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平
摘 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小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對此,為了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不斷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寓教于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基于此,就如何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在進行知識學習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但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缺乏豐富的教學方法,并且沒有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導致課堂教學顯得十分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其教學觀念十分陳舊,關注的重點仍停留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是灌輸式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并且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十分薄弱,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這就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嚴重不符,最終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1]。
2.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其學習需要教師的引導,對教師有著較大的依賴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來制訂教學計劃。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十分陳舊,并沒有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翻轉課堂等,并且沒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師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常常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就導致學生只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學習,無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3.課堂激勵評價較少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教學評價能有效地樹立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當前部分小學教師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課堂缺少激勵性評價,并且評價也常常是對學習好的學生,只關心學習結果,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這就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2]。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多于激勵,這就使學生產生了畏懼心理,不敢主動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也不敢向教師請教,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加劇了班級內的兩極分化。
二、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提升學生上課的專注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這就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教師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將游戲、生活等融入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消化和掌握數學知識,并自主地去學習和探究,實現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3]。
2.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寓教于樂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改變了傳統沉悶的教學,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和簡單化,有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同時,通過寓教于樂教學,還能夠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是機械式地死讀書、讀死書。
3.提高課堂互動性
寓教于樂教學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微課、情境教學等方式,能夠使學生充分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并且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寓教于樂的小學數學,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多,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實現小學數學的寓教于樂,教師首先就必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轉變師生的角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好地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并且教師要做到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將以人為本落實到教學之中,以學生發展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4]。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加入小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師先為學生播放“盲人摸象”,然后為學生出示一件物品,邀請4名學生上臺來分別站在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并說出自己所觀察的結果,再讓學生結合觀看的“盲人摸象”思考兩者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思考后能有效理解觀察物體需要多角度地進行觀察,切忌盲人摸象。這樣的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2.創設教學情境,增加課堂互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還提高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給學生帶來了身心愉悅的學習體驗,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率[5]。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在超市買賣東西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商品”和人民幣的教具,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等各種角色,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來自主設計情境內容。學生通過親身表演能夠快速地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并掌握如何換算人民幣,進而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創設教學情境還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小組合作學習,堅持以學生為本
在寓教于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夠獲得較大的自主權和自主空間,并且在合作過程中建立合作探究關系,相互之間實現優勢互補,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6]。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并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參與到學生中去,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可設計“愛護眼睛”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調查同學或家長每天看手機、看電視、看書的時間,結合統計結果制作調查表和復式條形統計圖。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為高效的學習機會,比較符合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對學生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均有積極意義,并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現了教學的寓教于樂。
4.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效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對此,在寓教于樂教學模式中,小學數學教師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將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7]。例如:在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讓學生分辨其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或者出示一些圖形,讓學生通過旋轉、平移的方式來看一看哪些圖形是一樣的。這樣輕松的教學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5.創新課堂評價模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教學效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需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學生各方面的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與學生形成平等的關系,為教學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還需要對教學評價內容、形式等方面積極進行創新,多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肯定學生的表現,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設計評價,要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的教學評價需要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并積極地改進,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和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也積極進行了改革,要求教師必須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索,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愛新.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45.
[2]謝麗梅.寓教于樂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 教育發展研究,2019,1(5).
[3]趙慧.小學數學趣味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14):220.
[4]顏景安.寓教于樂,以趣激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幾種做法[J].科技信息,2008(27):282.
[5]楊艷利.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83.
[6]張林元.寓教于樂,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36.
[7]胡珺.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內蒙古教育,2019(2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