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各學科教學改革都在持續推進,受這一因素影響,初中物理教學也開始有全新面貌呈現出來,隨著初中物理教學的不斷改進和優化,逐漸趨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始產生,而在多樣化教學模式應用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其中,提問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廣泛推廣和不斷實踐,極大程度便利了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使得初中物理課堂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而受這一良好氛圍熏陶,必然能夠逐步推進學生物理學習水平、綜合能力、學科素養等全面發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多數物理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提問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提問,甚至是學生提問能力培養遭到了忽視,面對此種情況,為實現課堂之上師生雙向、多向進行提問的互動教學目的,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提問能力培養,通過學生自身疑惑的自主提出和詢問,為學生知識認知、理解的有效內化提供保障。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生提問能力;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領域開始對課堂教學的優化提出了全新要求,即教學過程應注重教學留白,為學生知識的思考、內化、吸收等提供充足的時間及空間,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的良好課堂教學效果得以有效實現。基于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培養,能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所學知識,為學生后續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性及理論性等是初中物理具備的顯著特征,在學生學習抽象化的物理知識時,真正理解很難實現,此時,如果在教學中應用提問方式并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借助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產生疑問并積極提出,不僅能把教學知識逐步、順利引入課堂教學中,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識,并且也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引正確方向,確保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有效調動的同時,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實現提供有利條件。
二、 營造良好氛圍、調動學生提問興趣
新課標要求當前教育教學開展時,應重視良好學習氛圍的有效營造,以此,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時,必須要重點關注良好提問氛圍的有效營造,進而借助氛圍來驅動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此為基礎,為學生主動思考提供有效引導作用。環境的輕松性、愉悅性,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習過程保持不斷思考,并且通過活躍氛圍的渲染,也能為學生的暢所欲言、勇于表達等創造良好平臺,進而促使學生提問能力有效提升的基礎能夠更加夯實。課堂教學及教學活動開展時,物理教師應對初中生好奇心較重的這一特征進行充分利用,基于實踐機會的有效創造,為學生積極自主地觀察物理現象提供引導作用,加之開放性問題的引入、廣闊思維空間的有效構建,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思考及提問等學習環節。
例如: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相關知識時,教師提問氛圍的營造可以從“在氣體及液體、固體這三種介質下,聲音能進行快速傳播的是哪種介質”為出發點,進而對學生的自主實驗進行引導,學生實驗環節,教師可告知學生基于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等,來深刻認知實驗全過程的物理知識,并且告知學生如果有疑問或不懂的可以提出來,這一過程以哪種介質下聲音能快速傳播為核心營造良好氛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實驗環節,并且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詢問自己:“到底哪種介質下聲音能最快傳播呢?”促使學生跟隨著這一問題進行實驗,進而驗證物理理論知識。再如:教學《浮力》(人教版)知識時,為確保良好提問氛圍得以有效營造,教師可選擇多媒體輔助工具加以利用,借此把死海圖片及視頻等內容展示給學生,確保課堂之上一種神秘的環境得以有效營造,為學生不由自主地思考提供引導作用,學生在觀看完圖片及視頻素材后,通常會產生一種疑問,即人為什么能在死海中存活呢?死海中有什么才能讓人浮起來呢?之后,教師可講解浮力計算等理論知識內容,這一教學過程,直接借助圖片及視頻等內容的利用,即可引發學生心中疑惑,而加之教師后續的講解,能讓學生結合教學素材、疑惑、講解內容等,深刻了解所學知識。
三、 利用合作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教師應與教材教學內容相結合,注重合理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要求,當前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重點關注學生自主能力培養,而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合作學習,因此,物理教學過程教師可選擇小組合作教學法進行科學應用,基于合作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對學習小組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具體來說,教師可引導合作學習小組借助互聯網、教材、課外書籍等多種渠道,自主探索物理知識。此種教學方式的趣味性較強,對學生物理知識學習熱情的激發能提供極大幫助,同時也能實現課堂教學中整體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整體學生通過合作小組的交流、溝通、互動等過程,鍛煉交際能力、培養問題意識、發散思維,為學生提問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質量》知識時,教師就可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由小組對物體位置及形狀、狀態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物體質量是否會有變化產生進行探究,通過此種富有趣味性且具備探究價值的物理教學,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極為有利,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思考更加積極主動。