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婷婷


摘 要:空間觀念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動手操作緊密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關鍵詞:想象力;空間觀念;小學數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對空間觀念課程標準有如下描述:能由實物的形狀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的形狀,進行幾何體與其三視圖、展開圖之間的轉化;能根據條件做出立體模型或畫出圖形;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圖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關系;能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能采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能運用圖形形象地描述問題,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而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在空間觀念的發展上總是不盡如人意,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落到實處,真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呢?下面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與周長教學案例談談筆者的一些想法。
一、 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認識圖形的特征,形成深刻的表象
案例一: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及1厘米與1平方厘米、1分米與1平方分米、1米與1平方米的區別。
在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回憶并談談自己對厘米、分米、米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同桌合作動手畫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再根據面積單位的定義分別畫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時就有學生提出1米和1平方米太大在作業本上不能畫出,筆者就先引導學生在黑板上畫出1米及1平方米,并指導學生再動手操作。學生很快就畫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幾個學生就提出1平方厘米和他的大拇指甲的大小差不多,1平方分米的大小和我們的臉蛋大小差不多,1平方米的大小和我們圍棋課用的棋盤大小差不多,筆者給了他們充分的肯定。學生這一說,激起了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接著學生就七嘴八舌地說起來了,并說出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不同。我只是讓學生動手畫了畫,而學生就有意識地找到了它們的聯系,鞏固了對兩類單位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動手實踐,學生體驗到測量時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同時增加形象記憶,并結合實際對各個面積單位形成表象認識。
二、 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激起學習興趣
案例二:如圖,把正方形分成甲乙兩個部分,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的面積比乙大B. 甲乙的面積相等
C. 乙的周長比甲大D. 甲乙的周長相等
拿到這道題時,好多學生是一臉的迷茫,有學生問:“老師,這種圖形的面積和周長都沒有學過,咋算呢?”筆者告訴學生:“老師也不會算這種圖形的面積與周長。”這下學生樂起來了,還有老師不會的知識呀!看到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筆者對學生說:“今天我們比賽,看誰先做出這道題,好嗎?”筆者引導他們動手動筆,先畫出甲乙兩部分的所有邊長,找有什么相同點,再用不同顏色涂出甲乙的面積。不到2分鐘就有學生興奮地跳起來:“老師,我做出來了。”筆者沒有批評他,反而表揚了他:“你真聰明,老師還沒有做出來,你可以給同學們講一講嗎?”他欣然接受了,甲乙兩個圖形周長相等,面積不相等。
筆者抓住小學生好奇的這一心理,改變以往教學中過于強調單純地接受學習,而且是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傾向,取而代之以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快樂地主動獲取知識,為進一步構建和諧課堂、幸福課堂奠定基礎。
三、 拓展練習設計,有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案例三:有兩個相同的長方形的長是9分米,寬是3分米。如果把它們按下圖所示的方式疊放,所得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圖形,有些學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些學生思索著,一臉的求知欲……這時筆者問學生:“你想征服眼前的這個‘怪獸嗎?”學生興奮地答道:“想。”筆者告訴學生,這是兩個長方形這樣疊放在一起的,邊說邊演示,學生也很快地拿出兩個相同的長方形,試探著,思索著怎樣得出結論……筆者則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任由他們討論、爭辯。很快,有人發言了:“老師,我算出來了。”不一會兒,學生就說出了四種做法:
(1)先算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再減去重疊部分:9×3×2=54(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54-9=45(平方分米)
(2)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再算減掉重疊部分剩下的長方形面積,最后相加:9×3=27(平方分米) 9-3=6(分米) 6×3=18(平方分米) 27+18=45(平方分米)
(3)先算沒有重疊的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再算重疊部分面積,最后相加:9-3=6(分米) 6×3×2=36(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36+9=45(平方分米)
(4)先用割補法補齊右上部分,算邊長是9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再算補的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最后減掉補的部分:9×9=81(平方分米) 9-3=6(分米) 6×6=36(平方分米) 81-36=45(平方分米)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挖掘學生的想象力,結合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
四、 結合實際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觀念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只有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以往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忽視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所以新時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善于借助動手操作增加學生學習空間觀念的興趣。而動手操作往往是一種定向的心智活動,這就需要結合實際狀況明確教學目標,隨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動手操作掌握重難點知識,這也是現代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例如,在學習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問題的提出能夠調動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帶著問題去不斷地探索與總結,通過親身體驗能夠快速掌握重難點知識,并了解學科的奧妙之處。當然,動手操作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狀況適當地變換,只有確保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才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學習空間觀念的興趣。除此之外,在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適當地參與其中,以便于為其提供新的學習思路。經過實踐操作和交流快速掌握數學知識且提高知識運用技能,進而實現增加學習空間觀念興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