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李紅
摘? ?要: 歸納法是科學的推理方法,在現代漢語教學中得到運用。不少學者對現代漢語教學中歸納法的使用進行了研討,本文梳理了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現代漢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各部分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及效果。
關鍵詞: 歸納法? ?現代漢語? ?教學應用
歸納法是科學的推理方法之一,在現代漢語研究和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學者們在現代漢語教學研討中,對歸納法的使用有一定程度的探討。本文擬在梳理前人探討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進一步思考歸納法在現漢教學中的使用及效果。
一、歸納法簡介及其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實施
歸納法一般指歸納推理,按照邏輯學的傳統觀點,凡是從個別知識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識結論的推理,稱之為歸納推理[1](276)。亞里士多德、培根等對歸納法皆有論述。歸納法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和完善,為哲學拓展思路,在語言研究中被廣泛使用。結構主義語言學以口語、系統的語言作為研究對象,用歸納法對語言事實進行分類,客觀地描寫和研究語言事實。現代漢語的研究深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歸納法的使用不可避免。
現代漢語教學過程中,采用歸納法,對個別、特殊的事物總結、概括一般性的規律、原理或原則。具體步驟是積累或收集一定數量的語言材料,經過加工整理,尋求語言規律或結論。整理語料的方法有比較、歸類、分析與綜合及抽象與概括等。
二、現代漢語教學現狀及歸納法的作用
實際上,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演繹法使用得較廣泛,這與大部分《現代漢語》教材的編排特點有關。教材編排,按照“理論在前,例證在后”。與此相對應,授課過程就按照此類順序進行課堂教學,先闡述理論要點,即介紹相關的概念、規則或原理,然后舉例分析,有的教師再加上練習完成鞏固[2](91-92)。比如講述名詞動詞的語法特征時,教師通常會采用的教學步驟是逐條解釋說明名詞的語法特征,即首先說明規則或結論,再分析例子鞏固[3](77)。歸納法在現代漢語中的具體使用步驟和側重點與演繹法有所不同。歸納法采用“例證分析在前,理論歸納在后”的教學順序。
從理論上講,在現代漢語研究或教學中,歸納法和演繹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兩種方法各有長短,可以各取所需,不能簡單判定其優劣。演繹法思路清晰,對學生來說,方向感較強,授課時比較節省時間,課下需要花時間消化記憶。教學中采用演繹法,因為先明確學習要點或結論,學生對后面的例證極有可能忽略,容易導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歸納法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不足,學生的參與度和思維訓練程度較高,歸納法對教師分析引導能力的要求較高,授課時花費時間較多,課下舉一反三較容易。
從實踐上看,現代漢語采用的教學方法集中指向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使學生系統掌握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較強的語言理解、分析、運用能力和初步的語言研究能力。在談到現代漢語教學現狀時,專家學者的意見是比較一致的。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較少和參與感較弱。現代漢語的教學方法,重課堂講授,著重于基本知識的介紹,缺少啟發方法或手段,比如課堂討論、雙邊活動、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功能。歸納法的使用,強調教師主導的功能,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語言事實,啟發學生思考和發現語言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等因素綜合考查,蘭玉英先生(1999)認為教學中歸納法的運用稍顯不足[4](34-38),歸納法在現代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有待總結。
三、學界對現代漢語教學中歸納法應用的探討
學者關于現代漢語教學研究的論著較豐富,涉及現代漢語研究成果、現代漢語教材建設、現代漢語課程改革和體系建設及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語言學習理論、人才培養目標等,從學者們諸多的教學研究中可以找到歸納法的應用。
有些學者直接提出歸納法。邵敬敏先生(1988)明確指出:“漢語研究,如同其他學科的研究一樣,歸納法和演繹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歸納是基礎……作為教材,要求學生首先掌握歸納法,然后再是演繹法。”[5](41-43)邵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第三版)提到三種分析方法:比較法、歸納法、演繹法,并且指明“但是相對而言,歸納法和比較法是基本的方法”[6](8-10)。何偉漁先生(1999)提到“在教學方法上采取三項措施一是指點方法,二是比較異同,三是歸納要點”。“指點方法就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現代漢語的各種具體方法,包括辨認方法、分析方法、歸納方法、聯系實際的方法等”[7](36-40)。蘭玉英先生(1999)的《談現代漢語教學改革》中三次提到歸納法,談到教材缺陷時提到“思維方法上重演繹、輕歸納”;談到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特色時提到加強歸納法的運用;談到改革內容時提到“可以體現我們改革的‘重運用的思路和重歸納的邏輯方法”。唐愛華、張雪濤兩位先生(2005)提到《現代漢語教學大綱》的特色里有“歸納法和演繹法并用,而側重歸納法的運用”[8](75-76)。文章還列舉了與歸納相關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式教學、引發式教學、答疑式教學、比較式教學、特例式教學、實踐性教學等。