再如:教學《力》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內容進行講解,為學生初步了解力與摩擦力的關系、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關等提供幫助,之后教師可從摩擦力相關物理實驗方面出發,通過實驗開展,對學生更好地認知摩擦力提供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如為什么下雪的天氣,會有更高的概率發生事故問題?借此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究,而在學生進行具體思考及探究的過程,通常會把更多關于摩擦力的問題提出來,如“自行車剎車是不是就是因為有摩擦力呢?我們走路不倒是不是也是因為摩擦力呢?”在學生思考及探究過程產生上述疑惑的情況下,不僅對學生后續學習過程問題意識的良好、長久保持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能促使學生提問能力、學習效率等逐步提升。
四、 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求知欲望
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限制性因素較多,教學過程時教師通常是以“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模式應用為主,而在學生課后學習環節,往往是以題海戰術的學習方式為主,此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導致學生的知識學習通常以被動記憶及做題等方式進行,不僅會影響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同時學生對未知知識本應該產生的求知、探究等欲望也難以引發,使得學生學習過程逐漸喪失質疑精神的同時,也會大幅度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學開展時,教師應注重學生求知欲望的引發,基于學生探究精神及好奇心的充分調動,與學生熟悉的物理現象相結合,進而向學生展示課堂教學知識,鼓勵學生質疑的同時,利于學生深刻聯系實際和物理知識,并且也能為學生物理知識的理解、吸收、內化等提供便利。
例如:為確保學生求知欲望得以充分引發,教師應融合物理學科和其他學科教學,因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通常也與化學、力學等專業相關,因此教學過程應整合教學知識,為學生探究、思維想象力拓寬提供幫助,進而把更多自由發揮空間提供給學生,如此才能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提問,強化提問能力。如在學習《內能》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結合摩擦力和熱力,教學前期,把古代人鉆木取火的視頻素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隨后創設問題情境,即鉆木取火現象的發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借此促使學生對這一物理現象的疑惑得以有效形成,讓學生在后續學習中,通過疑惑和求知欲望的良好保持,仔細聽講教師所講內容,通過摩擦力及熱力相關知識的講解,能促使學生探究知識時站在客觀角度,進而正確分析物理現象。此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還應該為學生的大膽想象、自主詢問等提供鼓勵和引導,如教學《串聯和并聯》知識時,教學前期,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想象如何進行電路的串并聯操作,并且讓學生以簡單的語言描述表達出來,達到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描述發現問題、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后續教學過程,為了能夠引導學生自主詢問、自主提問,教師可詢問學生:“同學們,是否都了解了串并聯電路呢?有哪些不明白之處呢?串并聯實驗過程是否遇到了問題?面對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通過這類問題,引發學生的自主提問。值得注意的是,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學生的質疑,以物理實驗教學為例,實驗環節,教師可先設置錯誤參數,此時會使學生實驗結果不符合教材實驗結果,借此引發學生的質疑逐步產生,讓學生思考自身實驗過程導致實驗結果產生誤差的原因,最后通過反復的實驗操作向教師勇敢提出質疑。
五、 結束語
我國在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加強的過程中,深刻認知了人才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等有效培養的重要性,此時,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需要教師教學過程把物理學科的優勢所在充分發揮,通過長期有效的教學,為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幫助,教學過程,重點關注學生提問興趣激發、提問意識形成、提問能力養成、提問能力強化等,進而選擇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具備人才的綜合能力與素養時,使學生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得以有效突破,讓學生暢游在物理知識的海洋中,內化知識,升華思維,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春勇.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提問鍛煉學生探究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9):38-39.
[2]劉玉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19(28):104-105.
[3]周蓮花.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31-132.
[4]陳義林.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培養探討[J].文存閱刊,2017(17):88-89.
[5]曹殿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幾種方法[J].文理導航,2017(8):54-55.
[6]謝東.小議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2016(2):120-121.
作者簡介:蘇治軍,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莊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