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培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范讀,教師范讀、專家配樂范讀、學生范讀,都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觸動。對于范讀投放時機的選擇,教師需要做出深入的探究,課堂導入、經典文段學習、重點突破、對比鑒賞等環節,都屬于范讀投放的最佳時機。教師要給出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在范讀聆聽中產生學習動力。
[關鍵詞]范讀;時機把握;課堂導入;經典文段;重點突破;對比鑒賞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1-0059-02
葉圣陶先生說過:“讀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語言教育,因為課本里的語言是近乎規范的。”古人也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些都說明“讀”的重要性,不僅要多讀,還要讀好。范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運用,教師范讀、學生范讀、專家音頻范讀等都屬于可以選擇的方式。如何讓學生在多種范讀中感知和體悟,如何把握適合的范讀投放契機,這是教師需要直面的問題。
一、課堂導入范讀,確定閱讀基點
課堂導入階段,學生的學習關注力還不是很集中,對文本內容也不是很熟悉,教師此時進行范讀,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沖擊。文本都有情感基調,教師范讀,自然就為文本奠定了基調,也為學生閱讀學習確定了情感方向。教師范讀需要達成的目標有很多,不僅要集合學生的關注力,還要引導學生自然進入文本核心,對文本情感有個總體把握,特別是誦讀技巧的傳授,給學生帶來的學習幫助會更為顯著。
如教學《慈母情深》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先為學生播放一首歌曲《想起老媽媽》,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熟悉,自然會跟隨附和。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專家配樂誦讀音頻并進行引導:大家聆聽這首歌曲時,會產生哪些感觸呢?課文中這位母親具有什么樣的品質?范讀音頻打開,學生立刻安靜下來,課堂內彌漫著濃濃的親情味道。專家誦讀聲情并茂,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讀起來,學習氣氛和諧。課堂討論階段,學生都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個性觀點。有學生認為,正像課文題目一樣,“慈母情深”,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對自己孩子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有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講述,“母親”是最偉大的稱號,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媽媽的呵護,有些失去母親的人,只能痛苦地回憶了。教師參與到閱讀討論中,與學生建立起更多閱讀共識。
課堂導入階段,教師為學生播放范讀音頻材料,將學生帶入了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特別是歌曲的助學操作,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更大沖擊。教師又為學生設計了閱讀思考問題,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起情感基礎,為進一步學習創造了條件。
二、經典文段范讀,促進情感共鳴
教材文本中有大量經典文段,這些內容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師面對這些文本內容時,可利用多種范讀操作,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學習機會。特別是配樂誦讀,其調度作用更為突出,如果有可能,教師不妨讓部分學生參與到配樂誦讀的展示活動中,從而給更多學生帶來心理觸動。情感誦讀不僅能夠渲染課堂學習氣氛,還能夠促進文本、生本的思維對接,對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有重要幫助。
如教學《白鷺》時,教師為學生投放了一組圖片,讓學生展開仔細觀察,使學生對白鷺的外形特征有一定的認知。在文本閱讀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范讀展示,并給學生設置了背景音樂。學生展示的主動性很高,課堂學習氣氛十分熱烈。為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展示熱情,教師還將學生的誦讀過程制成誦讀視頻,在班級網絡交互平臺上展播。學生對此反應更為強烈,參與展示的積極性也更為高漲。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誦讀情況進行集體評價,使學生對誦讀技巧和方法形成了主動積累的意識。
在經典語段學習時,教師發動學生展開示范誦讀,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表現的機會。特別是拍攝范讀視頻,對學生形成的沖擊更為劇烈,使學生感受到了莫大的榮譽。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教學設計,贏得了豐富的教學成效。
三、重點突破范讀,提升啟迪效度
語文課堂重難點突破階段,教師利用范讀來助學,也可以獲得一些意外收獲。范讀的助學價值是極高的,教師在重點突破環節科學運用范讀,對關鍵語段反復展開范讀,便可生成無限的助學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對“多讀”來說的,范讀則是從“多聽”而言的,其實二者是一致的。
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內容,并對重點句子進行講解,然后適時引入了范讀。如結尾一段,學生讀了幾遍也不能參透其豐富內涵,于是教師先給學生做出引導:這些搭石是鋪路的工具,但其作用難道就是方便人走路過河嗎?我們不妨來聽聽專家的范讀。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這一段的音頻,連續聽了三遍,學生好像有了更多感知。“我聽出來了,這搭石不僅是一些石頭,還是帶有溫度的橋梁,聯結著鄉親們的情誼。”“我感覺這些搭石是最可愛的,每天都要見證一些感人的故事,因為有了搭石,這個地方才充滿了和諧和幸福。”教師也發表自己的看法:“搭石中有一個‘搭字,就是要體現一種‘聯結,這聯結的背后就是鄉情和親情。”
教師反復播放范讀音頻材料,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感知的機會。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這些搭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自然能夠為整體閱讀提供更多支持。
四、對比鑒賞范讀,建立有形認知
對比閱讀環節,教師不妨從更多角度展開分析和展示,而多種范讀的介入,可以讓對比閱讀變得更為直觀和直接。如一些意義對立或者關聯性內容,學生在反復聆聽范讀的過程中,自然能夠形成閱讀融合,建立起更多的閱讀思維對比點,形成個性閱讀認知。
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中,父母對孩子的表現持截然相反的態度。教師讓學生展開對比性閱讀,找出父母言語中對立的內容。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對比思考的機會,教師讓同桌兩個學生,每人選擇一個角色,展開對比性范讀展示,要讀出人物的個性,把握對話語言的語氣和語調。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很快就找到了相關內容,并嘗試進行展示操作。教師深入到課堂中,對學生的準備情況進行整體調控。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順利進入角色中,不同觀點的碰撞,點燃了學生深入思考的熱情,教師跟進指導,閱讀學習漸入佳境。
教師為學生布設了對比誦讀訓練任務,給學生提供了難得的體驗機會。學生找到這些對比內容,并對相關角色展開對比分析,確定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這個操作準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鍛煉和學習,教師跟進指導,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閱讀感知。
小學生誦讀文本的能力還比較弱,教師利用范讀展開教學引導和督促,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主動力。課堂導入、精美文段、重點突破、對比鑒賞等教學環節中引入范讀,能夠對學生的閱讀思維形成沖擊,使學生順利進入文本核心。教師要科學配置范讀教學內容,適時投放范讀操作,讓學生在范讀中形成嶄新的學習認知。
[ 參 考 文 獻 ]
[1] 沈怡婷.小學語文課堂范讀現象及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3).
[2] 薛峰林.范讀,重拾的記憶——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范讀的運用時機[J].小學教學研究,2009(10).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