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亞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生動、活潑、有趣的問題情境可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但目前,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存在針對性不強、未與數學知識實現有效融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等問題。文章分析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探究具體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問題情境;數學思維;創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7-0110-02
數學教學活動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并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融入問題情境中,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探究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1.問題情境的針對性不強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之一是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但有的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并沒有基于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這就導致問題情境的針對性不強,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價值。
2.問題情境未與數學知識實現有效融合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之一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但部分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沒有與教學內容實現有效融合,這就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問題情境掌握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
3.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后,要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讓學生根據問題展開有目的的思考、探究,從而不斷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但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這就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探究方向,也違背了創設問題情境的初衷。
二、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1.創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教學法應用于數學教學中是通過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有趣的情境,代替抽象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這其中,問題情境的實際應用價值尤為重要。部分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只注重問題情境的趣味性,而沒有考慮實際應用價值。這就導致問題情境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不能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而創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情境則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例如,“圓錐的體積”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有關圓錐體積的實際問題。對此,教師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情境:小明和小華去買蛋糕,蛋糕有圓柱形和圓錐形兩種。圓柱形蛋糕的標簽上寫著底面積16平方厘米,高20厘米,單價40元;圓錐形的蛋糕標簽上寫著底面積16平方厘米,高20厘米,單價40元。小明覺得同樣的價錢應該選圓柱形的,因為在底面積相等、高相等的情況下,圓柱形蛋糕的體積是圓錐形蛋糕體積的3倍,所以更劃算。請問,小明的想法正確嗎?這個問題情境取自學生的生活,能讓學生產生共鳴,并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
因此,教師在創設有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問題情境必須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現有的知識體系相契合。第二,問題情境必須具有數學思考價值,不包含數學信息的情境可排除。第三,問題情境必須與教學環境相融合,以確保教學的有序開展。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類似的圖形,再拿出硬紙條和圖釘組成活動角,讓學生直觀認識到兩條邊相交的點即為角的頂點,然后再讓學生拿出手中的筆記本,指出哪個是角,邊和頂點在哪里,不斷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角的認識。第四,問題情境要起到激發學生數學聯想和思考的價值。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自行車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輪子的圓心處?車軸不在輪子圓心處的自行車騎起來會是什么感覺?以此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一步認識自行車車軸放在輪子圓心處的必要性。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聯想,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2.以學生興趣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
部分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時以自己的意愿為主,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這容易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興趣即動力,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參考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例如,針對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游戲的內容,讓學生計算完成游戲需要的時間或需要的工具數量等。還可以把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或事件融入數學問題情境中,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課程是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從而調動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工具廣泛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并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直觀、形象、具體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從而形成強烈的認知刺激,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
教師在以學生興趣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時,可從生活化、故事化、游戲化三方面來考慮。第一,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可以充分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位置和方向”時,教師可以創設“你在哪,我在哪”的問題情境:“同學們,這學期開學之后,我們重新調整了座位。那么,請你看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誰?你又在身邊同學的什么位置?”以此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并感受數學課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創設故事化的問題情境。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共性,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熊大和熊二去超市買水果,5個蘋果花去9.60元,2個火龍果花去8.50元。請問,熊大和熊二買這兩樣水果一共花了多少錢?”這道題很容易理解,但學生容易出現運算錯誤,教師可運用教材上的知識加以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創設游戲化的問題情境。寓教于樂是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之一。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問你答”的游戲,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乘法口訣。
3.分組互動,完善教學評價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探究,將多個相似或相近的問題整合到一個情境中,即一個情境有多個問題,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負責一個問題,從而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情境的討論中。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因此,教師可針對問題情境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包括學生對不同問題情境的反應、接受程度以及效果等。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得到的信息了解學生借助問題情境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總結和反思,并調整和改進問題情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以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
三、結語
問題情境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針對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創設存在針對性不強、未與數學知識實現有效融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等問題,教師要創設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情境,以學生興趣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采取分組互動的形式,并積極完善教學評價,以發揮問題情境的價值,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立榮.論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天津教育,2020(06).
[2]張鳳.數學直觀教學應用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3).
[3]賴玉鳳.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江西教育,2019(27).
[4]羅金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