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陽
摘要:在傳統教學模式的潛移默化下,小學科學課中枯燥無聊、教師教為主的弊病積存已久。伴隨著現代教育體制的革新,小學科學課堂的改良刻不容緩。文章通過對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識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同時基于此提出具體的改良策略,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關鍵詞:教學體制改革;小學科學課堂;創造性思維
引言: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大主題,與此同時就對于教育領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于教育者來說,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逐漸被放于教育任務的頭等位置。在小學科學課中,很多課堂依舊保持著傳統的講習方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一味向學生灌輸稍顯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而忽略了動手實踐對于科學學習的幫助,導致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啟發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創造性思維尤為關鍵。
一、小學科學課堂中對學生思維創造性之培養的必要之處
(一)小學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科學在現代發展中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但是很多小學對于科學課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一些貧困地方受到經濟條件的影響,無法為科學課提供必要的教學設備,這也導致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效能大打折扣。正處于孩童時期的小學生是最具有好奇心和刨根問底精神的,他們對于科學本抱有強烈的探索興趣,然而教學過程中對于動手實驗的不重視以及對于學生自由探索的束縛,從而導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因此,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改良,重點應放在對課堂方式的改良,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是書本上的,而老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的引導和思維啟發才是教學中的重點。
(二)在小學科學課中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
創造性思維不僅對于科學課堂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其他方面課程的啟發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對于小學科學課堂來說,知識相對淺顯,主要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通過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和自主性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索,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創造性思維的提升,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而為學生們以后的學科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科學課堂中對培養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具體策略
(一)使科學聯系生活,在實踐中提出問題
科學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將科學與生活相結合才能迸發出更精彩的火花。教師在科學課堂中,應該有意識地去將科學課本中的知識聯系現實生活,增加科學這門學科的應用性,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科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應用。例如在《多種多樣地植物》一課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校園中的植物進行細致觀察,并且在組織學生進行春游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的生物,以此調動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進行討論和學習,引導學生對于不同植物的生長和特性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索。這樣,學生對于植物的科學知識能夠得到增強,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1]。
(二)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創設知識情境
科學是一門對實驗器材、教學設備等硬件基礎要求較高的學科,將現代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為科學知識創設相應的情境,能夠大幅度提高教學效能和水平。例如,在《地球在公轉嗎》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為學生播放浩瀚宇宙中星體的運轉,以及太陽系中地球的公轉奧秘,以此通過感官上的刺激激發起學生對于本節知識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電腦中進行模擬實驗驗證恒星周年視差,建立電腦模型來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公轉的規則,這便能將抽象晦澀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具體,方便學生理解。同時知識情境的創設也能夠營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相應的知識背景和情境下學習,學生能更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達到提高課堂效能的目的。
(三)重視課堂上的互動,提高學生對科學的學科興趣
課堂互動,不僅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也是學生之間的良性交流與討論。在課堂中,教師應明確自己作為指引者輔助者的定位,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對科學知識提出疑問甚至對課程方面大膽質疑,為學生創造足夠的自由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創造的能力,使師生互動不單局限于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對老師的反問更是證明學生成長的重要標準。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良性的互動,例如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頭腦風暴法來實現學生之間的思維交流和活躍,這樣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且加強同學間的交流溝通。比如在《做個太陽能熱水器》一節,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而小組內再進行自主分工,利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工作原理對太陽能熱水器進行設計和制作,每個小組展示出獨具特色的科學成果,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課程總結,這一套流程將學生之間的小組互動和師生間的互動很好的和科學課堂相結合,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此達到訓練學生自主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2]。
三、結束語
無論是站在教學制度改革還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改良小學科學課堂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問題迫在眉睫,而想要切實落實,還要從將科學與生活結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以及增強課堂互動三方面入手,來將枯燥抽象的科學知識趣味化,調動學生對于科學課的興趣和學習科學的熱情,實現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逐步提高,以此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從而也為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筑就基石。
參考資料
[1]陳智寅.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4,000(009):67-68.
[2]余輝.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方法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125-126.
(深圳市龍華中心小學?廣東?深圳?5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