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禎
摘 要:整體性教學是一種能夠在各科中應用的方法,因數學學習的邏輯性和關聯性更強則能夠體現出整體性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正確看待這種教學模式,并且能夠探究其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所發揮出的積極意義,在課堂運用的過程中更科學和有效地利用,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對數學世界的探索。
關鍵詞:整體性教學;初中;數學教學;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4-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4.061
縱觀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我們可以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習慣于跟隨教材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劃分,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小知識點進行備課和教學,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每天需要學習的科目非常多,這樣零碎化的數學知識點灌輸很容易導致學生隔天就忘,教師還得反復給學生進行知識的回顧和復習,這樣大量耽誤數學課堂時間,造成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如何靈活掌握數學教學的正確方法,利用整體性教學思維來推進數學課程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需要他們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吸收采納和創新發展。
一、整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和特點
(一)內涵
整體性顧名思義是一種將教學看作一個完整體系的教學方式,其中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點從單元整體的角度進行組建,也可以從整本書的教學角度進行整體化教學,更高級的教學是將隸屬于同一個知識點且具有關聯性的外延性知識點進行整體性的補充和發散教學[1]。能夠適應整體性教學模式的課程內容應該是具備嚴格教學要求的,教師在教學之前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歸納整合的準備工作,并且其以增強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點的理解深度為目標,給學生建立起一個整體性思維的習慣,在面對像數學、物理等這類邏輯性較強的科目時,都可以按照整體性學習思維進行目標達成,有利于圍繞一個學習重點展開有針對性的學習。在收獲教學效果時也能夠發掘并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掌握能力。
(二)特點
1.一致性
能夠組建成為整體性教學素材的知識內容,從它們的本質上進行探究會發現都具備一定的一致性特點,這是由于教學的思考路徑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個知識的基礎內容時,就開始進行同范圍內容搜集整合,最終可以將這些零散的、分散在教材各個角落的內容根據知識結構進行重組,基于一致性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展開整體性探究的過程。
2.關聯性
有時候整體性教學的內容不一定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但是卻具備關聯性,這也是聯系這些知識內容的一個點。以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這兩個知識點來看,雖然同屬于方程式的教學,但是在解題思路上卻有一些不同之處,這樣的差異不能消除它們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因此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所以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剖析,找到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為整體性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3.層次性
整體性教學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整體性并不意味著將學習內容一下子全部塞給學生,教師在整體中也應該堅持層次性原則。發展差異性在學生之間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更凸顯了堅持層次性原則的必要性。在進行課堂講解時,應該從易到難,從淺到深給學生慢慢滲透,讓他們逐漸接受,在細微的學習探索中去發掘這些內容之間存在的關系[2]。這樣的方式更能被學生所接受,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二、將整體性教學模式融入初中數學課堂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明確教育目標,掌握課程節奏和進度
進行整體性教學思維的實踐,對于初中數學教育來說也是一種優勢,因為在傳統教學理念下,每一個知識點教學都是無目的性的,學生并不了解自己學習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這樣并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因為漫無目的的學習最終必然是對這部分內容失去興趣[2]。開展整體性教學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他們的學習會更有目標,學起來也會更有積極性。學生有了這樣的改變,對于教師的教學來說也有非常大的幫助,課堂節奏等都變得更容易把控。
(二)有利于促進數學教育向前發展,推進思維發展
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教師都是嚴格按照教材進行以單元為整體的知識建構,這樣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因為學生在現階段掌握的知識就局限于這一塊內容中,在時隔很久之后學習與其相關的知識點時,又會出現遺忘、知識點遺漏等問題。因此,傳統碎片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并不利于課堂的發展。運用整體性教學方法是將原本分散在不同年級和不同教材,或是不同單元的數學內容進行整合[3]。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變得更有條理,數學教育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也會更好地向前發展。
(三)有利于踐行生本教育觀念,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靈活性
