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洪


摘 要:文章基于數學建模這一核心素養,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談談提升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建模意識;2. 重視探究過程,培養建模能力;3. 優化問題解決,提升建模素養。
關鍵詞:數學建模;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的推出,廣大教育工作者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都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如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那么,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呢?文章基于數學建模這一核心素養,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談談提升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一、 高中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在數學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基于此,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確定為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素養。數學建模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并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二、 數學建模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建模意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課題的特點及班上學生情況,創設適宜的現實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利用直觀形象的數學模型來展示,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模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建模意識。
那么,怎樣去創設適宜的現實問題情境呢?教學中,可以選擇現實生產、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也可以通過數學史、數學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傳統的數學文化;也可以通過數學實驗來創設問題情況,讓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并結合研究課題,靈活創設適宜的現實問題情境,把抽象的數學問題用直觀形象的模型來展示,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培養學生建模意識。
例1 學習“指數函數”時,可以引入一些數學建模材料,如講述國王與米粒的故事:傳說中國古代有一位國王,非常喜愛一項稱為“圍棋”的游戲,他召見“圍棋”的游戲的發明者,說:“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滿足你。”“陛下,我深感榮幸。”發明者喃喃說,“我的愿望是您賞給我一些米粒,只要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放上二粒米,在第三格放上4粒米,在第四格放上8粒米,在第五格放上16粒米,在第六格放上32粒米,在第七格放上64粒米,在第八格放上128粒米,在第九格放上256粒米,在第十格放上512粒米,在第十一格放上1024粒米,……,依次類推,每一格米粒數均是前一格的雙倍,直到放滿整個棋盤為止,這就是我的愿望。”
同學們,國王會答應發明者嗎?
并提出問題:米粒數與格序數有怎樣的關系呢?用什么模型可以反映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描繪出米粒數與格序數之間關系的散點圖,并引導學生尋找合適的數學模型去反映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導出“指數函數”模型,并進行分析與探究。
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課題的特點及班上學生情況,創設適宜的現實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讓抽象的數學問題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姿態呈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模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建模意識。
(二)重視探究過程,培養建模能力
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并建立模型——數學求解——檢驗結果、完善并擴展模型——最終回歸現實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培育學生的數學模型意識,發展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例2 一只紅鈴蟲的產卵數y和溫度x有關,現收集了7組觀測數據列于表中,試建立y關于x的回歸方程。
先提出問題:紅鈴蟲的產卵數y和溫度x有怎樣的關系呢?引導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作散點圖。
再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與討論:用什么模型可以反映紅鈴蟲的產卵數y和溫度x之間的關系呢?引導學生得到:
方案一:選擇模型y=C1ec2x,
∴lny=lnC1+C2x,令z=lny,a=lnC1,b=C2,于是z=bx+a,且得到:
由上表數據得到回歸方程,z=0.272x-3.849,
∴y=e0.272x-3.849。
方案二:選擇模型y=C3x2+C4,令x2=t
得到數據:
由上述數據得到y=0.367t-202.543,于是y=0.367x2-202.543。
那么,哪種方案得到模型的更好些呢?通過計算相關指數發現方案一中相關指數R21=0.98,方案二中相關指數R22=0.80,因此方案一中模型的擬合效果比方案二中的模型好。
這樣以問題為線索,啟發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模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建模能力。
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判斷出新問題中蘊藏的有用信息并成功解決新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具有從已有知識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成功激活相關知識經驗,尋找正確的探究思路和活動操作方法。因此,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讓學生經歷數學建模的過程,有益于培養學生建模意識,提升學生數學建模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