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金花
摘 要:小學數學在教學工作中會存在很多教學難點,學生由于難以掌握這些知識點,使得在后續的學習中失去信心。在該領域,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中就會逐漸改變這一情況,也就是說,在教師將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工作之后,豐富的教學資源會極大改善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多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做了詳細的論述。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幫助,僅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45
當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各個領域發生重大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互聯網來輔助教學,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對于數學課中一些煩瑣的計算、抽象概念的形成、物體形狀的變化、物體的空間結構特征等,教師很難恰如其分地向學生展示和表述清楚,而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互聯網及多媒體的應用,把生動逼真的動畫圖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優美的聲音等有機地結合并顯示在大屏幕上,大大地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此外,通過電腦多媒體創設一些有趣的情景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下面,筆者將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具體運用。
一、利用“互聯網+”,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在教學工作中將學生作為主體位置已經成為大部分教師的共識。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將會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式。在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都會得到良好的培養。尤其是在于互聯網為主要元素的教學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大量運用,會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雞兔同籠相關問題的教學中,傳統模式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往往比較單一,簡單地對雞和兔在頭和腳之間存在的數量差異進行分析,然后利用觀察出的數量關系,列出相應的數學式子。但是很多學生在教師講解這一類的數量關系時,必然是要緊跟教師的思路走,沒有凸顯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但是在互聯網知識運用于其中之后,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將數量關系用更加符合學生興趣的元素進一步展現其中,然后引導學生對數量關系進行思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列出相關方程。
二、利用“互聯網+”,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非常明顯的抽象性,也就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僅僅聽教師講解,而不進行獨立思考將難以起到良好的學習作用。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為了讓學生不會在課堂學習中產生過多的畏難情緒,進而繼續影響學生對于獨立思考的熱情,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就必須要對抽象的知識進行具象化,也就是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學工作中開展的內容。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教師所傳達的具體的數學知識。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反饋,搜索出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以此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能夠理解示意圖的意思,自身的知識儲備量相對不足。同時,學生會更加重視自身視覺所看到的效果,這是小學生在自身階段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局限而形成的一個重要元素。基于此,教師就必須要重視學生傾向于根據視覺傳遞信息這一問題,要正確對待板書的書寫以及圖形的繪畫,這就使得課堂上很多寶貴的時間被浪費在板書的書寫上。但是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教師不僅僅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到自身所需要的內容,經整理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還可以利用交互式白板將自己在網絡上整理的內容,以圖像呈現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同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白板上還可以像傳統黑板一樣進行各種批注操作。可見,教師只需要花費時間去整理備課內容,然后在教學工作中熟悉白板的使用技巧之后,其課堂效率將會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升。
四、靈活運用“互聯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升課堂練習的主動性
無論是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還是良好學風的養成,對于廣大學生來說,必須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才能實現。在當前現行的教材中,一些習題大都只停留在讓學生“知”的層次上,無法讓學生達到“活”的層次上,長此以往,便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其學習數學的興趣肯定也不會得到進步和提高,且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得到進一步的增強。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進行一些有難度和坡度、多角度和多層次的練習,以此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其實,多媒體教學的最大成功之處便在于,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進一步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輕松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在內心深處最大限度地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及時為教師提供了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信息的方法與途徑。
(二)實現課堂“減負提素”
在關于課堂鞏固練習和升華提高的環境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電子白板等,組織不同類型的習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練習的密度和容量。因為對于學生來說,練習密度的進一步增大,其學習積極性肯定會得到一定的提高,且可以使學生能夠做到課堂知識當堂消化。教師可不必布置或可少布置課后作業,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另外,電腦多媒體的多重性和交互性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容量大、反應快的相關學習信息,促進學生鞏固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進一步讓學生實現對自己在課堂聯系上的及時反饋。由于小學生思想穩定性不是太好,在思考時容易出現疲勞,且在鞏固環節上其思想也最容易“跑馬”,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只有不斷改變對學生的練習形式,不斷給予學生新的刺激力量,才能使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學習力。所以,教師要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通過一些娛樂性的練習活動,讓全體學生輕松地鞏固已學的知識,最大化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的目的和效果。
五、“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運用使用電腦多媒體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計算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及科研和生產領域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按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計算,肯定會使一部分學生因計算的枯燥性或單調性而缺乏興趣,嚴重者甚至產生厭倦的心理。但是,如果用多媒體在計算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情境或生活情景,同時使計算教學充滿學習的趣味性和生活氣息,那么肯定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先利用多媒體從學生感興趣的那一部分進行情景引入,然后再用多媒體展示聽歌編題等環節,這樣使用多媒體肯定會給單調的乘法口訣融入濃厚的生活快樂氣息,同時也給枯燥乏味的數學內容賦予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讓數學課走進了學生的心田,更加貼近了生活實際。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過程,同時他們每個人都喜歡一些看得見和摸得著的東西,對一些生動形象的事物更是非常感興趣。而數學概念是集高度抽象和復雜于一體,對于每一位小學生來說肯定是枯燥而缺乏趣味的。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引導他們去學習數學概念呢?我們不妨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建立一個從“感知現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學習認知過程。因為這種無聲的、動態的形象演示,不但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對學習新知識的高度渴望,而且能夠使他們在教師有聲的語言引導下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達到啟迪自己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兒童想象力最豐富、最活潑的時期無疑是小學階段。在這一時期,它們也最容易被好奇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教師若能在一堂課的開頭做到巧妙的引入,便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中去,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進一步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然會使學生帶著一種濃厚的興趣和探求新知的渴望投入新課的預習之中,學習起來也就覺得更加輕松了,這就是所謂“課伊始,趣亦生”的學習境界吧。
但是,關于電腦網絡多媒體的應用也容易存在以下的誤區,比如計算機一堂課“一用到底”,對于課件制作教師過分追求視覺形象,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雙向交流渠道不暢,教學親和力降低。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學習和接受的多媒體網絡平臺,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課用多媒體技術效果都是好的。教師只有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才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上的不足。“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便是這個道理。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只有選用恰當的表現媒體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簡化小學數學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有效地理解相關知識。而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互聯網+”的科學利用,可以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化地做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柳文閣.“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6).
[2]伊永傳.“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責任編輯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