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素華
【摘 要】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出現主體不明確、略學生實際生活、缺少創新等現象。要改變這些現狀,活動設計就要彰顯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注重“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教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收獲、有體驗。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主題實踐? 新課標
思政課標指出,思政是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促進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為目的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統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集中體現出這兩個特點。
主題實踐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親歷活動中積極探究和體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實踐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合理設計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在活動中成長。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現狀分析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設計在一線教學中經常缺席。或有進行此類教學,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其表現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主題實踐主體不明確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主題實踐設計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這種主題實踐活動設計違背課標精神,不符合課堂教學基本規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其教學的有效性不容樂觀。
(二)主題實踐忽略學生實際生活
課標指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規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構建是從學生的原有經驗出發,在活動中自主構建而成的。主題實踐活動設計不能忽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生活實際相違背。這種設計難以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其活動效果不盡人意。
(三)主題實踐設計缺少創新
主題實踐活動設計過于陳舊老套,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沒有新意的設計就如一潭死水,再重的石頭也無法激起學生的漣漪。主題太高太大太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要創新,要接地氣,要符合學生的口味。這樣,才能最大地提升主題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設計策略
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生活性等特點。設計時要根據主題實踐活動的這些特點,注重設計策略,注重“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教材。這樣才能讓活動真正進入學生的心中,讓活動更有成效。
(一)主題實踐設計要貼近生活
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主題實踐活動設計要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生于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規范——受到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
如開展“眾志成城,致最美逆行者”為主題課堂實踐活動,活動采用網上搜集最美逆行者的報道、調查學生家庭日常防護、在線連線采訪抗擊疫情英雄等。這些活動中都要求學生做好個人的防護,活動以非正面接觸為主。這些活動最終以調查報告、訪問記錄、《寫給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等形式在全班進行成果展示。這一主題實踐設計回歸生活,貼近生活,關注現實生活,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取得成效。
(二)主題實踐設計要貼近學生
課標倡導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主題實踐設計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中獲得體驗,感受學習的快樂。
如開展“我愛我家”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學生最熟悉的家,但不一定對家很了解。因此,這一主題設計貼近學生,設計如下環節:1.完成“我的家人”基本情況調查表,包括家人的生日、年齡、工作、工作環境、愛好、優點、缺點等內容。2.完成“我替爸爸或媽媽完成一件事”,這件事是爸爸或媽媽必須做的,這次由“我”來完成。
(三)主題實踐設計要貼近教材
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跳出教材,但其根還是在教材。因此,主題實踐設計要貼近教材,從教材出發設計好活動的延伸。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表達參與活動的體驗與思考,展現出實踐活動對學生成長的有效引領。
如“青春路上,與法同行”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設計,其教材依據是《法律為我們護航》的學習內容。《法律為我們護航》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十課《法律伴我們成長》的第一框題。本課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規則和法律,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實踐活動也要圍繞這一目標來設計。如設計以下實踐活動:活動一:參觀本地法院與檢察院,了解法律機關運行的基本過程,懂得拿出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活動二: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活動后,學生分享活動的收獲和感悟,并在班級上展示這些成果。
三、結語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實踐活動設計要彰顯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改變主體不明確、略學生實際生活、缺少創新等現狀。活動設計注重設計策略,注重“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教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有收獲、有體驗。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吳戰勝,熊詩龍.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式”教學的教材整合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00248-00248.
[3] 姚金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基于主題學習結構元的教學設計[J].學苑教育,2018(19).
*本文系2020年度德化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主題實踐教學設計的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DJYKT202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