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為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要兼顧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分層次教學。本文解讀了分層教學的內涵,探討了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課堂實踐的意義,最后提出了有效實踐策略,旨在通過群體分層、提問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等,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分層教學;課堂實踐
【作者簡介】王翠,山東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
大學教育正逐漸由精英式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擴招更是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由此可知,統一的教學目標、授課計劃、授課進度和考核要求,將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了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成為保持學生個體優勢、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本文解讀了分層教學的內涵,探討了大學英語分層教學課堂實踐的意義,最后制定了有效實踐策略。
一、 分層教學的內涵
分層教學思想起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它主要是針對學生在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發展中個體差異的區別對待,旨通過針對性、精準性的教學輔助,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成長發展。更具體來說,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學習情況、潛力傾向等,將學生分為幾組群體,分類指導,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又可以落實人本教育理念。
二、 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課堂實踐的意義
大學教學專業多,生源不統一,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對應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英語學習質量。但是,在以往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在統一目標、統一要求下展開的教學引導,這樣不僅會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還會影響大學英語教學進程。而分層次教學則立足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是按照國家頒布的統一英語教學大綱,針對不同學習水平、不同專業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引導,既可以避免傳統授課模式的不足,解決大規模擴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又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使其在分層次教學中得到個性化發展。
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來說,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要想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得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分層次教學法是有效的實施途徑。可見,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促進大學英語課堂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三、 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課堂實踐的策略
1. 群體分層,精準安排學習內容。分層次教學的前提是對學生群體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教學對象層次化設計的基礎上,精準安排學習內容,繼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要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學習特點進行分層次教學,在群體分層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英語學習能力。例如,“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是談論大學生活和未來生活的一節教學內容,為使學生學好這節內容,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對A層次學生有高起點要求,因為這一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濃厚,在設計內容的時候,可以以微課導學的形式為輔助,以文章內容為主,讓學生自由談論以下內容:
(1)What can we know from paragraph1?
(2)In paragraph3,of what did the parents always remind their children before they came to college?
(3)What's the speaker's purpose in mentioning the parents' reminders?
B層次學生學習能力中等,學習興趣一般,在學習的時候需要一定的引導,在安排內容的時候,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就以下內容進行討論交流:
(1)What is the ideal university rsity in your eyes?
(2)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of your college life?
(3)What advice did your parents give you before you left for college?
C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薄弱,興趣比較低,那么,在安排學習內容的時候要遵從學生的學習水平,從單詞預習和文章閱讀入手,準備單詞閱讀卡片和課程學習核心思想,讓學生知道講的是什么,然后以分層合作的形式,讓A層次學生就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講解共享,鼓勵C層次學生傾聽他們的學習思路,然后讓A、B層次學生指導C層次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學生群體分層和教學內容的科學安排,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分層次教學引導下得到進步發展。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 提問分層,提高課堂參與能力。提問是貫穿課堂教學整個過程的重要環節,對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習方向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在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中,為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可以以提問為輔助進行分層次引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問題,在問答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學生所需,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這部分英語內容時,以數字化背景為基準,講解了大學生在校園里的生活,探討了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完成作業、復習講座提綱、參加課堂討論、開展社交等。在教學的時候,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可以進行提問分層,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和內容,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滿足發展需求。如,C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在提問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傳統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的優勢,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網絡時代,思考以下問題:
(1)What is smartphone?
(2)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is indispensabl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owadays?
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激發其表達欲望,促使C層次學生參與討論,激發學習興趣。而對B層次學生,可以讓他們認識課文結構和知識點為主,以“學生隨時不離手機,成為低頭族”這一話題為引領,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使其思考:
(1)How do students use new technologies in and out of class?
(2)How do students feel about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Etc.
以問題為啟發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英語表達,在問題引導中,激發學生探索文章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而對A層次學生,可以以課文內容為引導其進行討論分析,設計以下專題問題串:
(1)Do you think the university should provide anywhere and anytime Internet access?Why or why not?
(2)What would life be like without the Internet?
通過提問分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在滿足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根據自身情況和問題引導進行學習探索。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活課堂活力,又可以落實人本教育理念,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高效教學。
3. 作業分層,增強學生學習熱情。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面對層次不一的學生群體,要想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在作業設計環節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打破齊步走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類型,綜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標要求,設計層次作業,實現分類指導。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促進共同進步。例如,“Heroes among us”主要討論我們心目中英雄,能夠以“我心目中的英雄”為話題展開討論。那么,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針對A層次學生可以以培養綜合語言能力為主,對B層次學生側重實際交際訓練等應用能力,C層次學生則側重基本單詞語句以及簡單詞匯的應用,在精準作業設計方向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安排對應的作業內容,如:
針對A層次學生,可以以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讓學生運用英語贊美抗疫英雄,關聯生活實際,引導進行寫作表達。以“Heroes among us”為核心話題,以抗疫為素材,讓學生自己搜集素材,組織寫作資源,運用所學短語、語法、句式進行寫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中等生,可以設計討論類型的作業,以一個明確的話題為中心,如讓學生圍繞“What it takes to be a hero?”開展討論活動,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其會學英語、會用英語。對于C層次學生可以以理解文章為核心,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縮寫,引導其提煉出文章重點內容并進行縮寫,理解作者筆下的英雄。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引導,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根據學習實際情況設計不同作業,既可以促進高效教學,又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使得學生在分層次引導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通過分層次作業設計助推英語課堂教學進程。
4. 評價分層,促進學生共同進步。考試和教學評價對于反饋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良好的功效。為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在講完某一節知識內容、評價學習成果的時候,對于不同的學生要給予不同的評價,遵從差異性原則,設計不同標準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參與點評,在多元、多維評價中,全面落實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共同進步。例如,教學“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旨在讓學生能夠理解以下內容:
(1)To talk about the love between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
(2)To understand the love between the mother and the daughter in the text.
在學習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就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進行自評,然后引導其他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互評,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習完成情況,促使其能夠從多維度、多層面進行評價,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通過生生評價使其認識自我,然后教師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進行針對性評價總結。如,對于A層次學生,可以就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英語運用能力以及對英語口語的認識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于B層次學生,可以就學生的口語交際以及英語核心素養進行點評;對于C層次學生,可以就學生對英語的簡單應用以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掌握進行點評。在賞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四、 結語
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實施,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助推英語教學進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要重視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立足以人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設計教學計劃,在群體分層、提問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中促進個性發展,實現人性化教育管理。
參考文獻:
[1]周羅艷.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課堂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 2021(1):82-83.
[2]姜雪梅,夏藝.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20(18):255-256.
[3]許佳.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2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