還可以從學者提出的教學方法或觀點中尋找歸納法的影蹤。邢福義先生和汪國勝先生(1997)主張采用引發式的教學方法,形成“精講—多問—生發—研究”的教學模式[9](36-37)。其后,汪國勝先生(2002)撰文詳解“精講—多問—生發—研究”的教學模式[10](81-85)。李如龍先生(1998)提到,以往的現代漢語課教學方法的最大問題是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偏重于知識傳授而能力訓練不足,改變這種狀況的根本辦法是多讓學生參與,以練習、討論等方式參與,教師在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有條理地歸納,“這樣的講授要言不煩,往往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11](3-5)。黃伯榮先生(2009)談到了黃廖本教材就每一個問題所作的講解,都很注意把握“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故到新、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原則[12](66-70)。陸儉明先生(2018)提到了“點撥式教學法”,以講解現代漢語中“比”字句為例,列舉了大量“比”字句,分析比較,思路清晰、步步展開、深入淺出。學得好的學生從中還體會到了一點研究、分析、講解的思路——采用剝筍殼式的方法和對比的方法[13](11-19+78)。以上專家所述方法或原則是有共性的,共性在于啟發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搜集積累、比較分析,最后概括總結語言的規則或規律,符合歸納法的主要特征。
此外,還有學者提出“探究式教學法”“逆向式教學”“思維導圖教學法”“點線輻射教學法”“三維比較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都有歸納法的參與。
四、現代漢語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在現代漢語課堂教學中使用歸納法,采用“例證分析在前,理論歸納在后”的教學順序,教師引導學生搜集語料、分析比較、概括生發,尋找語言規律或規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語言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
(一)現代漢語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現代漢語教學內容涉及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內容,我們可以采用歸納法。
1.現代漢語語音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現代漢語語音部分,漢字字音結構分析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先行基礎有韻母的結構分析,其中關于韻尾的分析,黃廖版教材中有一句話“韻尾只限于韻腹后頭的n、ng、i、u四個”[14](53)。在教學中,教師都會強調這一句話,效果怎么樣呢?筆者在課后布置作業,分析普通話39個韻母結構,要求學生用一張A4紙采取表格的形式完成。學生錯誤很一致,ao、iao韻尾分析的錯誤率較高。怎么解決呢?在評講作業時,請學生對照結構分析表,觀察普通話的韻尾一欄,很容易找出“n、ng、i、u”。對于出錯的學生來說,多出來的“o”特別明顯。這時,師生共同診斷,一起分析、比較,很快就會發現問題所在,并且迅速糾正錯誤。此后,漢字字音結構分析和相關的測驗中關于ao、iao韻尾分析就很少出錯了。可以看出,學生不易遺忘那些經過自己歸納得來的知識點。
此外,語音的其他部分,聲母、韻母、聲調、音變等教學中,都可以酌情使用歸納法。
2.現代漢語文字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文字部分在現漢和古漢都有涉及,重難點卻有差異。現代漢語文字部分的教學中,漢字的書寫順序是教學難點。筆順是學生的基本功,與小學階段的學習訓練極相關。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筆順的掌握程度差異較大。當然,由于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輸入法的多樣性,削弱了對筆順的要求。現漢如果以師范生的培養為目標,那么筆順訓練仍然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先介紹漢字筆順的規則和補充規則,再舉例分析,實踐環節由學生課下自行訓練,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基礎和自覺性。實際操作中,可以采用歸納法,先列出典型漢字,再在師生共同的書寫實踐中歸納規則。比如,三面包圍結構的筆順,可以先舉出同、兇、區等字,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出上三包圍、下三包圍、左三包圍三種類型,掌握這三種類型的筆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比較牢固地掌握了知識或技能,課下縮短了消化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當然,這種方法的使用要求教師備課更細化,備課時多搜集典型漢字,歸類整理。
文字部分其他知識點,如漢字形體、造字法、漢字的整理等內容使用歸納法都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現代漢語詞匯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詞匯研究是語言研究的基礎部分,現代漢語詞匯研究成果豐富、內容全面,與之相關,現漢詞匯教學內容廣博深入并存。以外來詞的教學為例,黃廖版的教材根據吸收方式和構造,對外來詞進行分類,以演繹法的方式呈現。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歸納法,先搜集各類借詞,如:奧林匹克(Olympic)、芭蕾舞(ballet)、新西蘭(New Zealand)、可口可樂(Coca-Cola)、WTO等大量借詞,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整理出音譯、音譯加漢語語素、半音譯半意譯、意音兼譯、借形等類別后再引導學生舉例補充,進行拓展。采用這種教學步驟和引導,可以增強學生語言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知識擴展能力。
在語素的分類、縮略語、詞的結構類型、熟語等教學中,采用歸納法,先以相關語料展示知識全貌,再分析歸類和拓展。
4.現代漢語語法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案例及效果
以名詞語法特征教學為例,黃廖版的教材中內容列出五條特征,授課過程中先展示語料,引導學生逐條分析語料,歸納出五條特征,再將五條特征歸納為三個方面:詞與詞的組合能力,形態變化,句法功能;并且運用于其他詞類教學中,比如動詞、形容詞等。在短語的學習和歸納中,圍繞結構、意義、功能分析短語,再擴展的話,分析因素可以加入中間插入的詞、能回答什么問題兩項。
涉及同音詞、兼類詞的詞性分析時,字典等參考資料的編排方式是先介紹規律、規則,再舉例分析。授課過程中,可以先展示語料,再引導學生分析語料、得出結論。以“就”的詞性分析為例,老師教列語料:
(1)你等會兒,他馬上就回來。
(2)天很快就亮了。
(3)這兒就是我們的學校。
(4)書架上就有那么幾本書。
(5)他就要了三張票,沒多要。
(6)沒事就多坐一會兒。
(7)就事論事。
