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福邦
【摘要】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數學課堂著重“為了考試分數而教學”的教學模式,對不同學情的學生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使得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廣大高中數學教師應采取分層模式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方式收集和整理學生情況,并進行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分析研究,歸納出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為學生分層提供充足而準確的依據.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前 言
分層教學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早已逐步出現在國內外的教學改革進程中.其中孔子的“按能力教學生”是最早分層教學的體現形式之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數學基礎、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模式都有很大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有差異,有的學生甚至因為跟不上教師進度而放棄數學學習.傳統數學教學“一刀切”,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進行分層教育,最終達到理想的教育水平.
一、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闡述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體現分層的兩個基本特征,即如何進行有效劃分,分層級別是根據什么指標進行劃分的.這是很多教師在日常活動的教學中必須總結的教學相關經驗.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基礎不能是唯一的,也不能是基于年級的,但必須根據學生的整體智力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有效地進行系統分層.數學分層的主要本質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客觀地對待不同差異的學生.教師必須使用非常科學的方法來不斷進行調整教學方法并加深對學生的基本了解.在教師的不斷鼓勵、幫助下,可以很好地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建立起來,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分析
(一)學生的階段性分層
首先,在進行教育的階段,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動態的基本學習情況,了解不同階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基本態度,并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勤于觀察,與學生之間建立聯系,尤其要與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進行更多的內部交流,引導學生怎樣有效學習數學.教師通過與學生不斷地交流和理解,分析不同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與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不斷了解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運行過程,其中的主要難點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培養數學興趣,分層教學的出現更好地解決了此問題.其次,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層間的主要知識流動性.分層教學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是不能保持基本不變的.如果長時間保持基本不變,必將破壞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影響數學成績.教師和學生要一起建立新的教學目標,重拾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正常來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評價基準優選周期為一個月或兩個月,其間,教師要進行不斷的調整,使原來成績差的學生有信心繼續往下學習,同時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并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能力.最后,隱性分層,保護自尊心.因為考慮到學生自尊心問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隱性分層,即只有任課教師知曉分層標記,學生本人以及學生之間并不知道.這樣分層的優勢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心,讓其自尊心免受因分層而造成的傷害.
比如,分數系統可以用于不同階級的分層,在每次數學測試之后,教師都習慣在班級的分數簿中記錄不同階級學生的主要學習成績.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成績冊中用累積分數來體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如較優秀的學生成績可以獲得3分的數學積累,一般優秀的學生成績可獲得2分的數學積累;一個分數積累將直接在學生的分數中進行有效的構成,而沒有分數積累的同學將不會授予學生的評分能力.
(二)教學目標、備課和作業分層
確定教學目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并且要清楚地確定班級課程的目標,以避免出現科目分離等問題,并且教學目標也應闡明學習目標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應始終貫串教育活動的開始到結束.通常,我們習慣設定統一的教學目標,但是,忽略了不同級別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了鼓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并制定適合于學生進步的教學目標.如果教學目標太高而學生難以完成,那么學生對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就會消失;如果教育目標太低,那么學生將無法進步.因此,教師必須確保科學成果和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可能會更高;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圍繞基礎發展設定教學目標.
分層教學還應注重教案的分層,在教案中體現分層的理念.首先編寫基礎性教學內容,這需要全班同學一起完成,屬于課前導學.課中的教案編寫就要用到分層教學的教育理念,這一部分要根據學生層次來進行針對性講解,并注意觀察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后作業同樣也需要運用分層教學理念,在作業難度、作業數量上從簡單到復雜,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循序漸進,給學生留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例如,高中數學人教A版必修課“等差數列的判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等差數列的定義法判別,該項判別方法屬于基礎判別方法,是所有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2.等差中項法,該項判別方法屬于深化層次的教學目標,適合中等生靈活掌握的方法.3.通項公式法,屬于拓展訓練層次的教學目標,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思維,加深數學理解的方法.
(三)授課分層
在課堂中,教師除了實現教學目標的分層之外,授課重點也應分層.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也進行分層分析,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數學課程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這個問題也應針對性設置.問題設置應能充分調動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應“言之有物”,并且問題應以測試其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主.在教學內容的框架內,教師要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在不同層次上提出問題,并向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如果測試結果不明確,那么分層教學的基礎就不準確.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根本發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數學》必修課“正弦、余弦函數的圖像”中,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驗來形成對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圖像的感知,并指導學生了解繪制圖像的方法及它們之間的內部關系、功能.從具體到抽象,從部分到整體的滲透思想,加深了學生對數字和形狀的組合、變換的理解,縮小了思想范圍,為討論功能的本質打下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水平較差的C類學生,有必要通過教師的解釋來實現,理解用“五點法”作出y=sin x,y=cos x的圖像即可.B類的學生人數是最多的,屬于中等生,他們不僅要學會作出圖像,還要嘗試運用“五點法”進行圖像制作推導過程,從而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A類學生,教師則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的拓展,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注意培養其嚴謹的數學邏輯思維.
(四)評價分層
評價是教學的最后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評價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要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引導和引領作用,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學科地位.在考慮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時,教師應分層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建立分層評價的內容和方向.
例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數學,然后完成分層作業等活動.讓A層次的學生掌握所有的學習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強調對他們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使他們在邏輯思維和推導能力方面得到提升.B層次的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知識,教師盡量幫助他們避免缺失、遺漏、遺忘等現象,從而提高他們正確計算的能力.掌握基礎知識也是C層次學生的主要任務,他們會在課后接受輔導,復習所學知識,此外,教師需要提高他們的興趣和信心,以激發他們的潛力,將評價周期分為實時評價、階段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雖然所有的評價周期對學生都有影響,但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最好使用不同的評價周期組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五)利用大數據技術輔助分層教學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已成為信息技術行業中流行的詞匯,教育越來越被視為大數據可以完成許多事情的重要應用領域.一些專家指出,大數據將徹底改變新的教育.例如,學生學習的創新,建立教育政策的方法.又如,大數據技術針對個人和以前的學生的學業狀況進行了準確而分層的教學;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積累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數據;強大的定制手冊將學生錯誤問題數據與大數據技術進行了深度集成,并使其可用.大數據對教育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基于大數據準確的學術診斷,定制的學習分析以及智能的決策支持,教育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借助大數據技術加持可以對學生的所有信息進行系統的分類和分析.
結 語
分層教學法基于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并且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一些東西的原則,為從低水平學生轉變為中水平學生創造了條件.為了可以使學生將來在學習道路上有更好的發展,數學分級有必要注意班級內個別學生的教育和主要等級的評估.由于該教學方法層次清晰,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總體數學學習水平等教學優勢,所以,該項教學方法已經在全國高中實現了“遍地開花”,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與此同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勇于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使用分類教學法記錄有益或不適合進行合格教學的方法、解決方案,積極進行總結和不斷反思,并謙虛地參考其他科目老師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鄔元平.分層教學法應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6,23(04):32.
[2]曾筱燁.高中數學教學中實現“分層”的途徑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