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潤塔娜
摘 要:應新課改要求,歷史教師執教所用的教學措施應不斷與時俱進地升級、革新,教學課堂授課的開放性、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均須實現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在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未來學生歷史學習道路起到促進的作用,并且有效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可以避免學生在今后學習道路中走“彎路”。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學生問題意識;培養
引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咨詢的問題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就是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問題意識的養成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但就當前高中教師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都依舊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思想進行教學,沒有認識到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意義。這無疑直接影響了高中歷史教學質量,不利于高中學生從歷史的視角進行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為導向,加強對于培養策略的深度研究,必須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一)主體地位未明確
結合當前高中歷史課堂開展的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對學生具有極強的管制性。這種管制性主要體現在教學流程不夠明確,學生的自主性較差,無法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語言來獲取相應的知識。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案局限在教材和課堂中,學生只能依靠教師提供的資料來充實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長時間用該種方式,學生歷史學科的探究欲將會喪失,知識儲備薄弱,不利于其歷史科目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
(二)新型教學手段往往流于形式
具有強大社會基礎的傳統教育理念對學校與教師的影響過于強大,教育者仍然難以在當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消解單一“灌輸式”教學理念。而在如此現實背景下,包括問題意識等新型教學手段幾乎無法尋得穩固的實踐根基,應試教學手段因其短暫又強大的現實有效性排擠了新型教學模式而往往使其流于形式。這也是推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最大阻礙與難題。如果無法突破此類惡性循環,便會使教育改革事倍功半。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問題意識
首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教師在正式進行授課前可以對學生提問,然后讓學生對下一節課需要學的內容進行思考,帶著思考與分析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熱情。可以通過對學生提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對基本歷史知識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在面對不懂的問題時學生會對此心存疑問。這樣學生帶著對知識點的疑問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歷史學習效率,并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其次,做好課堂歷史學習知識點的思考與記憶。在課前預習與思考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基礎的簡單歷史知識內容。針對具有一些難度的知識內容,學生會對此有疑問并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提出。然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重點教學與解答,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對重點知識內容進行掌握,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出課堂學習記憶的作用,將課堂所學知識內容進行記憶。最后,也是最容易受到忽視的就是,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復習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同時,從整體上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與成績。
(二)構建歷史情境,將問題意識內嵌于還原過程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相關歷史情景劇,在要求其貼合歷史并完整呈現的前提下,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來設計劇情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因探究設計涵蓋歷史事件全部過程的場景而對相關歷史進行研究,在掌握歷史內容后便會對其間多個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歷史人物心境進行深入分析。在如此環環相扣的場景設計過程中,學生在充分體會某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邏輯的同時極大開啟并鍛煉了問題意識,因為只有不斷追問才能完全還原歷史事件。例如,學生在還原“安史之亂”這一事件場景時,需要探究當時的經濟社會背景和相關歷史人物,如唐玄宗、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的關系和行為聯系,并探究“安史之亂”的間接與直接原因,最終說明這一場浩劫為唐朝發展帶來的致命性影響和對古代中國經濟發展力量、結構等變化的意義。
(三)采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學生這一特征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舉個例子,在對“開創外交新局面”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且具有討論意義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并且要求各小組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給出一組關于探究問題的答案與見解,還要鼓勵學生勇敢發言,表達出內心所想。然后教師要在各小組的答案中挑選一個最優解答,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與求知欲望,從而更好地提高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效率。在小組交流探究討論中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最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
為有效將問題意識納入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面對并著力解決當前歷史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與不足,在全面把握問題意識的基礎上探究將其運用至歷史教學實踐的實施策略,以最終培養與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意識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彬.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知識窗(教師版),2020(09):52.
[2]陳冰.高中歷史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教學探微[J].高考,2020(13):73.
[3]張升舉.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J].高考,2020(10):123.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