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桃
摘 要:數學是中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無論是外界社會環境的各個方面,還是學校,都對學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生活應用能力。文章通過對現階段數學生活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和提高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育;生活化教學;數學教學;策略
初中部分的數學知識比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更多,也更難一些,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壓力。在小學時期,學生依靠簡單地背公式、背知識點、多做題等方式,就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這種學習方式在初中階段并不可行,單純地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無法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初中的數學知識邏輯性強,難度也大,部分學生都存在害怕學習數學的現象。因此,老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時,要將生活中的數學引入教學課堂上,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意識,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以數學的眼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質發展。
一、 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含義
生活化教學指將生活中的知識運用到課堂上,從而激發學生以實際生活為主體,展開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在生活化教學的課堂上,現實生活和數學知識的聯系更為密切,學生的拓展思維也會大大加強,這可以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有活力的數學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生活化教學也可以是把教學課堂或者說教學活動“搬”到現實的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對生活和對知識的理解、認知能力。在目前階段來說,生活化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符合現代化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一種集創新性、拓展性、豐富性于一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二、 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傳統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過于重視“教書”,卻忽視了“育人”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只能獲得基本的理論知識,卻無法獲得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發展中的一個全新教育理念,是現代化教育的大致方向。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將教學課堂和社會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學生進行多元化教育。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通過和社會、大自然的接觸,感受到知識的來源、生命的偉大、思想的深厚,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和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老師的教學理念陳舊,不利于生活化教學開展
長時間以來,中國在中小學階段都實行應試教育理念,這種較為傳統的教育模式在過去的確培養了一大批經驗豐富、見多識廣的專業技術人才,但實際上,培養這些專業技術人才的不僅是教學方式,更多的是一種理念,或者說一種信念,一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但是在如今的初中教育中,需要的更多的是教學方式的創新,因為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國家、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只有創新才是國家繼續穩步發展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教育大會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也是生活化教學開展的原因和本質。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仍有部分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他們依然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二)部分老師對生活化教學解讀不夠準確
自從新課程標準實行以來,絕大多數老師都會緊跟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是,在運用新型教學方式或者說教學手段時,部分老師的教學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對于生活化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老師任教學校所處的地區屬于發展落后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導致教師較少有參與教學研討會、教育工作會議的機會,無法和其他地區的老師討論教學方式和應用效果,導致老師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解讀不夠準確,難以將生活化教學完好地融入數學課堂中。第二,部分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了解也比較充分,但是由于對信息技術網絡的了解和使用比較生疏,所以難以通過網絡查閱、使用更多、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導致生活化教學“只有其名,卻無其形”。
(三)學生的生活感知能力不夠豐富
初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快速的發展中,他們雖然已經擺脫了孩童的稚嫩,但是卻還沒有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也沒有具備豐富的分辨能力,他們有的只是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以及比較敏感的獨立意識,這就導致他們雖然熱愛生活,卻對生活沒有良好的感知能力。現代的大部分初中生都長期活躍于網絡世界,他們更喜歡通過網絡來滿足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通過網絡來獲得愉悅感以及進行放松,長此以往,學生對實際生活的感知能力就會降低,導致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不夠全面,所以他們很難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進行良好的連接,從而導致生活化教學的效果不夠明顯,難以促進學生的生活化意識發展。
四、 提高初中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重要的課堂教學環節,通過課堂預習可以讓學生大致了解即將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因此,老師要將生活化理念融入課前預習環節,讓學生在預習中接觸、認識、理解生活化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相似圖形》這一節的內容時,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微課視頻,利用合適的線上通信軟件發送給學生,或者利用自習課,通過投影儀播放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在微課視頻中,老師要增加生活化的內容,例如,除了基本的數學定義之外,老師可以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相似圖形,并將其總結記錄下來,激發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意識。這樣,學生在預習階段,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化內容,從而使生活化教學得以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