在現階段的初中教育改革中,將生本教學理念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這意味著教師在推進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效果進行教學模式的優化。運用整體性數學教學的方式,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其可以激發學生對于主體性學習方式的興趣,能夠在一個整體的數學知識體系內進行探究。這樣就給學生的思維發展創造了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不僅學習知識,還能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正確利用整體化教學理念的有效策略
初中教育從教學階段上來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學生剛剛從小學時期的階段性基礎數學啟蒙教育中成長起來,緊接著需要面對的是升級版且系統化,并且具有一定學科深度的數學教育,這是至關重要的數學培養時期。其對于高中更高階的數學教育又具有一定的鋪墊和銜接作用,因而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就更加應該使用正確的方法。下文將具體分析整體化教學理念的運用。
(一)掌握數學知識路徑化學習方法,探索舉一反三的實踐
在數學整體化教學思維視域下,存在著一套普遍適用的學習方法,學生一旦掌握這種學習路徑,就能夠真正認識到整體性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在學習數學課本的不同單元時,雖然存在知識點組成的差異,但是從學習方法上進行探究,可以發現其中包含了整體性的思維模式[4]。因為無論是函數知識還是幾何問題,其歸根結底都需要經過由定義的理解,到性質的探析,再到例題的講解,最終在習題中舉一反三的過程。在七年級下冊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中,學生掌握了統計和直方圖繪制的方法和學習路徑,就可以在八年級下冊學習“數據的分析”時充分貫徹整體性學習思維,在新的知識點中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實踐。像這樣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的整體性思維得到強化,在后續面對數學問題時,也可以調動儲備知識加以解決。
(二)不斷積累和建構整體知識體系,在學習中融會貫通
在整體性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讓學生積累學習的經驗和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他們才能在數學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科學化的學習思路,才能夠循著思維路徑進行更多的探索。也只有這樣,在遇到問題時學生才能迅速調動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如果學生積累的知識如同“一團亂麻”,那么面對問題時會手足無措,無法快速找到解決這一問題所需的知識。而學到的知識如果不能靈活運用,很快就會遺忘,這就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必要性。
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就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助力數學課堂,教師可以將知識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相關的內容用線條進行連接,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運用思維導圖時,應該將其貫穿教學全過程。它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輔助學生構建整體知識體系這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整體化課堂學習目標,分層次考查知識點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成果考查中,一般都是采用階段性的考查方式,例如在初中,以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形式出現,這只能代表學生在這一階段中對于數學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但是并不能全面性地考查學生對于每一個知識點的整體性學習能力。在分階段考查中對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薄弱之處的發現是不完善的,也難以更加客觀和系統化地解決學生的數學問題。在整體性教學的要求下,也要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處理,用一個完整的學習目標來引領課堂的進行。這樣一來學生會非常明確自己在這一章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有哪些。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后,再將所有的知識點考查分層次進行,設計練習時應關注學生整體性思維的體現。
(四)適時培養化整為零的逆向思維
對于學生來說,在對他們進行整體性的數學教學之外,為了鍛煉他們靈活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可以在整體性的基礎上進行化整為零的逆向思維的培養,這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在整體性教學之中,對學生的要求是多個方面的,整體性思維只是從總體上來看最為明顯的一個要求,而化整為零,則是從反向考慮。通過這樣的鍛煉,真正讓學生領會整體性學習的內涵,靈活掌握知識分合。學習時要將各個細小的知識點順利整合起來,擁有一張完備的知識網,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能夠迅速進行拆分,從其中選擇需要用到的具體知識點,將其調出加以利用。化整為零在解決問題時是很常用的,有時很長的一道題,借助這種思維就可以一步步剖析,用一個個小的知識點去針對性解決,最終順利攻克難點。整體性學習加上化整為零的應用,能讓學生對知識更融會貫通。
四、結語
在初中數學課堂利用整體性的思路去教學,其目的在于能夠站在一個宏觀教學的角度思考問題,數學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整體性知識的探索,學習在課堂中進行整合,具備全局觀和反思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子赤.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實踐例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24):44.
[2]鄭廷婷.整體性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書文摘(中),2019(4):171.
[3]劉建平.探究提高初中數學整體教學的有效方法[J].南北橋,2019(8):123.
[4]包長淮.淺談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運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0):173.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