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恒
【摘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師面對的主要教學任務,也是實施數學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策略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方面起著消極影響。對此,要想有效地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教師要優化教學策略。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激發興趣、設計活動的方面入手,詳細闡述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168-02
新時期,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熱議的話題,被稱作是當代基礎教育的DNA。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以教學實踐為載體的,需要學生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發展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傳統的以灌輸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實現這一點,甚至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切實地優化教學,探索、應用多樣的策略。筆者在實施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般會應用如下策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以“培養人”這個問題為基礎的。培養人的問題,是以促進發展為中心的。簡單地說,學生是教師踐行培養核心素養教學行為的中心,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體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積極地體驗課堂教學,少不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應用適宜的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積極的心理活動傾向的驅動,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探究知識,發展能力和品質。基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課程標準中早已提出了情境教學的要求。對此,筆者一般會在課堂導入環節,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夯實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以“確定位置”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分析,發現這節課將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定位方法展現給了學生,驅動學生遷移生活經驗,探究確定未知的方法?;诖耍瑪祵W知識的生活性,在組織導入活動的時候,筆者創設了生活情境。具體地,筆者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本地一家電影院的影廳座位圖,和一張電影票。熟悉的生活內容很容易地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在展現生活資源的同時,筆者提出問題:“在生活中,大家都有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經歷,一個影廳中有很多個座位,你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呢?”這個問題的提出,使得學生自主思維,遷移生活經驗,對電影票上的座位號進行排列。立足學生給出的回答,筆者繼續提問:“如果將電影票上的3排8號,記作(3,8),那么,可以將8排3號記作什么呢?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影廳確定自己的位置,需要獲得幾個數據呢?”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繼續思考,找出“排數”和“號數”的關系,總結出確定位置的方法。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順其自然地通過體驗情境,進入了數學課堂上,還切實地借助生活經驗探究了數學知識,實現了對新知內容的初步理解,同時也鍛煉了數學探究能力,此外還把握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計活動,培養素養
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載體,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頭戲。立足傳統教學不足,教育工作者早就提出了設計教學活動的要求,以活動為載體,驅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能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又能發展能力和品質。基于此,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立足數學核心素養的不同維度,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 。
(一)創設實物展示活動,培養抽象思維
初中生的形象思維較為發達,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會透過直觀的事物,探尋特點或規律,順其自然地總結出知識內容。數學抽象,簡單地說是從現象、模型中抽象出規律的活動,在體驗此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诖?,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會立足教學需要,創設實物展示活動,將具體的事物展現在學生眼前,驅動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出數學規律。以“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為例,該節課教學活動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觀察立體圖形,感受、總結立體圖形的特點?;诖耍诮M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如圓柱、棱柱、圓錐等展現給學生,引導學生觀察,整體地建構立體圖形認知,并立足不同的立體圖形,發現各自的特征。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全面考慮學生的觀察能力,尤其是客觀的觀察條件,隨著電子設備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學生視力下降趨勢明顯,考慮到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給那些已經近視的學生提供近距離觀察的機會。比如在備課階段多準備一些立體圖形,分發給那些已經近視的學生。在學生完成此觀察、總結任務之后,筆者繼續展現立體圖形,并聯系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驗證。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成為了學習數學的主人,切實地鍛煉了數學學習能力,還通過經歷觀察、分析、總結等活動,以數學現象為切入點,抽象出數學規律,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自然而然地鍛煉了數學抽象能力,便于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二)創設動手操作活動,引導想象
動手操作是踐行生本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徑,也是驅動學生發展多種能力的主要活動。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教師灌輸知識的不足,提出了做中學的理念,建議教師以動手操作為載體,將探究知識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揮自主性,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多種能力。數學教學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早已與各種各樣的數學現象進行了互動,積累了數學經驗,建立了感性認知,在課堂上,通過遷移生活經驗可以將生活感受與數學中的相關知識建立直接的聯系,借此理解知識,鍛煉學習能力。基于此,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會立足教學需要,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遷移經驗,引發學生想象。以“視圖”為例,在經歷生活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早已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了觀察,整體地感性地認知了這些事物,同時積累了觀察事物的經驗。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學生的生活所得,筆者創設了動手操作活動,直觀地展現一個造型奇特的物品,慢慢地轉動這個物品,引導學生觀察,在大腦中留下物品形狀印象,并動手操作,將物品形狀繪制下來。在體驗這樣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制作等,將視覺、動覺等感官結合在一起,推動了心理活動的內核,不僅自主地探究出三視圖的畫法,還著力想象,形成空間觀念,促進了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三、融入德育,發展品行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主要途,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切不可忽視德育教育,否則將導致學生的發展出現偏頗。就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形成了學科能力,但是在缺少良好的道德認知和行為的情況下,也是難以有效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因此,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融入德育教育,使學生切實地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和品質,為有效地體驗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挖掘德育資源
德育資源是在數學課堂上融入德育教育的保障。數學知識看似和德育的關系并不緊密,但這實際上這是一種刻板認知,德育資源是存在于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地深入數學教材,挖掘豐富的德育資源。以數學史為例,這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教材中本身包含一些數學歷史小故事,不同的數學知識里也潛藏著很多數學史,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向學生講述數學史內容,不但可以將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展現給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整體地認知數學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數學家身上美好品質的熏陶,自主地端正數學學習態度,踐行良好的數學學習行為,為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夯實基礎。
(二)應用德育資源
在數學課堂上應用德育資源,萬萬不可使用說教的方式。因為初中生自我意識強烈,教師的機械說教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同時也無法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此,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將講解數學知識與融入德育資源結合到一起,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比如,在組織函數教學的時候,筆者應用了數形結合法,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制作函數圖像,借助函數圖像把握函數特點,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在自主動手的過程中,會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更加立體的認知。相較于教師填鴨式的講解,由學生自己探索數形結合法的應用方式,更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培養數學思維。如果教師想要降低教學的難度,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邊討論一邊思考如何在函數知識中建立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型。這既是一個與他人進行思維碰撞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手段,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數學知識,獲取數學思想方法,還可以借助圖像發現數學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總之,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重點,運用策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驅動學生體驗數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受到德育熏陶,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形成終身發展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曉晨.淺談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91.
[2]敖特根.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