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蓮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之下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推進,由于高中學生往往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今教育部逐漸開始落實針對學生的雙減政策。所謂雙減政策就是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壓力以及學習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基于此,本文從雙減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立來進行相關探究,以便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成績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雙減政策? 高中數學?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083-02
高中數學作為高中學習階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同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見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性。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往往具有較大的難度,其抽象性和邏輯性也相對較高,基于雙減背景之下教師應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來創新數學教學的方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和掌握。利用創新式的數學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建立和完善。
一、關于雙減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在很多教師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習慣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在雙減背景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是利用滿滿的板書來引導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在針對學生的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也是通過“題海戰術”來讓學生掌握知識,在此種方式之下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無法得到有效的改變。其次,很多教師對于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沒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觀念上往往認為只要為學生傳授相關的數學知識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教師忽略學生的能力提升往往不利于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從而導致學生無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1]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高中階段的數學往往難度較大,此階段的學生也面臨著高考所帶來的壓力,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沒有很好的改變,數學課在學生眼中也是枯燥無味的,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慢慢降低。另外,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面臨難題的時候這些學生認為教師是嚴厲且神圣的,不敢向教師請教問題,至此導致學生所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便會大大降低。其次,其他學科在高中學習中也占有較大的比例,很多學生將大多數時間分給其他學科,這就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時間不足,從而使得自身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雙減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立策略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教學的方式方法,它所帶來的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來說,通過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微課視頻教學以及希沃白板教學等方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
例如,在“等差數列”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利用希沃白板中圖片展示的方法向學生介紹等差數列的定義: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都是同一個常數,這樣的數列就叫作等差數列,并且那個常數叫作等差數列的公差。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等差數列的例子,通過多媒體在網絡上查找等差數列題型,利用題型來建立自主思考的情境。如,根據數列1,2,3,4,5,6…來計算公差d以及推理通項公式。在這道題目中,學生根據等差數列的定義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等差數列,然后根據公差定義可以推斷出d=1,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將每一項的數字與第一項相比較,并且聯系公差,然后再進行推理。學生可以發現2=1+1,3=1+2×1,4=1+3×1…然后可以簡單地推理出一個式子an=a1+(n-1)d。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第六項的值來驗證這個式子,a6=a1+(6-1)d=1+5×1=6,最終的結果剛好與題意相符。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營造相關的數學情境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采取知識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自信
由于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而且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為了顧及到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打造高質量的數學課堂,教師可以采用知識分層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所謂知識分層是指教師通過將知識點以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講授,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直線與方程”的單元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知識分層的方式來進行傳授。首先,教師應為學生講述直線傾斜角與斜率的相關知識,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準確得出直線的斜率k=tan ?琢。在此之后,教師為學生講述兩條直線相互平行以及兩條直線相互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結合相關的練習題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如,已知A(-6,0),B(3,6),P(0,3),Q(6,6),嘗試判斷直線AB與直線PQ的位置關系。其次,教師對直線的方程來進行相關的解釋。直線的方程可以分成點斜式方程、兩點式方程以及一般式方程,針對于點斜式方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其公式y-y0=k(x-x0),同樣,教師利用相同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求解直線的兩點式方程。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借助相關的練習題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并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交點坐標的求解。如,嘗試判斷直線3x-y+4=0和直線6x-2y=0的位置關系,若兩直線相交,求出其交點的坐標。利用此種教學方式來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傳授,顧及到了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促進了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
(三)通過問題導學方式,促進思考能力提升
問題導學法就是在教學時根據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并設計出相對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通過思考根據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探究將升華自己的知識框架,從而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在課堂一開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類似于“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0年發表的《未來20年我國發展前景分析》判斷,未來20年,我國GDP年平均增長率可望達到7.3%,那么在2001—2020年,各年的GDP可望為2000年的多少倍?”的問題來促進學生進行思考。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若把我國2000年的GDP看成一個單位,2001年為第一年,那么2001年我國GDP可望為2000年的(1+7.3%)倍,2002年我國GDP可望為2000年的(1+7.3%)2倍,那么4年后我國GDP可望為2000年的多少倍呢?其次,教師為學生引出指數函數的公式y=ax(a>1,a≠1)。由于函數往往和圖像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上面的數字進行變形,教師將變形后分別是(1+7.3%)1、(1+7.3%)2、(1+7.3%)3、(1+7.3%)4進行展現,并引導學生進行畫圖。最后就可以提出問題:“a=1+7.3%時圖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樣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建立。
(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的課堂上由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進行合作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來對知識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知識探究中獲取到豐富的數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質量,促進高效課堂的建立。
例如,在“二次函數”的相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首先,教師應對班級中的學生分組,并從中挑選出一位數學學習能力和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其次,教師為學生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任務來引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如,二次函數的定義以及圖像的性質是怎樣的?之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在規定的時間過后,有的小組回答道: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bx+c,根據圖像可以看出其對稱軸是x=-,其頂點坐標表示為(-)。之后,教師為學生展示出y=x2-4x+3這個函數,并讓小組之間根據這個函數的圖像來探究其增減的區間。教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不僅帶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樣學生的數學綜合成績也能得到提升,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認識到高效課堂建立對于學生發展以及成績提升的重要性。另外,教師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素養,通過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來為學生創新數學教學的方式,通過從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準確落實雙減政策,借此更好地促進學生數學綜合成績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的數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偉東.高中數學教學方法[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6):255-255.
[2]羅柏生.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20(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