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 要:生物是一門頗具特色的學科,不僅以實驗為基礎,而且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通過聯系實際,能使學生從固有知識出發,帶著問題學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拓寬了思維廣度,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結合實際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激發學生。
關鍵詞:生物教學;興趣;實踐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那么他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查閱學科資料,積極投入學習中。
案例一:
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一課的時候,提前一周放入班里兩盆植物,一盆枝葉繁茂,一盆只有枝條,然后當著學生的面分別將兩盆植物的主干以上用塑料袋扎緊,上課的時候將塑料袋拿下。
師:(從枝葉繁茂的植物上拿下的塑料袋)塑料袋里是什么?
生:水,好多水。
師:(拿著塑料袋指著水問)這些水是哪里來的?
生:……植物散失的。
師:大家知道是植物的哪一部分結構散失的嗎?
生:?
師:舉起從只有枝條植物上取下的塑料袋(無水)與從枝葉繁茂植物拿下的塑料袋。
生:……植物的葉?
師:對,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分是葉。葉片的什么結構散失的呢?我們要通過葉片的結構來認識。
大屏幕出示葉片的結構。
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堂。
案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直觀教具,充分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磁石般地吸引了學生,而且能為學好新課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去體驗探究過程,給課堂教學設下成功的基調,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幸福、主動地學習,變枯燥為生動,點燃學生
思維的火花,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動機,使學生聚精會神地進入學習狀態。
案例二: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生長需要水,你知道嗎?一株生長旺盛的玉米一天要吸收幾千克水,比大家一天喝的水還要多,但大部分的水散失到了空氣中。你知道是由植物的哪一部分結構散失的嗎?
生:?
師: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植物葉的結構。(大屏幕出示葉片的結構
案例二只用干巴巴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只是接受,即使教師講得再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不會很高,導致課堂內許多學生總是悄悄地干別的事情,或迫于教師的嚴厲裝模作樣地聽課,實質上是在天馬行空地想些別的事情,對教師上課的提問總是一問三不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了解本階段學生的特點。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多特點。比如,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渴望學習更多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應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通過小組實驗激發興趣
在實驗課上,學生都積極參與,感覺借助一些工具就能夠觀察到平時看不到的物體,簡直太奇妙了。所以大多數學生很高興上實驗課,每次都很認真地做,通過親自操作、動手,給枯燥的知識賦予了生命。多進行一些實驗,對于生物教學有很多好處。通過實驗課上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既鍛煉了他們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困難,在解決困難過程中,他們會主動地去搜尋腦中或課本上的生物知識。
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生物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生活實際聯系最緊密的學科,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中,及時地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血管的作用”內容時,針對不同血管出血的特點,讓學生模擬急救,學生們都積極參與,既掌握了血管的作用,又學會了如何處理生活中發生的意外。通過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意識到,其實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學習是很有樂趣的,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解決很多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更有興趣。
三、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針對教材內容,我設計了很多綜合實踐課。比如,在“食品安全”一課后,我組織學生對本校內的食堂和小賣部進行抽樣檢查,關注他們身邊的食品安全問題。通過調查,學生學會了如何判斷食品的安全,在以后購買食品時,也會自覺地檢查食品質量。通過進行各種各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接觸周圍環境,體會學以致用的成就感,也就更加堅定了學好生物學的信心。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學生會想辦法主動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結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使課堂人性化
教師直接面對的生命——學生,是有智慧、有感情的生命主體。教師間接面對的生命——教材,也是有生命的,它是作者個體智慧與情感的結晶,浸透了作者的心思、情思,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價值觀和人生觀。人性化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上課是與老師共同探討未知的世界,而不是在觀看教育片,學生樂于參與,就會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教育。在“吸煙的危害”一課上,講授完課本知識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在公共場所你看見有人在吸煙,你會怎么做?”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上去制止,有了這樣的答案,說明學生都意識到吸煙的危害。接下來我又問:“那如果是你,會不會在公共場合吸煙呢?”學生又一起回答:“不會。”我相信他們的回答是發自內心的。在一問一答中,教師和學生處在平等的位置,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首領,強硬地發號施令“不許在公共場合吸煙”,這樣做往往不會收到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引路人。對于教師來說,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探究學習,才會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張黎.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策略[J].學周刊,2019(27):29.
[2]郭妮.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J].農家參謀,2019(06):202.
(山東省肥城市汶陽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