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炳安
【摘要】在現階段國內的小學學科教育系統組成當中,數學學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基礎性的一部分,對于小學生一生的數學學習都能夠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由于數學知識理論具有比較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成熟,對于抽象性知識理論的學習、認知效率比較低,再加上不同小學生個體化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工作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化現象”,不利于小學生群體的數學教學效果提升,宏觀角度上來說,對于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在促進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之后,能夠滿足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進而避免出現小學數學教學成果兩極分化的情況。
【關鍵詞】小學教育? 數學教學? 分層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086-02
一、前言
近年以來,國內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不同階段不同學科教育工作由此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小學數學學科教育亦是如此。但是與此同時,時代發展和社會大眾以及小學學生自身對于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育也提出了嶄新且更高的要求,其中新課程要求將小學生視為主體完成一系列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在后續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分層教學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使得不同能力的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都能夠夯實基礎,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除此之外,還將提出一定的具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
二、關于分層教學模式的概述
所謂的分層教學模式,其重點、核心在于“分層”二字之上,顧名思義就是將班級內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以此來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學生的角度上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對象”,其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多項能力和素質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包含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等,在這一前提之下,如果依舊沿用傳統的統一教學模式,對于學習素質稍弱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容易出現教學效果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進行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之后,能夠實現將學生視為主體進行教學,能夠針對不同素質的學生開展教學,包含為每一個小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目標等等,從而促進小學生整體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分層教學模式的主要優勢之一。其中,小學數學知識理論雖然是由數字和邏輯組成,但是整體上的抽象性比較強,這導致教師教學、小學生學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采取分層教學模式之后,使得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并且有效避免小學數學教學兩極分化情況的發生,對于當代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三、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當代小學生所處的時代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覆蓋逐漸提升的互聯網、逐漸成熟的新媒體平臺等等,無一不在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個性化發展。其中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實現以小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并且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分層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策略如下所示:
(一)充分采集學生的基本情況
任何教學方式的運用,都需要更加關注學生這一重要主體對象,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亦是如此,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主要要求之一。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作為主導,針對班級內小學生群體的數學學習基本情況進行收集,包含課堂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考試成績情況等等,以這些數據和信息為基礎針對學生的狀況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同時,教師在采集學生基本情況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直觀表現學生狀態的信息、數據的收集,還需要重視學生的精神狀態、思維能力、自律能力等等情況的收集,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判斷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潛能情況[1],為后續的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處理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并不是簡單地針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層處理,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目標的分層處理,針對低層學生的數學教學,教學目標可以分層為基本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掌握,避免出現過高要求的教學目標情況,低層學生在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會出現沮喪等等情況。對于中等學生來說,在課堂教學目標上需要保持其七成左右的教學內容掌握,同時在教學目標之上需要適當地拔高知識點內容。而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優生來說,教師可以在正常課程目標的基礎之上,依據學生的具體表現設置更高的教學目標,但前提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之后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避免目標過高而導致學生出現畏難情緒[2],這對于順利完成教學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三)分層教學任務管理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開展的教育教學工作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各種學習任務為載體進行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分層處理,估計到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情況,其中簡單基礎的問題可以安排給普通學生,困難的問題拋給班級內的學優生進行回答。例如在小學數學“圓面積計算”教學工作過程中。
針對普通學生可以提出:圓的半徑是7厘米, 請問圓的面積是多少?
針對學習狀況稍好的學生可以提出:圓的周長是 12 厘米,請問圓的面積是多少?
針對班級內的學優生則可以提出:圓規兩腳距離為4厘米,在長為40厘米、寬為20厘米的長方形紙片上畫完一個圓之后,其余面積是多少?
從上述教學任務當中不難看出,不同層次學生所面臨的教學任務難度是循序漸進的,對于普通學生能夠夯實學習基礎[3],對于學優生來說能夠夯實復雜問題分析和處理的能力。簡單來說,教師在完成分層教學任務管理之后,不同層次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除此之外,在分層教學任務管理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其落實在學生的課后作業之上,這樣對于一般學生來說能夠降低作業負擔、提升學習興趣,對于學優生來說,則能夠實現復雜問題求解的實踐解題能力提升,從這一角度上來說,還符合國內教育事業倡導的為學生“減負”的主要目標[4],對于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且積極的意義。
(四)進行分層教學評價
在教育工作過程中,教學評價屬于末尾教學環節,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和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階段,后期的教學評價也需要保持“分層”策略。其中,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優生”的教學評價,需要在鼓勵的基礎之上拋出更難的、探索性質的問題,使得學優生的數學學習局限性得到打破,向更高水平的數學學習進發。針對一般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所開展的分層教學評價需要以鼓勵為主[5],同時幫助和引導學生保持學習自信,找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從而幫助一般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切入口”,這樣不同層次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才會更顯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即便進行分層的教學評價,教師也需要牢記,任何層次的教學評價都需要以鼓勵性的評價為主,因為小學生的心理建設并不牢靠,盲目采取批評教學評價有可能打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而鼓勵性教學評價能夠減少學生心理層面受到的傷害,對于小學數學后續的教學工作開展也具有積極作用和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就是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的相關研究和分析了,從文中闡述內容中不難看出,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難以滿足小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了,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將分層教學模式貫穿始終,具體的教學操作需要保持因地制宜,教師需要提升分層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分層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要求較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小學數學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這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出相應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倪中禮.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讀寫算,2020(21):97.
[2]賈秋芬.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20(14):26.
[3]柳鵬飛.試論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1):23.
[4]朱興國.淺析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J].新智慧,2018(21):10.
[5]溫桂珍.探究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8(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