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妮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基礎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習科目,需要在此階段有效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能力,正確培養學生的三觀理念。語文教師不僅要講授語文知識,還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情感溝通能力,情境教學法能夠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值得被語文教師廣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情境教學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普遍應用的一種全新教學方式,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在情境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語文教師要充分掌握情境教學的優勢,進一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始終保持語文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一、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是全面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重要舉措,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使沉悶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進一步為學生構建了趣味化的課堂學習情境,實現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在情境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展開自主交流學習,極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為學生創設出豐富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展開語文知識的探究,有效增加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要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互動時間與思考時間,利用各種豐富的閱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在情境教學課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凸顯小學語文課堂的內涵。
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只注重形式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許多語文教師開始在教學過程中推動情境教學法的落實,但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許多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創設課堂情境,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有效引導,導致學生不能深刻地領悟到文本內容的情感內容,很難深入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調,這也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不斷下降,在面對不斷更新的語文課堂時,學生只會被動的在教師的指導下應聲附和,缺乏對情境內容的深刻理解,探究積極性與自主學習意識得不到有效提升,這也導致情境教學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情境活動的有效構建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言產生著重要影響。由于小學教育屬于六年制,高低年級之間的學生年齡跨度較大,他們對新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化表現,低年級學生通常在強烈的好奇心驅動下,會進行各種模仿學習,而高年級學生則具備了良好的自發學習意識,能夠在表達交流過程中解決自身內心的困惑,但很多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的這種差異化表現,導致情境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直觀情境
情境教學法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構建了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所要傳遞的語文知識內容也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通過調動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小學語文課堂也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馬過河的動畫視頻,借助這種直觀的視頻畫面提高學生對文本情境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對文章展開積極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幫助學生了解相應的學習內容,從而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教師借助多媒體插圖指導學生深刻分析文本內容,使他們在面對問題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見,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有效的思考和嘗試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通過與學生共同交流這篇課文,對文章表達的思想內涵和寓意進行分析理解,進一步深化文本挖掘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夠讓他們在語文知識中取得良好的收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創設角色扮演情境
表演情境就是通過分析課文或資料內容找出其中具體的情節來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表演,這種情境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便于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本表現出的人物情感。角色扮演情境能夠使性格內向的學生也同樣獲得良好的課堂鍛煉,使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獲得學習信心的提升。在此過程中獲得交際水平的有效提高。角色扮演情境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首先是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角色當中,如展開詩歌朗誦等活動來感受文章表現出的情感和內涵;其次是通過角色扮演來進行文本故事情節的再現,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體悟人物個性特征和內心情感。例如,在講解《負荊請罪》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文中表現出的各種人物清晰地羅列出來并分配主要角色,指導學生結合文本當中的故事內容與情節展開情景表演,在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的過程中,由于學生首次參與到角色扮演中,很難將臺詞以及表情完美的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真正在情境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指導展開高效學習。
(三)合理設置問題情境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要采用課堂提問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在傳統語文課堂中這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能夠借此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在新的教學發展階段,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展開課堂優化,不斷探索語文學習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師需要在設定課堂問題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考和探索方向,這種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提升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成效。在教學情境中進行的問題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借助階梯性的問題推動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有效提升。在情境教學的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將文章主旨與學生的探究興趣相統一,這樣才可以快速掌握文章表達的思想大意,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打破傳統提問模式,在相應的問題情境下為學生預留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在此過程中,對學生展開必要的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想象自己是雪地里的小畫家,思考自己將會創造出怎樣的作品?挑選幾名學生到講臺前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小馬、青蛙等不同的文章角色,在語文課上情境當中解答教師布置的教學問題。借助這種方式有效提高語文課堂學習的活躍性,推動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
(四)創設語言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要結合文章的實際內容借助生動的語言激發小學生的情感,使小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學習中,將感情融入到情景中,在情景中深刻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情感,從而對所學文章產生深層次的理解,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火燒圓明園》相關內容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圓明園輝煌的壯觀景象,然后利用語言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情景:“同學們,我們曾經見到過如此美麗的圓明園,但八國聯軍的入侵使圓明園內許多奇珍異寶搶奪帶勁,很多寶物無法帶走就用大火燒掉,請問同學們如果你們是當時的軍人,見到他人對于我們國家的掠奪會怎樣做?”此時,很多學生都主動舉手,爭先恐后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些同學說:“面對他人的侵略,我要勇敢的站出來,保衛我的親人和國家,保護我們的文物,使我們美麗壯觀的圓明園不受到傷害”也有部分同學說:“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將發動更多勞動人民與八國聯軍斗爭到底,讓八國聯軍看到我們中華人民不可侵犯”。此時,教師通過有效的指導和講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在語言情境當中使學生意識到努力學習、強盛祖國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情境引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五)創設游戲教學情境
相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普遍對于游戲具有濃厚的參與興趣,學生在游戲當中始終會保持高度注意力,如果教師能夠借助游戲為學生創設語文課堂情境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水平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有效強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語文課堂中就要為學生創設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游戲教學情境,借此幫助小學語文教師獲得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時,文章當中具體講解了有關老木匠制作出小木偶,為了幫助它體會到快樂的感受,老木匠在木偶臉上刻畫了微笑的表情,小木偶經過一系列的挫折后仍然面帶微笑,但無法讓人看到他情緒的變化,從而對他的正常交往產生了一定影響。最終,在女巫的點化下使小木偶擁有了更多表情。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故事所傳達出的深刻道理,教師可以在教學前為學生準備一個木偶玩具,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出小木偶配表情的游戲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情境中,通過按照不同情節給小木偶配表情的游戲,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故事所刻畫出的內涵情感,從而為之后的教學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六)創設生活情境
絕大部分的語文知識都是源自于實際生活,如果教師可以以生活背景為依托為學生創設生活教學情境,就可以拉近語文課堂與生活實踐的距離,進一步凸顯語文知識的生動性與豐富性,從而為學生的素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語文作為國人的語言,逐步滲透到社會生活生產的不同方面當中,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也逐步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標。對于小學生來講社會經驗不多,部分課本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不易于理解和記憶,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生活將文章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內容的精神內涵。如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關于《中國美食》這節課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大家都吃過哪些美食?美食都有怎樣的特點?”等,由于這些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課堂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教師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并觀察蒲公英、蒼耳和豌豆傳播種子的現象,引導學生探討實際生活中其他植物種子的具體傳播形式,借此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印象,便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能夠在生活情境中意識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更加愿意學習語文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完善,帶領學生進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在加深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這對于教師來講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但教師不能為了課堂形式的多樣性而盲目追求情境教學,一定要把握好情境教學的適宜性應用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堂中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呂惠琴.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1(33):92-93.
[2]張新年.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12):68.
[3]王惠琳.試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