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摘 要]學生學習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低,這是最不能忽視的現象。教師需要為學生準備更多訓練的機會,給學生傳授一些交際方法和技巧,創新口語交際訓練活動,促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環節,在不斷歷練中形成口語基礎。力學力行,強調訓練的重要性,練達致遠,是對訓練效果的展示,教師要從更多方面展開設計和調度,為學生提供訓練契機,以成功啟動口語訓練機制。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1-0094-02
口語交際是語文學科重要教學內容,教師有意識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有效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幫助。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口語交際學習情境,為學生傳授一些操作方法,給學生準備更多訓練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建立歷練意識和習慣,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成長。
一、創設口語交際學習環境
口語交際是一種交流技能,需要更多的鍛煉和實踐,唯有讓更多學生都能夠進入到實戰訓練之中,才能形成更豐富口語交際認知和能力。在口語交際場景設計時,教師要注意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實物展示、媒體調度、問題投放、實地觀察、現場采訪等,都能夠形成口語交際機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口語交際訓練場域。
如教學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天窗》,教師先為學生做出閱讀引導:在過去的鄉下,很多房屋都留有天窗,其目的是透光透氣,作者卻將這天窗看作是了解外界的通道。閱讀這課文后,你有哪些閱讀感受呢?你對作者描繪的事情熟悉嗎?你聽爸媽或者爺奶講述過類似的故事嗎?能否講給大家聽聽呢?學生聽教師這樣引導,頓時興奮起來,因為有相關積累,自然會引發更多共鳴。教師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輪流講述自己的見聞和感受,課堂交流對話氣氛濃重起來。教師來到學生中間,認真聽取學生的講述,對學生口語講解給出更多正面鼓勵。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口語交際活動順利完成,學生從口語展示中獲得豐富學習認知。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口語展示機會,因為切準了學生學習心理,觸發了學生生活思維,讓學生快速做出應對,并在主動展示過程中形成口語能力。教師利用問題展開教學調度,成功設置了口語交際學習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環節,形成嶄新學習動力。
二、傳授口語交際操作方法
口語交際是一種說話能力,在具體訓練中,教師需要有方法傳授意識,為學生提供最多實惠的幫助。小學生口語交際方法積累不夠豐富,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針對學生口語交際實際做出對應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口語交際也是如此,需要有學法支持,教師要有學法創新意識,針對學生實際需要做出學法歸結和傳遞,讓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口語訓練環節,以提升其交際能力。
如《三月桃花水》,學生對文本描寫意境有特殊感觸,教師先讓學生展開梳理閱讀,引導學生觀察相關圖片信息,讓學生說說文本展示的美景。學生根據教師提示,快速進入閱讀思考環節。為給學生提供更多口語交際的方法,教師先為學生做示范操作,并結合講解進行方法傳授:要介紹美景,需要考慮美景的特點,然后整合語言積累情況,做好構思,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最后說什么,要體現嚴密邏輯性,還要注意景色介紹時,需要運用一些靈動的語言,需要做前期的準備,說出景色的突出特點。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展開相關操作,口語交際訓練順利啟動。
教師為學生傳授口語交際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幫助。從學生具體表現能夠看出,教師教學引導和提示是比較有效果的。學生都能夠順利進入介紹環節,運用個性語言展開口語介紹,促進了口語交際能力的成長。
三、啟動口語交際訓練活動
口語交際訓練活動形式眾多,教師需要做出理性選擇,為學生提供更多切實的訓練契機,讓學生自然建立口語基礎。課堂討論、交流對話、課堂辯論、課堂演繹、主題演講、即興作文、故事會、課文復述等,都屬于口語訓練形式,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做出理性選擇,能夠快速調動學生學習口語的主動性。力學力行,強調學生實踐活動的助學作用,教師適時啟動學習活動,能夠為學生帶來真切學習體驗,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主題演講活動:恐龍為獲得生存權利,從地面飛向了藍天,這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請以“適者生存”為主題,構思一番話,圍繞中心表達一種觀點,做主題演講,可以簡單準備演講提綱。學生聽說要脫稿演講,頓時緊張起來。教師及時跟進指導。學生開始構思演講,教師啟發學生列出演講提綱,利用關鍵詞進行設置,給學生提供更多幫助。演講正式開始,學生都能夠快速就位,圍繞主題展開口語表達。有學生結合環保話題展開演講,要求大家都應該建立環境保護意識,不然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也有學生介紹積累的生活案例,對生物進化進行具體解讀。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主題演講活動,給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機會。因為是脫稿演講,對學生的口語要求更高,其訓練價值也更為突出。教師給予方法支持,讓學生運用提綱展開演講,給學生帶來更多啟示。
四、創新口語交際生活實踐
口語交際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交流形式,在學生生活中有更多呈現機會,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做出推介和篩選,以成功調動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主動性。社會調查、公益宣傳、生活對話、主動發言、信息搜集、游戲活動等,都帶有口語交際的屬性特征,教師不妨給出針對性布設,給出具體的訓練任務,讓學生自然進入到訓練實踐之中。
如教學《鐵杵成針》這則成語典故,教師先為學生做解讀,要求學生對典故哲理展開深入探究,并給學生設計了課外口語交際任務: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意志力很強的人,不妨展開生活走訪調查,搜集我們身邊最為熟悉的人和事,做好采訪調查,將這些典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以便受到一定的教育。學生接受這個任務后,開始了實際操作,深入到生活環境中,通過詢問、調查、搜集、整理等多重操作,都能夠有一些新發現。在課堂匯報階段,學生都能夠將調查來的人和事,講給大家聽。有學生講述鄰居,說鄰居常年堅持練武術,聽說最近獲得全市武術比賽冠軍。也有學生介紹親友,說親友經過十年歷練,成了書法家。教師對學生介紹情況進行歸結,肯定學生的口語表現。
教師讓學生深入生活展開走訪調查,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給學生帶來更多口語交際機會。特別是集體匯報,讓學生口語展示,這對訓練學生口語能力有重要幫助作用。學生結合生活調查進行口語展示,在自然介紹中形成口語表達能力,其訓練價值是極為豐富的。
口語交際離不開有效的訓練,教師需要有創新訓練的意識,利用多種口語交際活動,為學生提供實戰機會,讓學生在不斷訓練歷練中建立口語學力基礎。“熟能生巧”,這話同樣適合口語交際訓練。教師不妨給學生創造更多適合的口語場景,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口語交際環節,以提升其訓練品質。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