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是當前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基于新課改的要求,要想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首要任務就是對傳統小學英語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優化和改進,尤其要注重相關教師教學語言的有效性表達,這樣才能在增進師生感情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表現英語教師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進行著重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和策略,供有關教師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語言;有效性表現;教學策略;建議分析
【作者簡介】洪語澤(1986.01-),女,漢族,遼寧蓋縣人,管道局中學第三附屬小學英語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語言是最為基礎的教學工具,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語言的合理應用,不僅可以增進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進一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其能夠快速掌握英語知識,形成一定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按照新課改要求,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語言進行合理應用,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一、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簡潔化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可能會忽略課堂教學語言合理運用的重要性,采取復雜且枯燥的教學語言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這在某種程度上會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很難在短期內有效掌握英語知識,提升自身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及綜合英語運用能力。基于此,要想改善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就要積極改變自身的教學語言,盡可能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采用簡潔的語言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盡量確保教學話語和講解時間盡量縮減,力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創造更多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不僅要預留出充足的講解、示范和提問時間,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進而幫助小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鍛煉自身的口語水平和表達能力等。此外,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設備針對相應的單詞和短句出示相關圖片或教學課件,切記不要過多地重復提問,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思考和交流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幫助其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體態化
1.目光眼神的體態化。對于教師而言,目光和眼神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具表達能力的一種體態語言。要想突出這種教學語言的有效性,小學英語教師就要在實際教學合理運用體態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應堅持一直用英語授課,培養學生大膽說英語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放開喉嚨,逐詞逐句地大聲模仿,讓學生聽到自己的聲音,提高其自信心,尤其針對那些膽怯、害羞而無法大膽說英語的學生,教師可經常對學生說“Very good”“Good job”等這些激勵的話語,并用堅定誠懇的眼神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面部表情的體態化。面部表情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種關鍵的肢體語言和信息傳遞方式,在運用該教學語言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始終面帶笑容將主要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才能在增進師生感情的基礎上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針對那些在課堂上表現優異的學生,在給予其贊美和鼓勵時,要盡量微笑著進行贊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贊美,進而建立足夠的自信心,在日后的學習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而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則要面帶微笑地進行鼓勵和指導,這樣才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教師的人文情懷,從而更好地正視自身的不足,并通過不斷努力加以改正,進而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3.手勢語。手勢語也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教學語言,教師通過恰當的手勢語,可以促使小學生迅速地對相關英語知識加深印象和理解。例如,在開展“My birthday”這一章節的教學時,由于課文內容中包含很多時間名詞,有的學生會忘記這些時間名詞的英文表達形式。這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英語單詞的理解和印象,教師就可借助相應的手勢語給學生相應的提示。例如,拇指和食指叉開就是代表“八月或八日、八點”,一只手的手指聚攏在一起就代表“七月或七日、七點”等,通過這些提示,小學生就會迅速反應過來,進而憶起這些單詞的具體表達形式及應用要求等。
三、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韻律化
為了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就要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認知特點等,在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一些韻律化語言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Where is my car”這一章節的教學活動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等,教師可將“Where is the toy car song”這首歌曲與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組學生分別利用事先準備好的玩具車道具,根據歌詞表演出相應的游戲情境,如: “Where is the toy car?Is it on your desk (玩具車在哪里?它在你的桌子上嗎?)”“Where is the toy car?Oh,it is on your chair.(玩具車在哪里?噢,它在你的椅子上。)”這樣學生一邊唱歌,一邊進行表演,不僅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加深了印象,而且鍛煉了小學生的英語感知能力,提高了自身英語學習成績。由此可見,巧妙地運用韻律化教學語言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十分可行。
四、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直觀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教學開始積極地進行改革創新,這就要求相關英語教師要秉持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采取直觀的教學語言來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設備的輔助,將那些復雜的英語知識轉變成生動、形象、具體的信息,這樣才能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其在短期內對課堂知識進行相應的掌握和消化。例如,在“My Classroom”這一章節的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迅速掌握“What's in your classroom?”句型的運用,教師可以先創設一個小記者訪問的教學情境,讓扮演記者的學生向其他學生提問:“what's in the classroom?”“Two doors、four windows...”“What color is the door?How many do we have?”“It's browm”“We have two doors”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事先準備的本班教室的圖片呈現出來,并點擊鼠標,將一些具體的事物,如椅子、課桌、黑板、玻璃等一一展現出來,一邊展示圖片,一邊讓學生指出對應圖片的實物,這樣既可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在提問過程中充分鍛煉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其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相關句型的運用,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五、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趣味化
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要想使其注意力集中,就要結合其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開展一些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盡量運用一些趣味化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并通過相應的游戲情境的創設來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進而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更好地突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Colour”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神奇彩虹”的游戲活動,并運用趣味性語言引入相應的生活情境:“小鳥喜歡雨后的彩虹,但是它不知道彩虹由哪幾種顏色組成,大家可以幫助小鳥一起數一數都有哪些顏色嗎? ”這時學生就會積極踴躍地回答,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英語說出各種顏色,并在教室里找出代表該顏色的物品,看看是否能與彩虹顏色對應上。學生在這一游戲過程中,既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發揮了自己的能動性,鍛煉了自身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游戲過程中,還對顏色這一新的英語知識加深了印象,從而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六、保證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階段化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階段化,主要體現在課堂知識的講解和傳輸過程中,即知識從簡單到復雜、再由陳述到程序這一階段性的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在“Let's learn Numbers”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字1-100分成幾個階段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并在各階段教學中運用不同的階段性教學語言進行表達。如針對 1- 12 這些數字,教師可要求學生直接將數字讀出來,并掌握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單詞的不同表現方式;針對13- 19 這些數字,教師可帶領學生分別朗讀各個數字的英文單詞,并要求學生通過自身的思維想象考慮下一個數字是什么;針對20- 100這些數字,教師則要要求學生根據規律直接說出后面的數字,進而形成了一個逐步加深的梯度。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還要在階段性教學中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如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相應的卡片,讓學生回答“How many books/Pears/fingers...Do you see?”“I see.....”這樣經過一系列提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提升,且潛在思維也被激發出來,課堂氛圍變得異?;钴S,每位學生都積極踴躍地按照老師的要求,自主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力求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結果。另外,階段性提問也充分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對英語知識有進一步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語言技巧,進而真正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七、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語言不僅是一種最為基礎的教學工具,也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一種表達方式,其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相關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力爭通過語言簡潔化、體態化、韻律化、趣味化以及階段化的表現方式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等,進而讓其在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另外,要想進一步突出教學語言的有效性,相關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并保證這些內容和情境創設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性格愛好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學語言的運用優勢,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曉青.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表現[J].明日,2019 (11):289-290.
[2]汪永蘭.淺談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表現[J].教育天地,2019(9):33-34.
[3]楊雅靜.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表現[J].教育教學研究,2019(12):55-56.
[4]范雷英.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初探[J].教育教學,2019 (5):118-119.
[5]吳圓圓.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表現分析[J].小學外語教學,2018(1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