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仲明
摘 要:學生的多樣性加大了學生物理實驗基礎與能力之間的差距,在初中物理實驗學科中實施分層教學是必然趨勢。“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物理實驗程度和興趣將學生分成組,并給每一組學生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案。文章論述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和必要性,介紹了實施分層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分層教學;初探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教育問題也日益突出。初中學生個性化程度較高,個人愛好差異較大,差異非常明顯。在物理實驗學習中,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應用教學中,在不同層次上教學生,才能達到初中應用物理實驗的目的和效果。
二、 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模式”從“個體化”教學的原則出發,提出了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質上的“分層教學模式”是班級體系的前提,在開展初中物理的實驗教學之前,我們應該對這些學生進行分層的教育,因為通過分層的方法,我們對不同學生不同情況的差距能夠找到他們的具體問題。通過這樣的問題,我們也能夠在初中物理實驗中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而且由于現在很多學生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并不能發揮有效的學習作用,這并不是由于他們的水平有限。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而且教師在引導過程中也沒有給他們提供很好的幫助,如果教師能夠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做好引導的作用,那么學生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就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他們的學習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在學習上面展現出更大的興趣,而且在物理實驗的教學中,水平也不會再參差不齊。因為這些初中學生的個性化程度都是較高的。根據他們個人的差異來制訂分層教學的計劃,能夠真正地落實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我國現行的初中分層教學包括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教學、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是初中教育教學中體現的個性化教學理念。近年來,隨著不斷的擴招和初中教育的不斷普及,初中學生整體素質明顯下降。
所謂分層次教學,是指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群體給予不同的對待,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最大的進步。
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動手能力各有不同,分層教學從不同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響應國家號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明確層次的劃分
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們要根據他們不同的能力情況進行分組。并且在考評的過程中,不要只是采用一次性評價的方法還要結合他們平時的具體表現。比如,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要記錄到評價的過程中,并且將學生的各種學習狀況都考慮到教學的過程中,這使得初中學生的物理實驗會更加具有有效性,特別是在開展物理實驗以前,必須明確實驗的具體計劃。明確這個實驗想達到的目標,而且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參與到物理實驗中,從而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探究能力,讓他們明白學習能力可以提高。
(二)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
在開展具體的物理實驗教學之前,做好教學目標的設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目前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出臺了具體的方案,我們可以以國家的標準作為我們參照的依據。在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了這些參照,我們就可以更加明確地制定教學目標,我們在開展課堂的教學時也更加具有針對性,不會使得整個實驗課程比較空洞。特別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要注意教學的計劃制訂。因為教學的計劃對于整個實驗課程有條不紊地開展是極為重要的。教學計劃能夠讓我們明確具體的物理教學步驟,而且也讓我們的教學更加簡化,優化了不必要的教學過程。通過這樣的方法,明確目標的具體分成,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到知識點,而且讓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更加豐富和立體。
(三)明確物理實驗教學的主體
在物理實驗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明確課堂的主體是誰。比如說在課堂上,傳統的教學只是以教師作為整個課堂的主體,但是這種方法并不利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掌握到課堂的知識點。如果能夠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情況作為參照物,那么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開展過程中,更加明確地掌握到每個學生不同的需要,而且讓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知識和物理實驗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在物理實驗的時候更加容易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學生也有了更多思考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可以說這個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教師在課堂的參與過程中也讓學生的文化素養逐漸增加,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三、 初中物理實驗分層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一)教學目標分層
初中學生對物理實驗能力的應用要求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在初中階段,學生初次接觸物理,所以應讓學生了解何為物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你聽我講”的教學模式。通過物理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找出存在的物理現象,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學生不能根據不同的物理實驗情境進行教學,在整個分層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實際問題和困難。基于對初中學生物理實驗案例的調查,考慮到絕大多數學生物理實驗基礎的現狀并不很好,分課程教學層次不應太多。例如,在教學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時,當需要提高學生的水平時,要記住公式和規則。
(二)教學主體分層
第一,教學的主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分類過程。雖然我們在之前的探討中已經確定了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來劃分層次,這樣才能夠挖掘學生的最大潛力。比如,在教學主體分層的時候,就必須要先對本班的學生做好明確的了解。再具體分析,按照8∶2的比例將學生分為兩個層次:
增加層(最小教學目標層),大多物理實驗作為教學目標的最低教學目標,這部分學生的物理實驗基礎知識,雖然總體上來說不太好,但要有更多的自覺,有一定程度的雄心,成就中等或更高。另一個是開發層(擴展目標層),這部分學生自覺、扎實、接受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