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轉換師生角色的新型課堂模式,它的應用價值在于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手上轉移給學生,確保他們能夠在深層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有效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究活動,使得地理課堂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這對于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關鍵詞: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模式;應用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生本理念在教育創新進程中的滲透,翻轉課堂模式也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它要求靈活轉化師生在原本課堂中的固定角色,為高中生主動學習的順利開展創造新的支撐點。因此,為了讓翻轉課堂模式在地理課堂中充分體現其價值,高中地理教師必然需要把翻轉課堂模式作為研究視角,靈活探尋它與地理教學融合的優勢和劣勢,游刃有余地運用多樣教學策略來誘導學生思維活力,為他們學習實踐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更多可能。
一、翻轉課堂模式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的優勢分析
翻轉課堂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它基于信息技術靈活調整了課堂教學的結構安排,側重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的調動,極大程度上顛覆了教師直接式灌輸的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擁有更多表達個性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同時,翻轉課堂模式也涵蓋著“先學后教”教學要求下的深度學習思想,旨在將更多新穎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貫穿于地理教學的全過程,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開展,推動地理課堂朝著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探究型高效課堂轉變。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翻轉課堂模式來轉變學生以往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充分利用課前預習的時間來觀看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視頻,并將自己的疑問帶到課堂上加以思考和討論,努力成為課堂的主人,往往能夠引導他們真正將知識內化于心,在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究的過程中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地理綜合素養的穩步提升。
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揮翻轉課堂價值的阻礙因素
(一)過分側重視頻制作
由于翻轉課堂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許多教育工作者對實質內涵和運用途徑尚未形成明確的認識。調查顯示,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都對翻轉課堂的含義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其中主要表現在他們認為翻轉課堂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即等同于教學視頻的制作。有的教師過分側重于制作課前視頻,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視頻內容的講解上,以至于在無形中浪費了大量精心備課的時間,也沒有認真考慮如何去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時間。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增添了許多壓力,也無法將翻轉課堂模式的作用充分落實在地理課堂中。
(二)教學設計脫離學生
翻轉課堂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核心就在于讓學生真正成為大腦思維的引導者和學習活動的主動者。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在其中扮演著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距離的重要角色。但就目前來看,即便是高中地理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宰”課堂活動,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落實“以生為本”的原則,忽視了對學生實際學情的細致分析,這使得課堂教學設計愈發脫離學生既定的學習目標,讓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僅僅流于形式。
(三)信息技術水平不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已然成為翻轉課堂模式開展最基本的條件。這也意味著高中地理教師必然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教育方法,以此來滿足翻轉課堂的創設要求。但是,這對于許多教師而言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當前教育工作者的隊伍來看,大部分教師仍舊存在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這直接影響著學生觀看視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形中降低了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三、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方法
(一)巧用視頻,優化課前預習設計
近年來,翻轉課堂模式與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融合運用,讓地理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魅力。由于地理知識較為煩瑣多樣,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學生往往容易對學習內容產生厭倦心理。那么,如何運用翻轉課堂模式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中地理教師必然需要從信息化教學的視角切入,以課前預習環節為翻轉課堂創設落腳點,通過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來運用微視頻靈活優化課前設計,讓學生得以在課前自主完成“精”“準”的預習任務。
例如,在教學《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時,筆者會事先調查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認識情況,了解到他們多數都對水資源這一概念有著自己的認識。因此,在設計課前預習內容時,筆者會運用“視頻+學案”的形式來指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將學生快速帶入探究學習的狀態中,以此來保證課堂的講解和討論時間更為寬裕。首先,筆者將一些與水資源現狀相關的圖片放置在視頻的開頭,再引入目前世界水資源和我國水資源發展狀況的有關資料和圖表,并配上一定的講解聲音,讓學生通過視頻來清晰明確地把握水資源的概念,了解水資源在世界和我國的時空分布特點。隨后,筆者會在視頻中以廣東省水資源為例,向學生提及全省水資源總量及特點,并要求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查詢相關資料,切身體驗廣東省水資源利用的特點主要在于人均占有資源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以及水質總體較好等,目的是做好課堂教學的鋪墊,啟發學生思考。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筆者還會輔以課前預習的導學案,其中囊括的內容有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等,同時,筆者還會在導學案上進行資源鏈接分享。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根據學習目標來對視頻內容進行思考,并在歸納和總結出自己對新知識的不解和疑惑之處時實現能力的提高。
