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花
摘 要: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今天,為全方位提升農村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應該注重培育以及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音樂素養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不僅關系著學生的整體音樂認知,也關系著他們的審美能力及意識。音樂素養的優化離不開高效的音樂課堂,而保障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則必須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诖耍處煈摪盐蘸棉r村中學生的音樂學習特征以及認知程度,積極采用科學且高效的教學方式,為他們創設趣味化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提升他們的音樂素質以及認知視野。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不可否認,在部分農村中學中,教育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問題。無論是教師、家長,亦或是學生,都明顯缺乏對音樂學習的認知,甚至一度認為它是一門副科,這就使得音樂課堂被擠占的情況較為嚴重和突出。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過程中,培育以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基本認知以及普遍共識。為行之有效地提升音樂課堂的整體教學成效,依托于高效化的課堂內容以及音樂素質教育等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鑒賞能力,有必要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一、我國農村音樂教育與音樂興趣的概述
在農村中學教育教學體系中,音樂教育是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但受傳統教學模式以及功利化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和制約,農村音樂教育的整體開展水平并不高,農村學生的音樂素養也相對偏低。事實上,科學且高效的音樂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提升音樂教學的成效,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音樂認知興趣,有必要把握好音樂教育的相關內容,明確音樂興趣的具體指向,以便在后續的教學改革中能夠有的放矢。
在農村教育實踐中,音樂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作用??茖W規范化的音樂教育,能夠進一步提升它的美育功能,同時還能夠全方位優化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梢哉f,農村音樂教育具有顯著的特征。農村音樂教育的情感性是比較強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依托于音樂內容來進行必要的情感教育,以此來有效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情感,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同時,農村音樂教育還具備較強的形象性特征。音樂教育總是以一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基礎內容的,無論是成型的曲調,還是一小段優美動聽的旋律,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都可以將其轉化為形象化的內容,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直觀化的認識。農村中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相反,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則偏弱?;诖?,在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立足于形象化的教育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認知音樂內容,同時也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效。此外,音樂教育還具備較強的娛樂性以及趣味性的特征。不可否認,音樂教育中包含著較多抽象化的內容,但相比抽象化的樂譜、音符等等內容,大部分學生對于動聽優美的旋律以及激情澎湃的合唱等內容是比較感興趣的。
在農村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興趣的科學培育,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音樂教學的成效,也能夠實現音樂教育的功能。音樂興趣,事實上是一種心理機理方面的內容,是助推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心理反饋。在新課改全面實施的今天,在音樂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中心位置上,積極有效地提升以及培育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適時調動他們內在的主動情緒以及積極心理,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音樂興趣如果得到進一步發展,就會成為從事實際音樂活動的心理傾向,也就是一種音樂愛好。若學生具備較強的音樂意識,自然能夠更好地熟悉以及了解音樂內容,也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樂興趣。相反,若學生的音樂意識不夠強烈,那么他們的音樂興趣也整體偏低。同時,音樂興趣的強弱程度,還與學生的音樂能力有關。音樂能力并不是指學生音樂的相關技能,而是指學生的音樂感受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等等。
二、農村中學生音樂興趣培養的實踐研究
(一)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努力改變學生的已有認識
在農村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相對教學設施不足的影響,農村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整體不高。為有效提升他們的音樂認知興趣,積極轉變他們偏頗或者錯誤的學習觀念,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措施。一方面,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識規律,巧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轉變學生的心理認知,積極變革他們的思維觀念,同時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等來創設多元化的音樂情境。比如農村學生的音樂素養較低,在理解以及認知音樂理論內容時顯然效率偏低。為此,教師可以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將音樂內容轉變為形象直觀的視頻內容,以此來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實現教學內容的精細篩選,以優質且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作為教學切入點。比如教師在音樂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抖音熱門歌曲等來作為教學案例,以學生已知的熟悉的音樂經驗以及體會著眼,切實提升他們的課堂關注度。
(二)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在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變革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學形式,以學生感興趣、能參與、悅享受的方式來進行科學授課。一方面,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或者采用任務型學習法。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鼓勵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實現相互啟迪、共同分享。另一方面,在音樂教育中,教師還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降低學生的壓力,適時采用正向引導和鼓勵的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創設競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演唱。當然,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演唱能力,還應該從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以及演唱態度等方面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以此來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應該為學生做好必要的示范,積極帶領學生進行學唱。
(三)拓展音樂教育視野,形成學校、家庭、社會音樂教育的聯動
在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僅僅依賴于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為進一步優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提升他們的音樂認知興趣,應該著力形成音樂教育的整體合力。在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基礎上,也應該積極引導廣大家長參與其中。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唱歌或者學習音樂的主觀意愿,要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空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為孩子購置相關的音樂設備。此外,在音樂教育中,還應該發揮社會教育的核心優勢,比如學校可以積極尋求社區等合作,共同開展演唱比賽,或者讓中學生參與社會形式的歌唱比賽或者文藝節目等等。依托于這樣綜合性的教育合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創設廣闊的音樂實踐平臺,切實優化他們的音樂素養。
三、結語
在農村中學生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興趣是有力的心理誘因。為充分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興趣,教師應該把握音樂教育以及音樂興趣的相關概述,積極采用科學且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發展成效。
參考文獻
[1]任樹敏.培養農村中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9):52.
[2]柯艷妮.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23):57.
[3]黃美玲.探析農村初中學生音樂欣賞課興趣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9(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