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藝芳
【摘要】近年來,閱讀成為了語文教改中的重點,同時也出現了諸多新型的教學手段,其中群文閱讀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十分盛行。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時,卻忽視了讀寫結合的應用,沒有實現語文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在了解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上,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展開了全面的分析,并探討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群文閱讀? 讀寫結合?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135-02
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閱讀與寫作息息相關,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也經常出現讀寫結合教學理念的影子。群文閱讀與讀寫結合都是現代教育領域中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育人方面都具備著顯著的優勢。那么,如何將群文閱讀與讀作結合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從而高效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呢?本文做出了深入的分析。
一、群文閱讀中讀寫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閱讀和寫作的聯系
實際上,雖然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堅守傳統的分離式教學理念,并沒有認真研學新教學理念,對寫作和閱讀的聯系認識不清,這就導致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利用群文閱讀這一種教學模式,缺乏運用讀寫結合的意識,因此通常會將群文閱讀和讀寫結合兩者分開運用[1]。
(二)讀寫結合流于形式
根據研究可知,部分教師在群文閱讀課堂中,只是利用短短的幾分鐘向學生講解關于寫作理論,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無法進行充分的思考,最終還是難以在閱讀課堂中獲取有用的寫作信息。另外,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一般都是教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課,而學生的任務就是傾聽和做筆記,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時間和表達自我的機會較少,無法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反饋。再者,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過于簡單化,一些教師只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累,以便在日后的寫作中進行運用,導致學生只會生搬硬套,卻難以靈活運用寫作技巧和素材。
(三)方式呆板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用的讀寫結合法就是閱讀內容的想象、寫法遷移、讀后感,成為了一種呆板的教學套路,學生不但很難提起興趣,還容易在寫作中反復運用同一種寫作技巧,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導致在各種寫作中都是千篇一律。但是在現實中,還有很多鍛煉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的形式,如批改文章、提煉小標題、續寫故事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卻很難在語文課堂中出現。另外,讀寫結合不僅僅是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過程,在閱讀中學生可以開拓視野、打開思路,從認真的賞析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涵養。因此,教師不能將閱讀選材僅僅停留在教材之上,應結合課內外資源,豐富閱讀內容,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料。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
群文閱讀法是現代教育理念的產物,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突破,群文閱讀是讓學生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然后進行聯系和對比,從中找到更多的規律,對于掌握閱讀技巧具有顯著的效果。另外,群文閱讀促進學生在掌握閱讀規律的同時,在日后的閱讀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在群文閱讀中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在增強其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利于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在群文閱讀課堂中,學生在閱讀多篇文章的基礎上,可以掌握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與此同時,應注意寫作主題與閱讀主題相呼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將自己在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寫作當中。另外,學生可以在閱讀與寫作中同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在寫作指導中了解到閱讀的正確方法,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
(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群文閱讀中,巧妙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為閱讀課堂增添新的色彩,改善了以往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轉換思路。并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教師需要不斷地確認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進行發展,因此課堂互動是不可避免的,這樣的課堂氛圍,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度。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原則
(一)以學定教原則
學生是教育主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堅持以學定教原則,在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保證教學活動的可實施性和有效性。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征都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結合學生的特點,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更好地促進學生快速發展。因此,讀寫結合教學手段不能單一地根據群文閱讀教學情況出發,關注學生主體,創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形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循序漸進原則
群文閱讀與讀寫結合教學的合理結合與運用,雖然能夠提升育人效益,但教師依然需要落實“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寫作基礎,但是還會有很多學生存在薄弱之處,不能完全掌握好閱讀和寫作技能,因此,教師還是需要從細節抓起,先為學生打好基礎,再進行強化訓練。
(三)厚積薄發原則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充足的閱讀量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但是,閱讀并不只是在課堂上才能夠進行的,教師需要在幫助學生掌握好群文閱讀技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下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然后進行詞匯和句子的積累,豐富學生腦海中的寫作素材。另外,課下閱讀更加體現出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只有在主動學習狀態中,才能從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啟發,才更加利于靈活運用閱讀知識開展寫作活動。總之,學生需要通過閱讀,積累充足的知識,為進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3]。
四、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策略分析
(一)引入大量閱讀,尋找內容相同點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認知和思考能力上具有明顯的提升,對閱讀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沒有充足的素材,學生也無法滿足寫作的要求,更不能將自己的情感完美地在文章中表達出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章數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教材中的閱讀都是比較典型的,為教師進行閱讀拓展指明了方向,可有效實現群文閱讀。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文章,引入幾篇相似的文章,供學生進行閱讀和對比,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中文章的解析技巧,對其他文章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抓住閱讀心理體驗,拓展讀寫訓練
學生的閱讀體驗,對后期的閱讀活動具有很大的影響。實際上,閱讀心理體驗涉及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積極性,同時對寫作的興趣也具有很密切的聯系。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時常處于被動閱讀狀態中,對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只是一知半解,無法通過深層閱讀深入作者的內心,這種機械式的閱讀方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加無法提升其寫作能力。基于此,教師需要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傾聽學生的聲音,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只有學生感受到被關注,參與性增強,才能激發自主閱讀性,發揮群文閱讀培養學生情感的作用,促使學生在寫作中具備抒發情感的意識[4]。例如,在學習完《獵人海力布》和《牛郎織女》之后,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幾篇民間故事,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這幾篇民間故事中所表達的寓意是什么,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的溫情,增強學生對閱讀的體驗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通過民間故事的特征,以及自己想表達的情感編寫一個小故事,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三)實施個性化讀寫訓練
讀寫結合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在堅持原有的訓練方法上,繼續引進新的模式。第一,模仿創作。群文閱讀為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創建了一個更好的平臺,當學生掌握大量的相同類型的文章時,在進行模仿寫作時會更加容易[5]。但是,群文閱讀中的模仿寫作并不是簡單的寫作手法上的模仿,而是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進行深刻的總結,從而通過自己的感悟寫一篇作文。第二,改寫創作。改寫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在改寫中進一步理解文章。例如,《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中,《草船借箭》屬于一篇改寫文章,教師可以在教授完這四篇文章之后,讓學生重新閱讀《草船借箭》,并且將原文展現給學生,教授學生改寫技巧。然后再讓學生結合《煮酒論英雄》這一篇文章進行改寫,為了開放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自己構建文章結構,也可以進行倒敘寫作,促進學生在寫作中進行創新。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同時運用群文閱讀教學與讀寫結合教學,可以增強育人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深入研學這兩種教學模式,并利用合理的手段促進兩者的有效結合,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楊關香.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9):192.
[2]劉永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高考,2021(15):63-64.
[3]張海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課外語文,2021(12):125-126.
[4]郭麗苗.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4):138-139.
[5]楊青棟.寫景抒情詩文“五部教學法”嘗試[J].現代語文,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