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淑珠
摘要:鄉土歷史作為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看得到和容易接受的知識,結合課本教學內容,充分利用鄉土歷史資源進行歷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愛國愛鄉的情懷,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鄉土歷史資源;歷史教學;愛國愛鄉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和提倡不同地區和學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鄉土歷史資源是歷史課程資源種類之一,它既包含歷史遺跡、文化遺存,也包括家譜族譜、不同時代照片,實物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與記錄等。因此,歷史教師應充分挖掘鄉土歷史資源,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適當穿插鄉土歷史,作為教材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泉州歷史悠久,據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遺物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勞動、生息和繁衍。唐宋元時期泉州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此外,泉州歷史上人才輩出,是東南沿海文化發達的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為泉州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歷史資源,使泉州成了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豐富的歷史遺存給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課程資源,下面我試結合泉州地區的鄉土歷史資源談談一些看法。
一、利用鄉土歷史資源,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愛鄉愛國的情懷
“欲放眼天下,應心懷鄉土”,愛國必先愛家,只有了解了家鄉的歷史和文化,才能熱愛她建設她,進而熱愛我們的祖國。鄉土歷史作為歷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是以家鄉的歷史遺存、歷史人物、風俗文化等為研究對象,讓學生了解家鄉輝煌的過去、燦爛的文化、名人的事跡,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增強對祖國的熱愛。
例如,講述必修二“經濟發展歷程”第三課《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大量外遷”這一子目時,我介紹泉州人民的“根”大部分來自中原,兩晉之際中原漢民南遷,其中一部分遷入泉州平原,孕育出燦爛輝煌的閩南文化,使泉州成為聞名遐邇的“海濱鄒魯”。接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帶著求知欲去查閱村中族譜、家譜以追溯自己家族的根。通過“尋根問祖”了解家鄉,激發學生真切的愛國愛家情懷。
再如,講述岳麓版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第六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時,講到四大發明中的火藥,我介紹了泉州歷史名人曾公亮,他主持編撰的《武經總要》,總結、整理了前人有關研制火藥、火器的經驗,充分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和首先使用火藥的國家,為中國的火器發展史和軍事技術發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有關聯的鄉土歷史名人,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他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優化歷史教學
鄉土歷史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鄉土歷史資源又同學生耳聞目睹的環境有關,這樣學生的腦海里就容易營造出較為生動的歷史形象,并使一些書本上抽象的概念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有了具體的感受和驗證,這樣就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
例如,岳麓版必修三“文化發展歷程”第四課《宋明理學》中,在介紹理學產生背景時提到三教之間在彼此反復辯駁中相互吸納滲透,到唐宋時期,調和之風尤其興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彌漫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學生對“三教合一”往往難以理解,我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便以泉州為例進行解讀。如始建于唐開元末年的“泉州府文廟”,為福建大型禮制建筑;建于宋朝的清源山“老君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開元寺,是閩南一帶的佛教圣地。這些歷史遺存都是唐宋時期儒、道、釋三教興盛以及和諧共處的最好詮釋。可見,在歷史教學中運用鄉土歷史資源,可以使教師豐富自己的講授內容,更好地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
三、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鄉土歷史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良好的條件。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鄉土歷史資源進行實證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搜集、辨別、選擇和使用各種鄉土歷史資源,如鼓勵學生到圖書館或相關機構查閱檔案、文字史料、圖片史料,走訪前輩收集口述史料等。
在講授必修二第21課《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第一子目“從數據看滄桑巨變”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以下材料:泉州GDP從1978年的7.79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7548.01億元,人均GDP從1978年的171元,增長到2017年的87615元,201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是1984年的55.9倍。通過鄉土數據資料,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變化。我還設計了一個課外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調查“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收集不同時代的照片,通過對家中長輩進行訪問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家庭在衣食住行方面所發生的變化等,最后進行綜合分析,寫出調查報告。這種以學生探究活動為主體的鄉土歷史資源學習方式和教師點撥引領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將使歷史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豐富和具體,同時也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四、結語
總之,鄉土歷史資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在拉近學生與歷史的“情感距離”,學會用心去感受歷史靈動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開發利用各類鄉土歷史課程資源時,教師應本著史料真實適用的原則,著重使用本地區具有對比優勢的歷史課程資源,使中學歷史教學得到增益,使歷史課堂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更好地實現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8.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