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吳瑋 羅宣
【摘 要】本文針對“雙導師”模式建設現狀、成效以及高職院校“雙導師”模式建設的問題,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保障共同利益;完善考核制度,強化團隊效應;調整教學內容,實現多方對接等發展策略。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雙導師”模式 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7-0126-03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對現代學徒制育人的實踐探索已開展多年并取得成效。我國于2014年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正式開啟現代學徒制育人的探索。經過多年的探索,涌現不少優秀試點院校,為進一步推進現代學徒制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但在試點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師資力量薄弱、企業參與程度不足、校企合作模式單一、學生實訓條件差、育人成果難以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等。
“雙導師”模式是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2019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導下,基于現代學徒制“雙重主體”“雙重身份”的特點,以產業學院為平臺,針對現代學徒制推進中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和學生實訓教學問題進行的有益探索。在“雙導師”團隊建設過程中,取得明顯的成效,同時也發現了目前階段“雙導師”模式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雙導師”模式建設現狀與成效
“雙導師”模式即一名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由兩位導師負責共同指導。校內導師由本校專任教師擔任,主要負責對學校所開設專業課程的教學。企業導師由企業從事相同專業工作的一線技術人員擔任。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以數字化(BIM)裝配式建筑產業學院、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教協同創新學院等產業學院為平臺,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項目班”等具體形式,與本地企業聯合招生,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從合作企業引進杰出技能人才,圍繞企業技能人才建立大師工作室,以大師為引領,校企聯合打造穩定、多元、互補的“雙導師”模式教學團隊。企業導師從企業引入真實項目,以崗定課,生成工單課堂,并定期到工作室指導項目制作,按照企業標準對學生進行項目考核。
“雙導師”模式對現代學徒制育人而言是解決師資問題和實訓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能有效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的融合,推動教、學、做的統一。
(一)學生能力提高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教協同創新學院采用“雙導師”模式對英才班學生進行培養,在第一學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讓學員通過職業體驗、企業導師講座等方式認識企業、認識崗位。第一學年、第二學年的暑假,安排學生到企業跟崗實習,第五學期學生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帶領下學習專業課程,第六學期學生在企業進行崗前實習。通過引進企業導師,學生在校就獲得參與真實項目的實訓機會,從而使動手能力增強、實踐經驗增多、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通過企業導師導學和項目體驗,學生能夠提前對將來的就業崗位有深入了解,促使他們盡早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有意識地在三年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升核心就業競爭力,全面素質明顯提高。
(二)師資力量提升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要求每位專業教師必須到企業掛職,并聘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承接部分核心技能課程的教學工作。校企聯合建設“雙導師”模式教師團隊,通過角色互換、崗位互換、共建項目、雙向掛職鍛煉等措施,推動校企交流與合作,豐富校內專任教師項目制作經驗并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改變專任教師缺乏項目經驗、脫離專業前沿的現狀,彌補職業教育資源的短缺,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三)校企合作增強
以打造“雙導師”模式為契機,促進校企人員的交流和合作。學校導師可以在教學指導、崗位互換時得到科研素材,企業導師在科研中也能得到來自學校專任教師的理論協助,通過橫向課題等方式,校企合作更加緊密,并且都能從中獲益。
二、高職院校“雙導師”模式建設問題
(一)企業參與動機不足,企業導師教學理論跟不上
企業以逐利為目的,現代學徒制成果在短期內難以很好地體現企業利益,企業甚至由此引發擔憂。一是擔憂分派骨干參與“雙導師”模式團隊的教學工作會導致企業人力不足,二是擔憂讓學生進入企業場景參與生產降低企業短期生產效率。部分中小型企業難以承擔這樣的長期人力培養成本,部分大企業也缺乏深度參與的動力,不愿意將企業內部擔任要職或關鍵崗位的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派到學校參與教學活動。
對企業導師個人而言,教學是兼職行為,并不對其在本單位的績效評定產生直接益處,與個人職稱評審、職位晉升關系不密切,所以參與教學的主動性不足。企業業務繁忙的情況下,企業導師到校教學時間難以保證。企業導師雖然具備嫻熟的崗位技能,但部分企業導師本身學歷層次較低,理論基礎相對薄弱,也沒有經歷教育教學理論系統培訓,大多數只能按照在企業帶新人的方法直白、籠統地講述一些操作內容,未掌握系統、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因此,企業導師的教學效果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二)師資穩定性有待提升,團隊銜接存在縫隙
“雙導師”團隊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組建。近年來學校擴招速度加快,學生數量急劇上升,學校本身師資就存在一定缺口,新教師所占比例過大,校內導師團隊的教學質量亟待提升。而本土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人員流動性相對較大,導致企業導師隊伍不夠穩定。因此,無論是學校導師或企業導師,整體數量都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并且由于企業導師不屬于學校人員,通常在團隊中的定位不明確,在教學上只起到輔助作用,在教學檔案管理上也比較松懈,學校也不便對企業導師進行督促和考核,一旦出現企業導師更替,新舊企業導師之間的交接往往又帶來教學管理問題。整個“雙導師”團隊穩定性不足,教學的延續性、系統性受到極大影響。另外,由于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參與意愿、管理方式、辦學理念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各異,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溝通不足,雖然各司其職、分工較為明確,但沒有科學有效的統籌,教學銜接經常出現問題。
(三)學科與產業有偏差,教學內容仍需改進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日益增強,產業發展也呈現多學科技術融合的趨勢。傳統工業也面臨著與數字化技術融合升級帶來的挑戰。大多數高職院校近年來也紛紛跟隨時代的腳步,進行一些教學補充和調整,但是專業設置仍以傳統學科為主。以崗定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單一學習某學科理論知識的問題,驅使學生以完成課堂工單為目的,有針對性地多方面學習崗位所需知識技能。但總的看來,教學內容仍缺乏系統性的轉變。各現代學徒制育人項目的教學內容涉及多少新學科知識和技能,要怎樣進行補充教學,仍然主要取決于導師團隊的認知和觀念,由此帶來標準不固定、效果不穩定等問題。
