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軍強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要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基礎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首先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然后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獨立思考;學習能力
一、 引言
小學是所有教育階段的起始階段,為小學生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教育。小學正是塑造學生人格的重要階段,他們的可塑性非常強,在這個階段中是最容易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和讓學生規范言行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力求用最好的教學方式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學生。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阻礙了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師沒有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起重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明確指出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引導者。但是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深遠,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很難一時進行改變,因此部分教師還是會以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會占據著課堂的主導位置,教師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在課堂上,教師依舊以自我為中心,學生能獨立進行思考的機會很少。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會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數學問題解答時也會一味地被動對答案。另一方面,在解答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一般會直接為學生講解答案是怎么來的,而忽視了講解解答過程,忽視了如何去引導學生一步步地對問題進行思考。
課后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學生對課后作業的完成度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教師太過看重學生作業的正確率,一旦學生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教師就會對學生非常嚴厲,教師的這種態度導致學生產生一種錯覺,會認為課后作業正確率高自己就能免受責罰。因此,在課后作業中,部分學生都會借助成績好的學生的作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此產生依賴,產生惰性,不再進行獨立思考。
(二)學生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除了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還需要學生自己尤其重視,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并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就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教學時間上來說,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太過于看重考試分數,為了能夠提升學生成績,教師往往會通過題海戰術來進行教學,學生的壓力一直在不斷地增加,對學習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并且也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另外由于壓力過大,小學生由于身心發展不完全,只能在家長的“掌控”之下生活,致使學生產生一種被動意識,家長說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缺乏獨立思考的思想,從而壓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獨立思考能力是指沒有被外界作用力影響,是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并解決的一種能力,而小學階段是塑造小學生人格最關鍵的時刻,小學生的意識都是在外界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數學本來就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也都是一環扣一環,在求一個“答案”的時候,需要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對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只有把前面一個步驟完成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個強大的思維空間,小學生在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是不受外界干擾的,這種自我調適的方法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建立一個思維框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發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雖然教育界將知識分為了很多獨立的學科,但是所有學科之間是有聯系的,學生在小學數學上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同樣影響著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水平和能力。當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時,還能提升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學習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進步。
(三)有效提升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在學科知識上的專業水平,還要求教師要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以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衡量標準,而是要從多角度去評價一個學生,因此,教師不可將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滿足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當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時候,學生的其他能力也會產生連鎖反應,相應地得到提升,從而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進度。
四、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在學習道路上的發展,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首先就要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改變,讓自己的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一個能為時代發展做貢獻的學生。從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來看,傳統的灌輸性教學模式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和發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程呈現出一種枯燥乏味的現象,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也會非常的壓抑,因此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將師生角色的主次分配一定要弄清楚。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課堂,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