀干成比例。
師:大家形容得都十分生動,那么,接下來,把大家心里喜歡的小動物用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吧。記住自己筆下的小動物是什么樣子。
緊接著便可以讓學生開始寫作,一波回憶殺后,學生便可以創作出自己的文章。深究學生寫作過程,無非是他們掌握了事物動態,真正去觀察了解了所寫之物,才能夠順利寫作。
三、豐富學生情感世界,于生活中落筆成文
很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過于枯燥,教師也經常會發出“行文無真實情感,缺乏表達”之類的批語。那么,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狀況,引導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寫作呢?主題式教學是一個突破口,一方面為學生打開了情感閥門,另一方面帶動學生進行情感創作[5]。將成長的記憶標注在文字里,是對自己人生的一份肯定,也是一路走來歪歪扭扭的痕跡。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的過渡時期,由低段轉為高段,勢必會有所成長。小學一到三年級所經歷的每一幕,都是學生內心值得回憶的事情。抓住這條情感性,教師便可以開展“往事美好回憶”主題式教學。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美文欣賞促進教學效果達成,在課前提前收集好與課堂寫作主題相關的內容,在課上與四年級學生一起分享。其次,在前一階段的鋪墊下,學生已經開始逐漸回憶過去3年內發生的點點滴滴,有對伙伴們的感謝,有對相互之間幫助的懷緬,亦有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故事,相互分享階段,便會起到加深記憶的效果,對接下來的寫作有很大幫助。最后,便可以引出本節寫作課程主題,讓學生“以我手寫我心”在不知不覺中挖掘情感,運用主題式教學推進寫作課程進度,由此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式教學對培養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有極大意義,打破常規運用新型方式開展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效改善教學課堂當中呆板狀況,為課堂注入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是一種教學過程中的突破。新舊更替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教師運用主題式教學的體現。無論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還是對教師教學任務的達成,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唯有堅持到底,才能夠起到一定效果,不斷豐富教學課堂,提升學生整體素養,才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李洪義.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7(29):275-276.
[2]張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3]梁紅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探究[J].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15(12):25-25.
[4]段天喜.小學語文主題式讀寫聯動教學模式探究[J].甘肅教育.2016(21).
[5]丁雄鷹.“跟著古詩游中國”課程的開發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