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榮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文化;價值;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4-0153-02
How to Infiltrate Mathematics Culture into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YANG?Xinrong??(Pingdao primary school,Simen Town,Wushan County,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hematics subject,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core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value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and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mathematical culture from many aspects,such as enhancing teachers' mathematical cultural literacy,expanding the content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in teaching materials,optimizing classroom cultural teaching mode,designing mathematical cultural homework,and constructing cultural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Mathematical Culture;Value;Infiltration Strategy
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主題下,數學學科中的文化元素受到了廣泛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中的滲透價值和策略進行研究,是為了將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下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價值以及有效的滲透策略展開分析和探討。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價值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品質、創造能力等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將數學文化滲透于數學教學中,就是對這一要求的回應和踐行,所以數學文化與教學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數學文化的美育價值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素養、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它還能夠塑造學生的個人修養和品格。而數學文化中蘊含著豐厚的數學美感,無論是數學符號還是數學概念,都存在著一種理性美感,而深藏在數學概念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元素等又有著一種詩意的美感,所以說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融合和滲透,表現出了豐富的抽象美、簡潔美以及對稱美等。因此,在學生走進數學文化情境中時,他們也同時進入了一個審美世界,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感受到審美元素,并不斷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數學素養和個人品格,從而在數學文化中獲得審美感受,不斷提升審美能力,最終實現教學中的美育價值。
(2)數學文化的德育價值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同,所以在滲透數學文化的過程中,也將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放在教學過程的首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文化中的德育價值就得到了充分體現,它指的是形成數學文化過程中人賦予數學知識的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反過來又作用于人。具體來說,數學學科記載著一部不斷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它包含著無數數學家、數學愛好者的科學精神、優秀的思想道德、堅忍的意志品質等,這一切內容構成了數學文化中的德育內容,而教師將數學文化融合于教學中,就是挖掘德育內容、展示德育元素的過程,學生能夠在其中獲得強烈的情感和價值觀的沖擊,從而將數學家的科學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逐漸升華為自己的道德修養。
(3)數學文化的智育價值
智育指的是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品質和素養的過程,而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數學素養的過程,它能夠體現數學文化的智育價值和作用。具體而言,數學文化會將學生帶入更深層次的數學世界,讓他們體悟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和背景,讓他們更加清晰地認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所以學生會進入深度學習的情境,不斷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文化的智育價值,使他們具備更加強勁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有效策略
為了激發出數學文化中的智育價值、美育價值和德育價值,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概念的同時,也能不斷獲得審美感受、提升思維能力、增強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從而實現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的目標。以下將通過增強教師數學文化素養、拓展教材數學文化內容等措施探索滲透數學文化的路徑。
(1)增強教師的數學文化素養,增加數學課堂的文化元素
教師是實施教學行為、承載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只有教師具備了深厚的數學文化素養,才能將數學文化更加深入地滲透于教學中,從而使學生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因此,為了在數學課堂中增加文化元素,學校和教師可以從培養教師的文化修養出發,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文化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執教能力,以此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感受和體驗。首先,教師的數學文化觀念是影響他們行為的直接因素,所以教師在掌握基礎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涉獵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文學等學科知識。其次,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數學文化執教能力。如果教師自身具備了濃厚的文化修養,只是完成了滲透文化的第一步,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將自身蘊含的文化修養轉化為教學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教學中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廣泛收集材料,結合課程內容設計文化教學板塊。例如,為了更好地開展“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提前對“人民幣”的產生背景、文化元素等進行細致了解,并探索其中的數學元素。最后,收集數學文化的優秀教學案例,深入研究和鉆研優秀案例中的核心思想,將其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不斷增加文化教學的經驗。
(2)拓展教材的數學文化內容,開闊學生的數學文化視野
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化元素,它包括數學概念的產生背景、數學家的奇聞趣事等多樣化的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如果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就會將學生的視野局限于一個固定的框架中。因此,在滲透數學文化的教學中,為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可以將教材作為基礎,在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結合課程教學要求,拓展學生文化閱讀范圍,讓他們能夠在更加豐富的文化素材中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和數學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對數學教材中的文化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將數學概念與公式等元素和數學文化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他們能夠應用數學文化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其次,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通過互聯網資源平臺,搜集大量的文化內容,將其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并通過創新化的方式展示出來,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拓展學生文化視野。例如,在四年級下冊的“數學廣角”中,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對“雞兔同籠”問題的來源背景進行拓展解析,讓學生了解《孫子算經》歷史地位以及主要內容,從而實現開闊學生數學文化視野的目標。
(3)設計教學的課堂環節,優化數學文化的滲透模式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行為、承載教學過程的途徑,它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為了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教學的課堂環境,不斷優化數學文化的滲透模式,從而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以此增強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文化,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和實際探究中深化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在導入情境中通過優美詩意的語言,增強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以此來滲透數學文化。比如:“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一定對‘圓’不陌生吧?”學生會以生活中常見的圓形進行舉例,教師繼續引導:“在一汪平靜的湖水中,一個人在上面扔了一顆小石子,湖水泛起了層層漣漪,那么同學們,所謂的‘漣漪’是什么呢?它又是什么形狀的呢?”通過具有文化色彩和生活性的導入,學生會感悟到生活文化元素中包含的數學知識,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數學概念。
(4)布置適宜的文化作業,鞏固數學文化的教學成果
作業是鞏固教學成果、檢驗學生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只有制定了適宜的作業,才能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的任務。因此,在滲透數學文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在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拓展數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之外,還能夠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和美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布置符合數學文化主題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外生活中進行實踐,使他們能夠通過適宜的文化作業,達到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目的。例如,在“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到本課的文化元素,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手工藝作業,讓他們利用課后時間,在家中制作圓柱形的燈籠,而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會了解我國燈籠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制作方法,還能進一步理解圓柱體的結構特征,從而實現數學文化作業的價值和作用。
(5)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提升數學文化的滲透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依據只有學生的數學成績,這樣的評價方式和機制對于數學文化滲透教學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阻礙。因此,為了提升數學文化的滲透效率,教師可以將數學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依據,構建起多元化的科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數學精神、思維品質、道德修養、文化素養等進行合理評價,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重視程度,改善當前數學教學中功利性過強的弱點。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查時,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計算結果,還應該考查學生的思維過程,并讓他們說出生活、藝術等情境中的“可能性”問題,從而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展開全面評價,將文化元素作為最終評價結果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3.結語
將數學文化滲透在數學教學中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準確認知數學文化的價值和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課程教學要求,將其融入到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霍閃.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普及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7).
[2]宋群燕.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策略[J].中外交流,2019(03).
[3]楊文華.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中外交流,2019,26(40).
[4]何玲.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10).
[5]李戡平.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