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玉
【摘 ? ?要】目前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一種少慢差費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模式陳舊呆板,“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充斥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昏昏沉沉地聽,被動地接受知識。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狠下功夫。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32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比欢鴤鹘y的語文教學,教師講得多,分析得多,是課堂的主宰者。為了認真貫徹新課標精神,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談自主學習的意義
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需要。學生在上小學時,由于對知識層面的掌握要求相對低下,往往缺乏主動去探求新知識的習慣。進入初中后,他們很容易按照老方法、老習慣去學習。教師只有堅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打破這個瓶頸,才能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需要主動去探索,去獲取知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當前學好各科知識的需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工具課程,從近期來講,學不好它,就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從而影響學生的前途和終身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掌握其他學科就容易多了。
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和知識激增速度也隨之加快,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會學習,會思考,才能不斷獲取新知識,才能主動探索,才能善于辨別和加工各種可得信息,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談自主學習的方法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爆F代教育家呂叔湘先生也指出:“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
由此可見,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才能達到“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愿”的境界。
1.設定目標法。讓學生設定自己的目標并制定計劃,讓他們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進行規劃,使其知道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做什么、怎樣做。如何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然后逐一去實現。
2.課前預習法。預習是語文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培養自學能力最重要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的起始階段,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設置導學提綱,然后逐步簡化提綱,直至由學生自己獨立預習。
3.多查多問法。多查是指遇到疑難問題無法解答時,自己進圖書室、上網、找資料查閱來解決問題。多問是指遇到疑難問題自己無法解決時,向同學、朋友、老師和家長詢問。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題、重點詞句、課文的矛盾處、語言表達、布局謀篇、中心思想、標點符號等處質疑,教師帶著疑問走向學生,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
4.小組討論法。課堂上教師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這種方法能促進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判斷,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間,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5.“小教師講課法”。教學中,讓學生站上講臺,根據自己的思路來給同伴講課。這種方法的使用,并非教師放任自流,而是要做好事先的指導和事后的指點。
6.自主探究法。一次行動勝過十大綱領,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走進新領域,嘗試新方法,追求新思維、新表達。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去閱讀,去思考,去提出新的問題,去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
三、談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英國作家威廉·薩克雷在《紐克姆一家》中指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教師一定要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學習時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1.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課前自主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預習這一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干擾”,可以以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價值觀直接去理解課文,進行情感的體驗、價值的判斷,與作者、文本直接對話。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到“三讀兩查一質疑”(初讀明大意、劃新詞、標段序,次讀析思路、明主旨、質疑難,三讀體情感、品語句;一查生字、新詞,二查相關資料;質疑問難,標出不理解處),同時逐步讓學生養成寫自學筆記的習慣。
2.培養學生自主復習的習慣。根據遺忘曲線先快后慢的規律,對于剛學的知識,要指導學生及時復習,如要求學生在每天完成作業之前對當天所學內容及時復習,不僅能提高作業速度,而且能鞏固知識。還要進行階段性、綜合性復習,溫故知新,不斷提高自己。復習的方法有:分類整理、重點憶記、自編習題等。
3.培養學生自主練習的習慣。自主練習是檢查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自主練習可練習朗讀,練習對詞句的掌握理解,練習對段落篇章結構的分析和歸納。分析理解要聯系中心,聯系段意,聯系寫作方法,聯系上下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然后再進行小綜合,大綜合練習,如寫日記、讀后感、游記、調查報告等。
4.培養學生自主反思的習慣。反思是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獲得自我體驗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反思中要善于總結自己學習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對知識內容及產生過程、思維方法進行反思,對推理過程、語言表達方式等進行反思,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談教師搭臺,學生唱戲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掌握了自主學習的一些方法,養成了一些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后,就非常需要教師為學生搭建展示豐富的各種舞臺,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走向成熟。
1.提供寫作交流的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學校、上級部門及媒體組織的各種作文競賽活動,組織學生為文學社、學校廣播站投稿,并鼓勵他們向報社雜志投稿。還可在黑板報設計專欄,展示學生的習作或格言。
2.提供閱讀交流的平臺。教師可組織各種閱讀活動,舉辦文學講壇等。
3.提供朗誦、演講的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等,還要利用班團活動舉辦故事會、辯論會等。
4.提供課外實踐活動的平臺。根據語文課本的要求,開展好每次綜合實踐活動,還可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等,然后對學生寫出的勞動感言,調查報告進行評比。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使學生的學習不再被教師“畫地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