三、“雙導師”團隊師資力量發展策略
(一)深化產教融合,保障共同利益
校企共贏是雙方達成長期有效合作的前提條件。現代學徒制育人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根源于產教融合深化程度不夠,企業的利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構建產教互利共贏合作機制,保障企業在合作中的利益,統一校企育人目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政校行企可以以契約合作的形式共建產業學院,以重點專業為試點,由二級院系負責人和企業人事部門負責人分別擔任校企雙方負責人,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企業技術人員參加,研究和決定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教學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明確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多主體育人過程及其管理辦法,明確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方式和教學資源利用及其管理辦法。多元主體協同,形成產業學院“共建共商共治”管理運行與保障機制,實行相對獨立的多主體民主化決策。各主體共定計劃、共同投資、共擔風險,構建市場運營主體和現代學徒制育人平臺雙重身份,圍繞產業需求設立項目,共同開展研發和市場化運營,所獲收益按照契約和項目中各方提供資源占比分配。依托獨立市場化運營的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既可以通過共同利益有效地把校內外導師緊密聯系起來,增強企業導師的參與動力,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深度參與項目實踐,同時避免對企業生產產生明顯的短期負面影響。
(二)完善考核制度,強化團隊效應
運用管理制度,規范導師團隊的行為,才能對“雙導師”團隊形成有效督促。一是政府對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育人項目提出指標要求,以促使企業真正重視校企協同育人工作,再由企業對派出的企業導師進行督促,使企業導師的教學工作與企業導師在本單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從而有效提高企業導師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二是產業學院出臺明確的管理辦法,建立系統完善的“雙導師”考核評價制度,明確企業導師的定位,著重考察其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培養的能力。例如,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現代學徒制教學管理辦法中建立了明確的“雙導師”教學質量考核制度,要求校企相關人員經常性深入課堂聽課。學校教學督導對教育教學、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督導,企業人力資源部對企業導師帶徒進行督導,學生對教師、師傅進行評價。每學期組織學生對教師和企業導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并將企業導師評價結果反饋給企業人力資源部,校企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規定“雙導師”教學團隊的準入淘汰的條件,采用滾動聘任等方式過濾不合格導師。制定企業導師的薪酬補貼和獎勵辦法,進一步激勵企業導師切實參與“雙導師”團隊協作,調動校外導師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明確企業導師屬于產業學院的正式師資,建立“雙導師”教學團隊信息資源庫,實現校內導師、企業導師雙主導。定期開展“雙導師”團隊內部教研活動,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相互培訓,增強團隊交流,幫助校內導師熟悉實操內容,提升企業導師的教學能力,并形成完善的教學材料上交報備。
(三)調整教學內容,實現多方對接
課程與工作崗位的對接是“雙導師”模式的功效得以充分發揮的關鍵。在已經實現以崗定課、以課堂工單驅動學生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調研崗位需求,以產業學院為平臺,升級改造傳統專業群,動態調整優化專業群設置。實現專業調整與產業發展對接,企業管理與學校管理對接,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對接。校企共同構建課程體系,打造包含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實訓課程全方位覆蓋的有崗位針對性的教學內容。結合“1+X”證書制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對標“1+X”標準,將行業證書考試引進課堂,實施“做中學、學中做”的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如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與廣西康之橋護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及在方養老機構聯合成立的廣西智慧康養產業學院,在其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將社會工作者和健康管理師資格考試大綱與多門課程有機結合,將校內教學與資格考試緊密結合,學生考取的X證書可抵一定的學分。同時,將技能證書與技能比賽掛鉤,開啟證、賽、課學分互認通道,減少學生的重復學習。在教學的執行過程中,還可以依據產業需求和市場變化,以企業導師開設專業選修課、方向班或“大師工作室”額外開放針對式教學等方式靈活引入新的教學內容,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實現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對接。
“雙導師”模式是現代學徒制育人的重要內容。我國“雙導師”模式經過一些本科、高職院校的實踐探索,日趨成熟。但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雙導師”團隊的師資力量不足,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教學內容沒能充分體現“雙導師”模式的最大效用等問題。隨著產教融合的進一步深化,“雙導師”模式應用與發展的基礎將會更加穩固,而導師團隊管理、考核以及課程內容的調整將是未來“雙導師”模式應用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運用制度將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融合成一個真正的團隊,使雙方相互促進和提高,共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教學與產業實現對接,才能使“雙導師”模式在現代學徒制育人過程中發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付鳳華.就業導向下高職動漫專業“雙導師”模式育人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9(12).
[2]韓利紅.社會互賴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專兼職教師共同體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9).
[3]張愛琴,張蕾,龔小濤.淺析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教學團隊建設[J].山西青年,2021(5).
[4]翟志永.高職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師資隊伍構建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19).
[5]李春燕.高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3).
注: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的校企協同培養高技能人才研究與實踐”(GXGZJG2018B087);2020年度柳州市職業教育一般課題“基于產業學院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LZZJS2020C009)
【作者簡介】曹吳瑋(1988— ),女,漢族,廣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和文化傳播;羅 宣(1979— ),女,漢族,廣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