通過優化課前預習,高中地理教師可以發現,許多學生在后續的課堂學習中都能主動分享自己對微視頻的理解和感想,也能大膽地提出問題,請求教師幫助答疑解惑。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模式下的課前預習對學生探究思維的激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讓預習環節成為學生把握新知識的啟航點,不斷提升著他們的自主學習效率。
(二)分組探究,激發思維碰撞火花
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通過教師有意識設計的課前視頻指導,已然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形成了初步的理解。但同時,他們必然會在思考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而分組探究活動是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地理課堂中的重要步驟,它是連接課前預習環節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橋梁,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對自主預習活動的反饋,從而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靈活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小組任務,引導學生挖掘重難點的本質內涵,從而滿足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要求。
在開展《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的課堂教學時,筆者首先利用短短的課堂時間來對學生課前預習產生的疑問進行匯總,分析他們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導致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的原因是什么?在這一主要問題的指導下,筆者先引導學生圍繞這個關鍵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先說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并嘗試引導他們思考問題的答案。隨后,筆者再在課堂中隨機應變,根據這個主要問題來設計分組探究學習任務:總結和分析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和時間分布狀況,結合地形、氣候等條件來對分布不均的原因做出討論交流。這種分組探究活動的開展往往能夠使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水資源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通過分組探究,學生的學習思路得以從預習環節延伸到課堂中,這不僅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在課堂探究中的熱情,也讓他們擁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此,翻轉課堂模式得以在地理課堂中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三)靈活總結,巧妙構建課后環節
對于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來說,除了精妙的課前“點睛”和多樣的課中探究,靈活的課后環節設計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翻轉課堂模式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師必然不能忽視對課后環節形式和內容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與知識再次進行“親密碰撞”,從而真正達到將知識內化于心的目標。因此,地理教師可以再次借助信息化教學的力量來構建課后環節,以此來滿足學生對知識回顧的需求。
同樣,在完成《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的教學后,筆者會先組織開展一個心得交流會,鼓勵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將其用語言表述出來。在細心聆聽的過程中,筆者很快能夠了解到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制定出下一步的課后總結計劃。首先,筆者會先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地理知識密切相關的網站,如《中國國家地理網》《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瀏覽這些網站,以此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存。隨后,筆者會利用微視頻來引出這節課知識的重難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視頻中,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回憶整個探究學習活動。這種課后學習形式與傳統的書面作業有明顯的區別,它有效激發了學生課后學習地理的興趣,也滿足了他們對地理知識的回顧要求。
通過構建課后環節的形式和內容,學生得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新梳理,這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總結,也充分落實了翻轉課堂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要求,讓地理教學高質量地推進。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踐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是滿足對現代地理人才培養要求的必要舉措。為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做好推動翻轉課堂與地理教學完美融合的使者,誘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來展開高效的自主學習活動,使他們逐步積累學習經驗,在探究、討論和總結中實現地理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明杰.高中地理翻轉課堂引發的危機與對策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7(5).
[2]夏銀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考(下),2019(7).
[3]焦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J].科學導報(學術),2020(14).
[4]林巧.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地理講評課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導報(學術),2019(39).
[5]仲葉婷.例談翻轉課堂模式下小學生主動學習的實踐探索[J].課外語文(上),2020(7).
[6]沈恩健.翻轉課堂中如何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J].考試周刊,2020(58).