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宙
摘 要:生本教育作為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依靠學生的一種理念,將其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可以使教師對數學知識具有全新的認識與理解,還能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本教育;教學設計;實施;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小學數學的教學已不只是關注知識的傳播,其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新時期,想要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數學教師就需注重生本課堂的構建,也就是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將學生作為出發點,全方位地了解每個學生,并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同時,通過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還能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在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的同時,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生本教育在小學數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1.滿足新課改要求
新課改更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以及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優化。生本理念作為新課改下的亮點,其通常更注重學生作為教學中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此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平臺[1]。該理念的運用,有效突破傳統化的單一教學方式,這不僅有利于在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還能使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使小學數學實現高效教學。
2.實現學習環境的優化
興趣是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最大動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以學生作為出發點,以學生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數學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思考與探究,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實現高效學習。
二、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活動實施
1.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學內容設計
生本教育下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其通常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全面了解,學生自身的能力通常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數學教師需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服務,從而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基于此,教師需在課前全面了解學生,并以其為基礎,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結構的優化,從而使數學課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2]。例如,對“表內乘法”開展教學時,首先,教師需全面了解學生具備的乘法能力,充分掌握學生的乘法運算情況,以設計出相應的教學內容,并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乘法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并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漸認識到相同數做加法就能轉變為乘法算式,以此使學生感受到乘法內涵及其價值,這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具針對性,還能使學生對乘法理解更深刻。
2.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學情境創設
生本教育下的數學教學需充分呈現出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并通過正確引導,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且正確地探究相關數學知識。例如,對“正方形周長公式”開展教學時,首先,教師需引導學生動起手來,用白紙裁剪出正方形,并將正方形的相關性質告知學生,以避免學生裁錯。完成裁剪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裁剪出正方形。通過該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學習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好奇,深入探究知識。然后,教師繼續引導:“同學們猜猜正方形的周長是哪個部分?其周長是多少?”此時,學生就會根據問題,進行答案探究,當其獲得答案后,教師再次公布正確的答案,并通過做實驗的形式進行詳細講解,從而深化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
3.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學策略優化
生本教育下,數學教師不僅需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還需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而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數學學習不僅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還需活躍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相應的啟發,促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靈感進行提升[3]。例如,對“幾何圖形面積計算”開展教學時,數學教師對教材內容完成教學后,需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的氛圍,如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出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相關圖形,引導學生通過拼接對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進行探究。通過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還能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歡與熟悉的方法進行幾何圖形面積的計算,從而使學生思維得以激活,真正實現生本教育。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活動開展需將學生作為中心,并注重學生的健康與全面發展。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需注重對學生實際狀況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策略,以促使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馬國璽.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295-296.
[2]張瑛.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措施[J].中國農村教育,2020(11):69-70.
[3]肖偉.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