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雄
【摘? ? 要】語文學科是小學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提升語文學科教學效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轉變教學觀念,緊隨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改革創新。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各類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本文將基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現狀,對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興趣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2-0171-02
On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s
(Tianjiahe School District, Weiyua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Zengxiong
【Abstract】Chinese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subjects in elementary school basic education. It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and actively reform and innovat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various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innovat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on; Interest and ability
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作用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而語文學科是這一階段最為基礎學科之一,是傳播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徑。小學是學生發展和成長的啟蒙階段,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動力等方面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尋求教學創新之法,推動語文教學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的研究中不難發現,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影響依舊深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這種比較傳統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式顯得比較單一化;整體教學氛圍缺乏生機活力,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學生難以掌握語文知識,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別談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了。這種現象會直接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實現語文教學目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培養新型的教學理念,采用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策略,并聯系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地選擇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受傳統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語文教師受到了教學固定思維模式的束縛,整體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難以解決,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急需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并未發現當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對于有效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使得教學缺乏目的性,學生學習能力因此難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無法提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積極改變教學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從而確保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
最后,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眾多教師并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且他們未能真正體會到學生的真實想法,無法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要嘗試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和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有效創新的策略
(一)拓寬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創新
語文學科是一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科目,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因此,要改變當前語文學科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將語文學科教學與日常生活進行有效聯系,創造語文學科教學創新的有利條件。尋找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策略,將其與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學會運用知識,并探究教學創新方法。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成語展開想象,將其編寫成劇本,然后在班級中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方式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實現語文課堂的創新性。
又如,在教學《鯨》這篇文章時,文章內容比較抽象,有許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積極探討,將所學到的內容用筆描繪出來,將自己的想法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加強他們對課文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有效聯系實際生活,實現教學的有效創新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從已有知識當中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綜合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積極地將語文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結合,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理解文章,例如,教學《秋天的雨》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教學目標和任務,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去感受秋天的美麗,發現秋天的獨特之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觀察能力,才會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現。
此外,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讓學生敢于想象,大膽創新,能夠突破思維定式,聯系生活實際。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鼓勵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從而產生新的學習感受。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后,讓學生對這個故事進行續寫,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聯系實際完成習作。
(三)合理運用語文競賽,促進師生有效交流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或小組作為單位組織語文競賽。如,聽寫比賽、詩歌朗誦大賽、成語接龍等。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例如,詩歌朗誦可以檢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狀況,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書寫大賽可以檢驗學生的書寫能力、漢字的記憶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成語接龍可以考查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以每周或每月組織班級學生進行比賽,對獲勝的一方進行獎勵。以此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為班級和小組贏得比賽而努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能積累到更豐富的文化知識,更好地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積極地去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鼓勵學生表達自我,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合適的建議,促使學生更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而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能夠更清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根據教學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營造輕松快樂教學氛圍,推動學生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點引導和幫助學生,促使學生認真學習,在學生在遇到挫折時鼓勵他們坦然面對。
(四)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實現教學有效創新
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事業也經歷著快速變革。當前多媒體、電子閱覽室、語音室等,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創新改革提供了硬件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與時俱進,積極了解先進的教學思想,并借助信息技術通過精美的課件將靜態的教學內容以動態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要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創新,教師需要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創新。
參考文獻:
[1]李亭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神州,2012(26).
[2]孫麗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J].學周刊(旬刊),2014.
[3]趙桂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J].亞太教育,2016(25).
[4]張思敏.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幾點策略[J].寫真地理,2020(03).
[5]李珊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J].語文課內外,2020(02).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