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強

【摘要】信息技術的時代性已深入人心,信息技術素養更是每一個中職生必然要具備的。本文從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內涵及其重要性、我校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現狀分析及通過項目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這三方面,來闡述本人對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素養;中職生;項目化教學
現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云課堂、在線教育等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必然要進行改革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作為成長在新世紀的一代,中職學生對于各種信息技術終端、設備并不陌生,如何引導學生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學校和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和方向。
一、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其中,信息意識是指人們獲取信息、分析判斷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意識,也就是對信息的關注與敏感程度。計算思維是指個體在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指個體通過評估和選擇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會責任是指信息社會中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信息意識是信息能力的前提與基礎,并貫穿信息能力全過程;而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構成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信息社會責任為信息行為提供規范的保障,促進信息社會和諧發展。這四方面內容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歸納起來,本人認為中職生需要具備以下幾種信息化學習素養:一是信息的獲取能力,能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準確的選擇和分類;二是信息的加工能力,能對所收集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三是信息的應用能力,能對所選取的有效信息進行恰當的使用;四是在信息獲取的過程中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調節能力。
二、我校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現狀分析
為了對我校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有一個較準確的了解,課題組制作了調查問卷,對珠海理工學校計算機各專業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現狀進行了調研,共發放470份調查問卷,其中回收448份有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及數據分析展示如下表。
從上述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我校計算機各專業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方面具有如下的特點:(1)對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并不陌生,大多數學生具有對不懂知識進行上網搜索的意識,但上網搜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專業訓練。(2)對于借助網絡搜索的信息資源進行分析、整理、加工的能力有所欠缺,這是使用信息技術的核心環節,學生在這方面有所欠缺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學生是剛從初中升學上來,初中學習內容與職業中學的學習內容有很大不同,對于借助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方式更是存在較大的差距。(3)主網絡學習的學習效率不是很滿意。自主學習需要較高的自律性和目的性,而我校學生的學習目標普遍不大明確,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弱,而網絡世界卻充滿誘惑、紛繁復雜,這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4)對于自身運用常用工具軟件的操作能力缺乏自信。自信源于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對技能的熟練程度。學生對常用工具軟件操作能力不強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要獲得熟練的軟件操作技能,刻苦訓練是少不了的,而這恰恰是我校學生普遍薄弱的地方。
三、如何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通過對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調查分析看出,學生對自己借助網絡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缺乏主動性及自信心。在我校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常用的項目教學法則能起到相當積極及有效的作用。它一方面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對以具體任務為驅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基于項目導向的學習方法是信息社會發展形成的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法,學生在完成一系列探究任務過程中,通過運用現代社會的信息技術手段,如互聯網、校園內部資源網絡、QQ、微信公眾號等進行搜索查詢、分析處理以及交流傳播信息和知識。可以說,運用項目教學法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培養有很大幫助。
項目教學法包括“情景導入,明確任務;收集資料,制定方案;自主協作,具體實施;點撥引導,過程檢查;展示成果,評價完善;評估檢測,拓展升華”六個步驟。教師在上課時要堅持運用該教學方法,讓學生熟悉和習慣這種教與學的方式,讓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而讓學生養成懂得借助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學習難點的習慣。本文以本校各專業均需學習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第一個項目“認識計算機”為例來做分析,說明如何通過項目化教學,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
1.情景導入,明確任務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科性質、特點,采取靈活的導課方式,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這個環節,我以“假設為自己裝配一臺個人計算機”為題,以情景導入方式開始新項目的學習。導入新課之后,要確立課程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來決定。在該項目中“知識技能”就是要突出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本項目的任務是掌握計算機各硬件如CPU、內存、主板、硬盤等的功能、作用和工作原理,最終能夠組裝一臺性能優越、性價比高的計算機;“過程與方法”重點把傳統教學活動變成教師主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重點培養學生主動借助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完成教學任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則重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2.制定方案,收集資料
為提升學生信息獲取、信息選擇的準確性,在該環節,教師首先應明確并細化每個學習任務相應的學習內容、要求、需要解答的問題。例如,在《認識計算機》教學中,對于CPU、主板等每一個硬件都以列表的形式要求學生列出各硬件品牌、型號、主要參數等內容。然后,項目小組據此制定學習方案,方案中要明確小組成員分工、學習內容和每個時間節點需要完成的操作任務。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時需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引導。例如,在該課程學習中,我借助藍墨云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參考借鑒。
3.自主協作,具體實施
在前面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能力偏弱,借助網絡學習的效率也偏低。究其原因,我認為與學生長期被動學習,缺少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時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這一習慣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本人在該環節一直本著“內容具體,方法固定”的思路進行教學。在講授計算機硬件時,首先將它劃分為CPU、內存、主板、硬盤、電源等部件,然后再對每個部件需要掌握的各項功能、參數等再列表細化出來,目的在于將內容具體化。而后,在該環節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自主尋找資源,對信息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做到每個任務的學習都以此方式開展,形成固定模式,進而慢慢養成習慣。
4.點撥引導,過程督查
在“自主協作,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進行“點撥引導、過程檢查”。教師的作用是巡查學生自主協作的參與情況,尋找學生合作探究難以克服的難點,比如我運用藍墨云平臺對學生預習狀況進行檢測,通過這種方式檢查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前準備,同時也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有了了解,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
5. 展示成果,評價完善
課堂成果展示是最為精彩的環節,在該環節學生將自己辛苦換來的學習任務書、學習作品呈現出來,通過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表述,老師和其他同學對這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程度,任務成果完成效果有較為直觀的認識。同時,每位學生對所獲取信息的優化能力也有直觀的體現,例如在項目《認識計算機》的展示環節,學生需要將從網絡上獲取的各計算機配件進行整合優化,將它形成一個完整的的計算機配置方案,這里就體現出學生對于信息的加工、應用能力。
6. 評估監測,拓展升華
在一堂課的最后,要設置檢測環節進行效果評估。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測驗,教師為學生提供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教師收集測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在《認識計算機》項目中,學生運用藍墨云教學平臺進行所學知識的測試,完成對本項目知識的檢驗。在該環節,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一對一教學點評,充分借助信息技術平臺開展溝通交流。
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培養關乎學生今后工作學習與生活,通過對我校計算機類專業中以項目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素養進行了淺薄的分析與探討。因此,希望有將來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更加深入地進行探索、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寧,夏燕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實踐[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5).
[2]張全海.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