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課堂上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思維,養成創新型的意識和習慣。小學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教學工作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創新型的思維,不斷實現自身的提高和進步。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數學;培養策略
發展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小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信息加工、內化并產生新的理論觀點。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基礎教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一、 營造自由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大多以教師教授知識、學習充分記憶為主,這個過程大多是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幾乎壟斷課堂的發言權和表達權,而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壓抑,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教師設計好的內容,學生對一些存疑的環節也并沒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解惑。這樣的學生自主性受壓制的狀況如果長時間持續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他們的主動性受到了傷害,久而久之也養成了默不作聲的習慣,不再積極回答問題,也不能自主地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學的效果也會隨之大打折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擁有更加輕松的心情和主動的空間。小學階段的數學在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科學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這一時期教學的教學風格、課堂氛圍的營造等都會影響學生對數學這個學科的初印象,也會影響到他們以后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和激情。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努力建立一種與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充分采用微笑授課,用自己的親和力來感染學生,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于這個課堂和這門學科感受到親近,教師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能夠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就能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并保證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使之在課堂互動的開展過程中真正作為“學習的主人”一步步理解和消化知識。
例如,在進行工程問題的學習時,教師為了充分營造課堂的氛圍,提供學生的參與程度,可以先提出和教學有關的問題,如紡織廠有甲乙丙三位工人,他們每天分別可以做12、15、16件衣服,A和B兩個紡織廠各有450件和625件衣服需要趕做,甲乙兩人分別在A、B兩個紡織廠工作,而丙先是在A紡織廠工作然后再轉入到B紡織廠進行工作。已知需要兩個工廠同時開工并同時結束,問丙工人應該在A紡織廠做幾天工之后再到B紡織廠。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三位同學上講臺前來說說自己的思路,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
二、 在設疑中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習的主要動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對于知識的熱愛程度決定了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只有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真正感興趣,才能夠自主地投入時間和精力,使知識點的掌握達到一定程度,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財富。興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感情,促進學生靈活地思考,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自主、積極地思考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設置疑問,創設情境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小學生一般對于圖像類的、語言類的、音頻類的內容更感興趣,所以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字、公式和定理,不能很好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教學的過程變得不那么容易。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情境,情境能夠將懵懂的、對數學學習沒什么興趣的學生吸引到學習過程中,積極地展開思考和探究。同時,再適宜的開展提問,新穎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地思考和探索,促進其思維進行不斷地跳躍和創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專注于數學科目和其他科目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永遠不是教師追著、趕著催的過程,而是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和探索,那樣的學習過程才是科學的、可持續的。
例如,在學習圓周長時,可以先設置問題情境,學生的手工小組在制作小車輪時,如何測量制作不同大小的車輪,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開始仔細思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鐵絲的變化情況,自動推導出測量周長的關鍵是“化曲為直”,進行車輪的制作和長度的測量可以用繩子來進行測量,進而得到周長,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拓展思維。學生通過不斷思考問題,在此進行思維拓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學科學習能力,發展了創新性思維,為以后的學習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打造開放性的數學課堂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展開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任何活動中,在設計問題情境、開展習題教學、安排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引導學生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終選擇出適合自己的一種解題辦法,從而豐富數學的教學技能和方法,最終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一種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也是一種整合答題思路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依賴于教師打造開放性的數學課堂,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進行實際的操作和實踐去驗證,最終靠自己的探索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和解決辦法。在整個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深化對問題的認識和對知識的理解,發揮了自己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和思維變通性的培養。另外,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操作,開放性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大腦左右半球的和諧發展和系統合作,讓學生能夠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將他們的創新潛能更好地激發出來。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教學軟件、教具、模型和實物等豐富的教學資料,使之有充分的時間操作具體的實物,獲得學習知識的豐富的、具體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