(8)他就不參加,也沒關系。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先通過觀察或比較詞的組合方式和詞的句法功能逐句確定“就”的詞性,再歸納整理出“就”的副詞、介詞、連詞用法及特征,最后要求學生舉例鞏固。整個過程需要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歸類、整理。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培養學生語言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
此外,析句法、單句句型、句類、復句類型等教學中可以使用歸納法。
5.現代漢語修辭教學中歸納法的應用探索
修辭教學注重運用歸納的方法。探求修辭同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中可以采用歸納法明確系統、梳理關系;辭格的教學可以采用歸納法,增強學生對辭格的辨析能力和使用能力;辭格的綜合運用教學中,教師選用豐富的語料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辭格的連用、辭格的兼用、辭格的套用等形式及表達效果,能辨別其類型及恰當運用增強文字表達效果。
(二)現代漢語復習鞏固中歸納法的應用探索
現代漢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消化的過程是一個整理、歸納、補充、提高的過程。近年來思維導圖的使用逐漸廣泛,運用思維導圖,將現代漢語各部分以系統形式完整呈現,是一個將厚書變薄、薄書變厚的歸納演繹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章節內容的復習鞏固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歸納梳理能力,以求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能夠承上啟下。思維導圖是一條切實有效的歸納途徑,師生學會制作和利用思維導圖極其有益。以黃廖版增訂六版上冊211頁詞的結構類型簡表使用為例,詞的結構類型是詞匯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復習環節先列出具體的詞,要求學生分析詞的結構,再在師生問答互動中引導學生明確結構類型、搭建框架系統,最終成果對照教材211頁詞的結構類型簡表,比較鞏固,內化于心。實踐證明,用思維導圖突破重難點,對后續知識的學習,比如成語的構造、短語的結構類型、復句類型等的學習有極大幫助。
在復習中對學生幫助較大的思維導圖還有黃廖版增訂六版上冊230頁同義詞之間的差別,增強學生的同義詞辨析能力,為學生將來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黃廖版增訂六版下冊107頁句型和句式列表,幫助學生梳理句式,形成系統,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材料。
此外,各類現代漢語教材和教參中都可以找到使用思維導圖的痕跡。黃廖版增訂二版的《現代漢語教學參考與自學輔導》16頁甲表是漢語音節思維導圖,17頁乙表是語音的思維導圖,囊括了語音章節的知識內容。邵版《現代漢語教學通論教學指導》(第三版)40—44頁詞匯教學指導中詞匯、構詞法、造詞法、詞匯的分類系統等思維導圖,清楚地呈現詞匯章節的構成及關系。黃廖版增訂六版的《現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中43頁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層面的關系列表,利于進行三者內部的靜態和動態分析。夏耕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同步輔導·習題精練·考研真題》中每章第一部分是知識導圖,梳理本章主要知識點脈絡,便于讀者對該章所學內容一目了然。張建平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同步輔導與習題集》每章第一部分本章要點以框架圖的形式,立體呈現每章知識脈絡。教師可以在教學或復習中與學生共同繪制或學習知識框架圖。
五、結語
現代漢語是將語言本質和規律從語言材料中剝離出來呈現給學生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比較弱,在教學實踐中容易重知識積累而輕語言運用。使用歸納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現代漢語教學中采用歸納法,易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分析語料、尋找語言規律,在結合語言要素的基礎上更完善地分析或創作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1]吳家國.普通邏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唐秀偉.現代漢語教學方法探析[J].語文學刊,2014(04).
[3]王韜.逆向式教學法在現代漢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3(19).
[4]蘭玉英.談現代漢語教學改革[J].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4(03).
[5]邵敬敏.《現代漢語》教材改革向何處去?[J].語文建設,1988(05).
[6]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7]何偉漁.要研究大學“現代漢語”的教學方法[J].語言文字應用,1995(02).
[8]唐愛華,張雪濤.現代漢語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5(07).
[9]邢福義,汪國勝.現代漢語課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標[J].語文建設,1997(12).
[10]汪國勝.關于現代漢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11]李如龍.也談現代漢語課程的改革[J].語文建設,1998(05).
[12]黃伯榮.我們是怎樣編寫《現代漢語》教材的[J].東方論壇,2009(03).
[13]陸儉明.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8(03).
[1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教學參考與自學輔導(增訂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6-17.
[1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教學與自學參考(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4.
[17]夏耕.現代漢語(增訂六版)同步輔導·習題精練·考研真題[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18]張建平.《現代漢語》同步輔導與習題集[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7.
項目編號:JG201705-357
項目名稱:歸納法在語言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