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群珊
摘要: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是廣大教師長期以來不懈追求的價值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課堂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與使命,其實現與實現也顯得更為緊迫與緊迫。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以科學的理念為指導,從實際的學情出發,探索各種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構建穩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終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系統的基本單元,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活動和發展的場所,只有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使其獲得全面的發展。為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做好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問題設置、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四個維度,對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具體策略進行全面分析。
一、做好課前準備
目的是為具體的活動和行為提供指導,只有建立起課堂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做到有目的,避免教學的混亂和無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正式上課前,要明確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整體性的課堂教學目標,使目標涉及知識、情感、能力三個不同維度,明確課堂教學的指向性、針對性,據此進行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為正式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在講授《漫步月亮》之前,筆者首先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歸納,并結合教學重點、難點進行了整合,建立了教學流程。在課程開始后,筆者按照設計好的教學流程展開教學,首先,我將介紹學習目標的基本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然后,我將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本課程的學習任務。從而為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建立課堂導入機制
課堂教學以導入為起點,靈活、巧妙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幫助高效課堂的創建與構建。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對新課標、教學大綱、新教材等進行全面深入的研讀,并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和愛好,確定導入的內容,設置導入的方法與技巧,包括游戲、比賽、故事、情景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導入的“先導”作用,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引出正式的課堂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好奇與關注,使學生主動地進入正式的課堂學習。
比如,在講授《蝙蝠與雷達》時,課程開始后,筆者并沒有直接展開講授,而是先從一些情境中引出這門課程的內容。先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分析我們常見的雷達系統類似于哪種動物的行為,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在某些科普類的電視節目中已經接觸到了這些內容,不久,學生就回答了幾種動物的行為,比如海豚的交流方式,蝙蝠的“視覺”方式,根據學生的回答,筆者正式引入本節課程的內容,讓學生打開課本,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人類科技進步和動物的關系。通過課堂導入環節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技術手段
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使知識更具形象化、具體化,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和意識,善于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代技術手段來輔助課程教學,對語文知識進行數字化、動態的加工和處理,再通過圖片、動畫、錄像、聲音等形式進行表現和展示,創造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刺激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在教授《觀潮》課程時,筆者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視頻。影片主要講述了錢塘江漲潮時的過程,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錢塘江非常平靜,周圍的人群安靜地看著遠處,隨著時間的流逝,影片開始發出一些喧鬧的聲音,當鏡頭往遠處看時,發現遠處的江面上出現了一條白色的線,這條“白線”就是從遠處冒出來的,隨著“白線”越走越近,同學們才發現這就是潮水從江面涌出的過程。通過錄像,筆者發現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體現了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提出課堂教學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語文教科書中的重點、難點、要害知識入手,設計集趣味性、啟發性、探究性于一體的語文問題,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以創設靈活多變、懸念豐富的教學情境,直接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與沖突,促使學生主動發散思維,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深入了解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從而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講授《麻雀》時,課程開始后,筆者首先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待學生讀完課文后,筆者從課文中提煉出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考。在提出問題之后,筆者將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利用這個時間思考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此,筆者提出課堂教學問題,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也是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和關鍵所在。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的觀念和創新的思維,把握課程改革與發展變化的基本趨勢,結合實際學情,進行系統的探索,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問題的提出、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等策略的運用,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轉型升級,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和內在潛能,最終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陳云穎.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49.
[2]朱倩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7(23):82.
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深圳大學附屬坂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